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生活中的奢侈技能:處理好家庭人際關係,成為親密關係達人


忙碌生活中的奢侈技能:處理好家庭人際關係,成為親密關係達人

親密關係

我們判斷一個家庭的家庭關係好不好,主要是看家庭成員在遇到家庭衝突時,處理衝突的方式。

先來看看,家庭關係中,衝突發生時的縱向切面階段分析:

1、 預期差距:一方心理對另一方的不滿,覺得與對方溝通有問題,或者對方沒有滿足自己的需求,總之,就是對方的表現不符合自己的預期。


2、 激發情緒:心理開始有了情緒,有的人覺得委屈、有的憤怒、生氣。


3、 極端思維:這步幾乎和情緒同步,你會想“這傢伙是不是故意的,故意惹我,跟我反著來的。”


4、 應激反應:吵架,說特別過分的話,甚至摔東西、打人,冷戰等。


5、 激發防禦:有了應激反應,就會開啟自我保護機制,比如:反擊、建一堵圍牆“隔離”自己。


6、 問題遺留:最後隨著時間的消退,這次爭吵風波終於熬了過去,但是問題沒有從源頭上解決,等下一次遇到同樣的問題又會爆發。

在這六個步驟中心理“預期差距”是引起衝突的重要步驟,特別是在家庭的親密關係中,“成也預期,敗也預期”。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帶著自己的生活習慣、個人性格、原生家庭的影響的關係腳本走近一段關係。

吸引力法則決定了我們找到各方面相似的另一半,剛在一起時是“光環效應”的作用,讓我們感覺對方哪哪哪都好,然後,走近了這段關係。

這個時候,就埋下了“預期的種子”。

親密關係中,一開始是小事,小事如果沒能得到根治,就會有情緒積累,直到碰到了我們關係腳本中特別不符合的事兒時,就會爆發。

忙碌生活中的奢侈技能:處理好家庭人際關係,成為親密關係達人

一起開始學習

該怎麼辦呢?

第一步,重新定位思維中已有的“預期公式”

中國的“婚戀觀”進化大致經歷的過程是:

最早的利益匹配,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搭夥過日子”;之後,受西方“浪漫主義”影響,就出現了“找個喜歡的、有感覺的”;現在,“原生家庭”論的流行,大家知道要找個原生家庭幸福的。

其實以上三個階段,都是一段親密關係中所必須具有的因素。只不過,它們之間有一定的配比關係,我們稱之為“金字塔模型”。

忙碌生活中的奢侈技能:處理好家庭人際關係,成為親密關係達人

金字塔模型

金字塔的最頂端,佔比最小的是“浪漫匹配”,它在良好的親密關係中佔比10%。

浪漫匹配就是情投意合,相互吸引。其中的因素有:兩個人的性格,外在興趣,人生志趣等。

因為大腦的特點,這種相似的、光環效應帶來的浪漫頂多會持續3個月、一兩年。

而親密關係更多應該看利益匹配和關係腳本匹配。

金字塔的中端是利益匹配,它在良好的親密關係中佔比40%。

千萬不要覺得談到利益就很勢力呀什麼的,現實中,有很多婚後因為經濟而產生的家庭衝突,如果認真學習過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那就可以避免類似問題的出現。

具體細分,要麼是利益互補,比如說在家庭分工上,有的人偏重於物質供給,有個人更偏重於照顧家庭,也有兩個人都工作的,那麼在經濟上最好相當。

業內研究發現,如果兩個人都工作的,且女方又要照顧家庭,不得不捨棄不部分職場,那麼男方的工資是女方的2—3倍之間是最合適的。

金字塔的最底端,是佔比最大的:腳本匹配,它在良好的親密關係中佔比50%。

腳本匹配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門當戶對”。

從心理學層面看,“門當戶對”是受過去家庭環境的影響,父母之間的相處方式,父母與你的互動方式影響等,這就是我們的關係腳本形成的基礎。

這麼一看,“門當戶對”是心理層面和原生家庭層面的匹配,什麼影響了我們的心理特點?成長環境,這其中家庭因素佔比最多。

寫到這裡,我們明白了一段良好親密關係的金字塔佔比,我們都對自己已有的,或者未來的親密關係有了清晰的方向。

浪漫匹配佔比10%,利益匹配佔比40%,關係腳本佔比50%,瞭解了金字塔模型,我們也就瞭解了一段健康、良好的親密關係的“預期公式”。

忙碌生活中的奢侈技能:處理好家庭人際關係,成為親密關係達人

腳本匹配的親密關係

第二、給預期公式中的關係腳本加權,找到心理上“門當戶對”的人

首先,找到邊界腳本匹配的人。

邊界腳本也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觸達的,事件處理方式的底線。

比如,你週末、過節會怎麼過?休息時你會怎麼安排自己的時間?週末回父母家吃飯嗎?還是喜歡和朋友出去玩?離家遠的情況下,你經常與父母通電話嗎?是你主動打給他們,還是他們打給你

