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为何会分裂?

庭州行者


蒙古帝国的分裂是有其必然性的,因为蒙古帝国从来就不是一个完善的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国家,它只是游牧性质的国家政权。它的统一几乎完全依赖于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血缘关系,没有相应完善的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予以保障,随着这种血缘关系的疏远和淡化,扩张占据的领土急剧扩大,加上家族内部的矛盾积累,分裂就是必然的趋势。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建立者,同时也亲手为蒙古帝国的分裂埋下了种子

成吉思汗是蒙古帝国的建立者,在他手中蒙古人改变了过去游牧部落的传统,建立起一个半游牧半封建的游牧帝国,将原来各个氏族、部落改造成军政合一的“千户”。初步为蒙古帝国建立了行政管理体制,这一时期是最统一、最严密的蒙古帝国,当然这得益于成吉思汗本人的威望和蒙古帝国的领土是分裂前最小的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和适应成吉思汗推行的军政合一的“千户制”。但是随着成吉思汗统治的蒙古帝国不断扩张,加上他的四个优秀的儿子对帝国继承权的争夺日趋激烈和公开,成吉思汗不得不面临许多君王同样的继承人选择问题。而正是他的选择为蒙古帝国的分裂埋下了种子。

  • 虽然蒙古人不设立储君,而是由前任大汗选择继承人候选者,然后由各部蒙古王公召开忽里台大会推举新任大汗,但是由于成吉思汗的崇高威望,他选择的继承人在忽里台大会通过的可能性很高,因此他的四个儿子都希望能够成为那个被推荐的人选。


  • 首先爆发冲突的是他的长子术赤和次子察合台,术赤是成吉思汗的嫡妻被别的部落俘虏之后回来所生的,因此术赤的血统一直被人怀疑,但是成吉思汗在各种场合从来没有对术赤的血统表示怀疑,而且也一直把他同和嫡妻所生的另外三个儿子一样看待。而且术赤也是当时他的儿子里战功最卓著的,因此与术赤不和的察合台害怕成吉思汗会选择术赤作为继承人,在成吉思汗面前当面质疑术赤的血统,双方甚至大打出手。成吉思汗虽然当面怒斥察合台的行为,但是因为长子和次子的这次冲突,成吉思汗放弃了他们俩个,转而选择了两人都能接受的老三窝阔台。
  • 但是成吉思汗还有一个幼子拖雷,此人的能力也非常出色,但是因为蒙古人有幼子守灶的传统,即最小儿子继承父亲的遗产,其他儿子分家出去独立。所以成吉思汗没有选择拖雷,但是依然遵守了蒙古人的传统,把自己的大部分遗产包括三分之二的千户和自己的大部分军队都留给了幼子拖雷。
  • 这就是成吉思汗对自己死后的权力分配,同时他还将自己打下的江山分给了四个儿子管理,就这样老三窝阔台在分到了一块直属领地之外还继承蒙古大汗的宝座,老大术赤和老二察合台各拥有一块自己管辖的领地,老四拖雷则分到了蒙古本部还成吉思汗的大部分财产和军队。

这种分配方式就为蒙古帝国的最后分裂埋下了伏笔,最大的问题在于窝阔台身居大汗之位,却不是掌握军队最多的人。而拖雷虽然没有大汗之位,但是却掌握了大部分的军队。这就使得窝阔台没有办法通过掌握军队来压制有分裂倾向的人,虽然他执政时期还没有人很明显的表现出这样的倾向。

窝阔台

窝阔台死后的汗位争夺,分裂倾向趋于明显

窝阔台的统治时期,蒙古帝国仍是统一的,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所统辖管理的地盘都服从大汗窝阔台的领导,理论上最有可能分离的术赤家族也因为术赤的早亡而服从窝阔台的统治。但是窝阔台死后,这种分离倾向开始明显。

