都說康有為的書法尊碑學,可為什麼看不到魏碑的風格?

草原上空的祥雲


碑學就其定義上說是相對於二王一派帖學而提出來的,他所包括的範圍不僅僅是魏碑,魏碑是指北魏時期的碑刻、墓誌、造像等。而碑學無論是時間的長度還是空間的廣度上都不止這些。

在時間上,碑學可以追溯到殷商的甲骨文,西周的金文,先秦的石鼓文,西漢簡牘,東漢碑刻,魏碑,隋碑(唐朝時期的碑刻由於製作精良,開宋朝刻帖之先河,後人大多把它們歸入帖學一路)以及明清人在碑學領域的創見。

從空間上,碑學幾乎涉及到帖學以外的方方面面。無論廟堂記功(秦刻石,泰山刻石,嶧山刻石),墳墓冢穴(墓碑,墓誌,張猛龍碑,元氏墓誌),荒野古道(摩崖,漢三頌),買田造屋(西漢,五鳳刻石),金石器物(二世詔方升,青銅器四大國寶銘文,秦磚漢瓦上的隻言片語)等等

從字體上,碑學則包括篆、隸、楷、行,甚至在清朝大家門的創見下,將碑學的範圍擴深到了草書。(吳昌碩)遠遠超出了魏碑單一的楷書範圍。

康有為書法尊碑是沒錯的,他曾提過:“遍臨千碑”的豪言壯語。也為北魏書法總結出“十美”。且其所作《廣藝舟雙楫》同其《孔子改制考》一樣為其“戊戌維新”改革思想的利器。都體現了鮮明的革舊迎新思想。而其書法到底取法何處,一般認為跟《石門頌》關係密切,同時可能學習過清代碑學大師伊秉綬的書法。

我們今天看康有為的書法,仍能看到其改革求新的魄力和智慧。其書粗製不俗,大氣豪放,有大家之風。但如若對其思想和經歷不甚瞭解,則看來就不免有“爛草繩”之譏。這正是評論藝術要通其生平的重要性。也是書法史,書法理論史研究的意義。






無非是書法


作為晚清的風雲人物,康有為的強項在於嘴,而非手,從政如此,學藝也如此。

身為維新運動和戊戌變法的領導者,當革命失敗時,他拋下譚嗣同等一幫小兄弟,自己跑路了,他是名符其實的“譚跑跑”。

論書法,他是晚清著名的理論家,

“說的比寫的好”。他的《廣藝舟雙楫》,對碑學進行了系統的總結,是碑學的一部重要著作。

但是,在尊碑的同時,他對帖學進行了全盤的否定,尤其是其“卑唐”觀念,將唐代數百年的書法成就一筆抹殺,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他的書法創作以《石門頌》和巜爨龍顏》為底,是名正言順的碑學派。他以氣勢取勝,線條多平長弧線,筆法圓轉為主,作品動感十足。

但是,他的作品提按不明顯,少頓挫,線條單一,筆畫鬆散虛空。

總之,一句話,其書法與其為人一樣,虛張聲勢多,沉著遲澀少。

清代的書法理論家,多是“君子動口不動手”,理論強於創作,康有為如此,阮元、包世臣也如此。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說看不到康有為的魏碑風格,有點說不過去,他筆下全是魏碑的路數

1魏晉南北朝時的《瘞鶴銘》也是魏碑。他對瘞鶴銘情有獨鍾,甚至在珍貴的拓本上,簽上字寫上自己的題跋感悟

他的筆法,很多都是《瘞鶴銘》的大氣磅礴之勢。

2《張猛龍》康有為字體間架結構能看出魏碑的根基。比如下面康有為的"張"字,就是明顯來源於魏碑《張猛龍》"張",可以說一模一樣。

有人說那是康有為習慣性字體,偶然相似,但請看第一幅字,康有為的"張"又是另外一種筆法,所以這就是大家用筆借鑑的多樣性。

還有魏碑《龍門二十品》

裡,能找到許多和康有為書法類似的字,如下圖

"逸"的車旁,和魏碑"遣"的筆法近似。

3 康有為書法有個特點主要是曲圓筆意,其筆端方處多合漢隸、魏碑,筆體圓處似通秦篆、章草,但其行筆過程則形圓而神方。

也就是說,書法大家絕對不會照搬魏碑的原帖,他會汲取碑刻的營養,然後融入自己的表達方式和特點。

康書中很少絕對意義上的魏碑“方直”的寫法,講求方圓互補,這體現於“方勢弧線”以及筆圓勢方、筆方勢圓等特色上。所以他已經把魏碑提煉昇華出自己筆法,我們只有熟練掌握魏碑的技法,才會欣賞到他的書法融會貫通的妙處。