……

這些看似瑣碎的問題,反映的就是你的邊界腳本。在遇到吸引你的人時,你不凡跟他聊聊這些話題,從他的回答中,你可以瞭解到他的邊界腳本與你的是否有差距。

你還可以問問對方,他父母平時在家喜歡做什麼?是各自忙活,還是經常一起活動……

問問對方,他頭腦中對父母,或者他父母之間的這種狀態感覺怎麼樣?等等

從他的回答中,你可以探索到他與你之間的邊界腳本的匹配度大致是樣的。這時,你再問問自己,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感覺?這種邊界感是讓你覺得舒服,還是不太舒服?


其次,找到衝突模式匹配的人。

比如說,你父母吵架時是怎麼處理的?是會好好溝通,還是會冷戰?最後是怎麼和解的?對比他的家庭衝突處理方式,可以問問他的家庭處理衝突的方式,以及小時候,你會和媽媽生氣嗎?如果她沒有照顧到你的感受,你會有什麼反應?

還可以假設,他在婚戀關係中處理衝突的方式等,觀察對方的反應、感受。

之所以聊這些,是因為從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對方在遇到衝突時,是“戰鬥模式”的人,還是“逃跑模式”的人。

戰鬥模式的人,在親密關係中遇到衝突會主動找出主要問題與對方溝通,希望快速解決問題。


而逃跑模式的人,衝突中會想先回避一下,覺得當下的情況很危險。

怕的就是,一個“追”著想解決問題,而另一個“逃”,想先回避冷靜一下。


“追”的人就會想:怎麼這麼不負責任……“逃”的一方又會感到越來越不安全,而更加想逃避這段感情。

所以,如果我們事先了解了親密關係中,彼此的“衝突模式”,當出現衝突時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極端思維的出現。

最後,以上的模式都只是受原生家庭的“影響”,而不是受其“決定”的,不論你目前是單身,還是已經找到了伴侶,都是可以通過調整來擺脫過去的“影響”。

擺脫“影響”的第一步,是“看到”,我們得先具體的“看到”:你哪些地方受到了影響?這種影響造成的後果是什麼?

然後,你才能做出改變。

忙碌生活中的奢侈技能:處理好家庭人際關係,成為親密關係達人

與對方關係的預期管理

第三,就是要降低與對方關係的“預期管理”,用積極框架思考

大部分人對婚戀關係的不滿,來源於我們心目中的“完美態”。比如,有的人希望對方的腳本必須與我們的完全一致,在腳本匹配上預期對方都應該是滿分,只要對方絲毫沒做到,就會接受不了等。

在良好的親密關係中,我們還要學會降低對“完美態”的追求,降低預期管理,給關係預期做減法。


有這麼一個諮詢笑話,說的是有個妻子找到諮詢師說,她要和老公離婚。

她說:“我現在是喪偶式婚姻,那人除了出門上班,偶爾回來只跟孩子溝通一下,其他的事情他什麼也不幹,我要這個丈夫幹什麼?”

諮詢師說:“你換個角度來看,假設這個人不是你丈夫,他為你賺錢,偶爾還幫你帶娃,你感覺怎麼樣?”

這個妻子說:“還不錯吧。”

諮詢師說:“哦,所以,他佔了你一個丈夫的名額,丈夫的帽子扣在他頭上,他就必須做得更好,而一旦沒有了丈夫這個帽子,你就覺得對方還可以?”

這樣的對話,諮詢師其實就是在引導來訪者用“積極框架”來思考。

把來訪者對丈夫的固定思考,從“應該是”的固定性思維中解放出來,先接納對方的“不完美”現狀,看到對方還有哪些優點。

這樣一來,我們在家庭關係中的“完美態”範圍縮小了,對對方關係的預期放在了合理的範圍內。

關注的是自我的提升,深層次地看到自己適合什麼樣的伴侶,尋找到心理層面和原生家庭層面匹配的意中人。

亦或者,把握好對對方的期望預期值,對預期做減法,在合理的範圍內收穫到一份和諧的家庭親密關係,這也是現代忙碌人生的一種奢侈的“炫富”技能,希望每個人都能獲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