  • 窝阔台死前,拟推荐的继承人是他的孙子失烈门,但是他死后暂时摄政的他的妻子乃马真后却希望自己的儿子贵由出任大汗,这引发了两股势力的反对,一是窝阔台家族内部支持失烈门的势力,二是术赤系的领袖拔都,因为拔都素来与贵由不和。

  • 但是乃马真后通过不断的财物贿赂和政治交易,最终还是让儿子贵由在蒙古王公召集的忽里台大会上以微弱优势成为了新的蒙古帝国大汗。贵由的上台意味着窝阔台家族和术赤家族的矛盾趋于公开化,在贵由短暂的统治生涯里,他主要的精力都在策划对拔都的攻击以确保自己的权威。看起来内战一触即发,蒙古帝国很可能因为内战而分裂,但是贵由汗却在即将发动战争时突然病逝,内战和分裂危机暂时消除。

这一阶段的汗位争夺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窝阔台的遗命没有被遵循,他的妻子或者他自己的家族推翻了他的决定。二是成吉思汗死前的权力分配导致蒙古大汗的家族没有过硬的军事力量,这导致他们的上台必须通过更多的政治手段来实现,而且面对实力强大的术赤家族无可奈何(因为术赤和拔都都是非常优秀的领袖和将领,拔都更是蒙古第二次西征的统帅,因此术赤家族的实力已经非常强大)。

贵由

贵由汗死后的汗位争夺,有默契的分裂

贵由汗死前准备发动对拔都的袭击,但是掌握大量军队的拖雷家族却迅速向拔都通风报信,所以拔都实际上已经有所准备,他的军队也聚集起来了,随时准备迎战贵由汗的军队。因此在贵由汗死后,拔都就已经明确了不再支持窝阔台家族的人登上汗位的想法,而且他本人没有觊觎这个大汗之位,他开始公开推举拖雷的长子蒙哥出任新的大汗。

  • 窝阔台家族仍不死心,他们推出窝阔台曾经指定的继承人失烈门,结果在实力强大的术赤家族和拖雷家族面前,毫无竞争力可言。在术赤派出的大批军队和拖雷家族本身拥有的大量军队的支持下,蒙哥出任蒙古帝国的第四任大汗。

  • 不甘失败的窝阔台家族试图通过阴谋刺杀的方式改变忽里台大会的结果,但是他们的阴谋被蒙哥汗发现,随即拖雷家族展开对窝阔台家族的清洗和镇压。

  • 蒙哥汗上台后与拔都的势力形成了有效的默契,拔都承认和支持蒙哥是整个蒙古帝国的大汗,而蒙哥实际上也默认拔都的地盘完全由他们自己管辖,默认他们的独立。而窝阔台和察合台家族则没有那么幸运了,蒙哥汗的军队保证了他对这两个家族的领地能够有效控制。

这一阶段的汗位争夺,实力强大的拖雷家族得到了同样实力强大的术赤家族的支持,而可怜的窝阔台家族因为缺少军队的支持,不得不吞下失败的苦果。成吉思汗时期埋下的种子开始发芽了,他的四个儿子的家族开始了无视血缘关系,只在乎利益的争权内乱。

蒙哥

蒙哥汗死后的汗位争夺,公开的分裂最终出现

蒙哥汗在钓鱼城死去,仓促而突然,没有关于他是否留下遗命的记载。其实这不是很重要了,因为窝阔台时期已经出现了违背前任大汗遗命的先例,而且在法理上这种违背不是不可以,毕竟蒙古大汗不是指定的,而是靠忽里台大会推举的。于是蒙哥的两个弟弟展开了公开的争夺。夺位内战终于在蒙古帝国出现了。