張勁逸


清代中期,經阮元的倡導和包世臣的推動才使碑學逐漸興盛起來,道光時期,碑學已有有壓倒帖學之勢。清代末期的康有為是著名的碑學理論的研究者和碑派書法的實踐者,其書學理論代表作是《廣藝舟雙楫》,首次提出“碑學”和“帖學”兩個概念,極盡推崇“魏碑”。康的書法具有魏碑的雄奇、刻拙特點,併兼有篆隸筆意。


金濤書法


看不出魏碑的風格是因為你看的多是墓誌 和龍門造像。而康有為風格確在摩崖和秦漢絞轉裡。多看看這些方面的 你就明白了[呲牙]


風中飛絮142


康有為先生的書法創作以《石門頌》和巜爨龍顏》為底,是名正言順的碑學派。怎麼說看不到魏碑得風格呢?只能說你對魏碑的瞭解不夠吧。

康有為先生作為晚清著名的思想家、書法家,其獨有的書法風格,學術界稱為“破體”。書法創作以氣勢取勝,多用羊毫長鋒,線條多平長弧線,筆法以圓轉為主,其特有的粗茁、渾重和厚實效果在他書作中有很好的體現,少頓方挫折、節奏流動,這是他的別開生面處。

就創作形式上來說,康有為先生以對聯最為精彩,氣勢開張有渾穆大氣的陽剛之美。逆筆藏鋒,遲送澀進,運筆時迅起急收,腕下功夫精深,從中也可以看出其運筆輕視帖法,全從碑出。

康有為先生著《廣藝舟雙輯》一書,從理論上全面地系統地總結了碑學,提出“尊碑”之說,大力推崇漢魏六朝碑學,對碑派書法的興盛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個人認為康有為先生在筆法上過於力倡圓筆,反對方筆,所以他筆法略顯單調,常常起筆無尖鋒,收筆無缺鋒,也無挫鋒,提按不是很明顯,所以感覺線條單一,缺少變化。粗筆不夠凝斂緊迫,用墨上缺少變化,表現形式略顯不足。


博勤董老師


說康有為的書法看不到魏碑的風格,只能是這些人不知裝懂,不識亂說。康有為的書法明明是魏碑《石門銘》的風格,既然不知《石門銘》是魏碑,就少說話,多學習,以免貽笑大方。

清末民初時很多尊碑者學《石門銘》,尊稱《石門銘》為魏碑仙品,如康有為以《石門銘》筆法寫行書,還有徐悲鴻也是學《石門銘》,于右任以《石門銘》筆法寫草書。懂書法者大多瞭解,這都是近代書法的基本常識了。






王乃棟說書畫


如果說趙之謙的書法有魏碑的成分不假,可說康有為的書法有魏碑的元素太過牽強!

可能是我以自己的惡意去評價康有為,也可能是太過不屑康大學者的虛偽為人,我看到康有為的所謂書法,就有吐的衝動。

魏碑的主要特徵是什麼?我的淺見是內圓外方,最重要是顯露在外的稜角,方筆!康有為有嗎?別說是稜角表露出來力的感覺,就是方的意思都看不出來啊?倒是麻繩子的行筆還有點滄桑的感覺,可是這種感覺是無力的,是纏繞的。

康有為的書法功底不怎樣,其橫平豎直的呆板更是其低級書法認知的諷刺。我的感覺是康有為已經認識到了自己書法的弊端,所以,這個狡猾的人,偽稱引碑入帖,沒想到居然可恥地成功了!不過,欺騙的輝煌不可能太長久,隨著人們對書法認知的日益提高,這個人品低劣,書法偽騙的人終究會被世人所鄙夷!


一笑貫長天


康有為魏碑風格非常明顯,體式開張是他創新的地方,要而言之,是非常中規中矩的碑體,如果結合康有為的楷書等書體來看,康有為不僅僅是書法理論高人一籌而已。


西明家茶


能讓普通人看出來還有奧妙嗎,康有為的書法是碑帖結合,強調了陽剛大氣之美。陽剛之美和陰柔之美是對應和相輔相成的。寫字時你能看出那種大氣的用筆就是把碑的精神融合在一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