  • 留守哈拉和林的阿里不哥和在征宋前线赶回的忽必烈先后召开忽里台大会,都自称继承大汗之位,随后双方爆发内战。

  • 这次的内战不仅仅出现在蒙古帝国的东部,西部一样出现了内战,蒙哥的另一个弟弟旭烈兀听到蒙哥汗的死讯后,正在统帅第三次西征的他立刻带领主力东归,但是在路途上他被迫停下脚步,因为术赤家族的第三任领袖别儿哥对旭烈兀发动了进攻。原因竟然是宗教问题,因为作为伊斯兰教徒的别儿哥对奉行基督教的旭烈兀在西亚伊斯兰世界的屠杀破坏行为非常愤怒,他找准时机联合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一起进攻旭烈兀。于是整个蒙古帝国都打起来了,东方是阿里不哥和忽必烈,西方是别儿哥和旭烈兀。

  • 最终关系蒙古大汗之位的内战是忽必烈打赢了阿里不哥,于是忽必烈登上了蒙古大汗的宝座,但是为了赢得这场内战,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向其他领地上的管理者或者这些有实力的势力许下了承诺,默许和公开承认这些人的独立。于是早已实际独立的术赤家族变成了钦察汗国,而窝阔台的孙子海都和察合台的孙子阿鲁忽趁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内战分别让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公开独立,而忽必烈却无可奈何。而最后旭烈兀在波斯一带他西征打下的地盘上建立了伊利汗国。因为在内战中旭烈兀的支持,忽必烈对伊利汗国也予以公开承认。

这一阶段蒙古帝国因为汗位的争夺,终于彻底分裂成西方的四大汗国和东部的蒙元朝廷。成吉思汗时期权力与军事实力的不匹配安排,加上随着领土的扩张,不得不分封儿子出去代管地方,但是蒙古帝国始终没有相应的去完善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体制,导致这些被分封出去的王子在事实上开始出现分离迹象,最终这些王子家族为了适应所管辖区域的管理,不得不吸纳和接受了当地的文化和管理体制,这就更加加剧的分裂的趋势,甚至仅仅在成吉思汗的孙子辈竟然就出现了因为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信仰不同而爆发内战,而且还引入外族人一起进攻本蒙古族人,这样的情形表明蒙古帝国实质上早已经分裂了,忽必烈的时代不过是公开的承认了这种分裂。

围炉品茗人


1945年2月关于结束二战的雅尔塔会议,是外国列强操纵外蒙古命运的一次重要会议。当时,日本战败已成定局。美国估计,要达到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战略目标,美国还要多牺牲几十万的军队。为此,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英的重要议题就是争取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从而减少自己的损失。为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不惜出卖中国利益,答应了苏联的无理要求,接受外蒙古的现状,即承认并要求中国政府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

这笔交易实际上是在罗斯福和斯大林之间进行的。蒋介石得不到罗斯福的支持,面对斯大林的重压,于1946年1月5日,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条约中正式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有权公投独立。这种巨大代价,终于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日本迅速宣布无条件投降,使得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行动变得毫无意义。美国后来为当初对苏联做出太多的让步、牺牲太多的中国利益而后悔过,但为时已晚。



智能数码最前沿


我是方圆,文史专栏作者,欢迎关注我;

大蒙古帝国是由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于十三世纪创立的,创立之初,大蒙古帝国的领土面积仅限于蒙古草原,但是在后面的征服扩张中,领土逐渐变大。公元1294年,蒙古帝国的领土面积达3300万平方公里,占到全世界土地面积的22%之多。

但是不幸的是,这样广阔的领土在成吉思汗去世后就被分裂出去了!

(大蒙古帝国版图)

关于蒙古帝国的分裂,严格来说应该有两次。

第一次分裂是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后,将其领土进行划分,分别由自己的四个儿子继承,即长子术赤、儿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幼子拖雷。

这在成吉思汗看来,只要将领土分别敕封给四个儿子,那么他们之间就不会有什么争端,并且还能互相帮助。但是事实证明,他们不仅没有互帮互助,反而相互征讨。

蒙古四大汗国的出现,并不是作为巩固大蒙古政权的有利方式,而是大蒙古帝国分裂的开始。

(大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版图)

第二次分裂则是忽必烈和其幼弟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

公元1259年8月11日,蒙哥汗突然暴毙身亡,而关于蒙哥汗的死,一说死于霍乱,一说死于痢疾,一说死于箭伤。但无论是哪一种,蒙哥汗的突然离世,对当时世界的格局有着极大的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旭烈兀统率的蒙古大军第三次西征被终止,以及大蒙古帝国的分裂!

(蒙哥汗像)

蒙哥汗去世后,正在南宋前线的忽必烈急忙赶回了北方,准备继承大汗之位。

从正统性来说,忽必烈并不具备争夺汗位的优势,但是忽必烈有着强大的实力。所以,在少数人的支持下,忽必烈便自立为大汗。虽然阿里不哥更具有正统性,但既然帝国出现了两个大汗,那只能通过武力来决定谁才有资格当上大汗。

最后自然是忽必烈取得了最后胜利。

公元1264年,忽必烈成功夺得汗位以后,原本属于大蒙古帝国的术赤后王封地、察合台后王封地、窝阔台后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地位,而后分别成立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

此刻的四大汗国虽然名义上隶属于“大蒙古帝国”的附属国,但实际上它们早就被分裂了出去,可以说几乎不沾边。

(忽必烈像)

直到在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蒙古国则改名为“大元大蒙古国”之后的33年后,即公元1304年元成宗时期,四大汗国的大汗才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不过分裂已经形成,想要在重合也不可能了!

以上便是大蒙古帝国的分裂史简述;欢迎关注作者,了解更多有趣的历史小知识!


方圆文史


主要原因是蒙古选大汗的制度造成的,按照蒙古的部落规则,大汗去世后,所有蒙古贵族都要参加库里勒台大会,共同推举新的大汗。


在成吉思汗去世时,指定了三子窝阔台为他的接班人,就是新任的蒙古大汗。但是即使有成吉思汗的指认,要成为接班人就位大汗,仍需要通过库里勒台大会推举的程序。在推举成吉思汗继承人的库里勒台大会上,蒙古贵族就发生分歧,一派效忠于成吉思汗拥立窝阔台,一派根据幼子守家的蒙古习俗和四子托雷的战功能力,拥立四子托雷,两派争执不下。经过激烈争执,吵了几个月这个大会也没开完,最后是托雷主动站出来表示听从成吉思汗的旨意,拥立窝阔台继任蒙古大汗。


等到窝阔台去世后,矛盾更加激化,托雷的后代和窝阔台的后代激烈争夺汗位,最后蒙哥继任蒙古大汗,而窝阔台的后人拒绝承认。真所谓父母亡兄弟争,这时的蒙古贵族谁也不服谁,尤其是成吉思汗四个儿子的后代,各自成立汗国,也不再尊重蒙古共同的大汗。

蒙哥去世后,弟弟忽必烈自称蒙古大汗,仿效汉人建立大元,而有一支蒙古贵族始终不承认忽必烈的汗位,即使被击败也誓死不从。这时远在中亚西亚欧洲的蒙古贵族见忽必烈建立中原王朝,也逐渐脱离汗国统治自立,蒙古自此彻底分裂。


小义老师扯历史


蒙古帝国,是西方对后蒙古人建立的政权的统称,其真实的国号为“大蒙古国”,或“蒙古汗国”,国运162年。

帝国世界排位屈居第二

蒙古帝国,是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以30多万军队,通过50多年四方征战,先后灭亡40多个国家,征服720多个民族,消灭各国军队人数超千万,征服各民族人口总数超6亿,于1206年春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河源建立起来的强大国家。

帝国版图:横跨欧亚大陆,稳定时期面积超3500万平方千米(或有争议);最强时期面积超4500万平方千米(亚洲陆地面积4400万),占世界土地面积的22%,是前苏联的1.5倍。

帝国人口:超1亿人。

帝国世界排位: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等官方机构以及国际史学界的说法,大英帝国排位第一,蒙古帝国排位第二(或有争议)。

正如《三国演义》开篇之语:“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蒙古帝国分裂的导火索是蒙哥汗的意外身亡,而点燃导火索的火种则是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火拼,但是造成兄弟不合的根源却是蒙汉文化理念的分歧。

分裂的导火索

1258年末,蒙哥汗率领蒙古军抵达合州(重庆),由于合州治所钓鱼城物资准备充分,防御严密,连续攻打近5个月,仍旧难以攻克。因此,有宋朝降将向蒙哥献计,只需留少量兵力围困钓鱼城,其余主力可沿长江东下,水陆并进赶到湖北,与忽必烈大军会师后,接着以优势兵力直捣南宋都城汴梁,便可以最短的时间灭亡南宋。

然而,当时的蒙古人倡导的是“逢战必前、逢战必胜”,如果临战不胜而退,则会被视为耻辱。为此,蒙哥亲赴战场前线进行督战,结果不幸被守城宋军发射的飞石击中,当场丧命城下。

由于蒙哥汗的意外身亡,死前又没有遗嘱和遗言,从而导致大蒙古国“群龙无首”,也进而成为点燃蒙古帝国分裂的导火索。

点燃导火索的火种

正在鄂州一带与南宋作战的忽必烈,突然得知哥哥蒙哥汗死亡,正在他犹疑之时,忽然又传来坐镇蒙古族地的阿里不哥已打算召集族人会商称汗。

忽必烈心下大惊,当即与南宋停战议和,马不停蹄,连夜赶回开平(内蒙古多伦)。

1260年5月,忽必烈在东道诸王塔察儿宗王及汉人儒臣的拥护下,召开集会称汗。

同年6月,消息传到阿里不哥耳中后,则在阿速台、玉龙答失、海都等宗王的支持下,于大蒙古国都城“哈拉和林”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即大汗位。

为了得到宗王势力的支持,忽必烈默许了察合台后王阿鲁忽及八剌、术赤后王别儿哥、六弟旭烈兀等王国各自封地的合法统治权,造成蒙古帝国进一步分裂。

后来4年,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兄弟二人相互攻伐。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投降。

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或“大汗帝国”。但是,窝阔台汗国君主海都却对忽必烈非常敌视,并与察合台汗国结成同盟,曾一度攻占漠北的哈拉和林。不久,原本支持忽必烈的金帐汗国君主忙哥帖木儿又突然“反水”,反而支持海都与忽必烈对战。虽然忽必烈取得了最终胜利,但是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却成为了三个实际的独立政权国。

所以说,由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兄弟俩争夺汗位,成为直接点燃蒙古帝国分裂的火种。

火种的制造者

虽说蒙哥的死是蒙古帝国的导火索,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兄弟俩争夺汗位是点燃导火索的火种,但是蒙汉文化的分歧却是火种的“制造者”。

蒙哥时期,蒙古人都实行的是成吉思汗当年的治国思想,但是忽必烈却非常崇尚汉文化,推行汉法、任用汉人、改变蒙古人的游牧传统文化等。期间,虽然许多蒙古贵族都修建了各自的宫殿,但是他们又在宫殿旁边支起了帐篷。由此可见,蒙汉文化在相互融合中,不断产生火花,进而孕育出了内斗的“火种”。

因此,“导火索”、“火种”和火种的“制造者”三者组合在一起,才最终点燃蒙古帝国四分五裂的这枚“炸弹”。


祥子谈历史


【穿越时空感受历史】事实上,蒙古帝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中央不能集权。但在历史上,人们常将蒙古帝国的分裂归咎于蒙古新任大汗忽必烈,破坏了铁木真所设立的继承制度,使众多蒙古贵族不信服,才导致的分裂。

铁木真建立蒙古帝国之后,也是实行的按功分封制度,给自己的亲信、功臣、儿子进行了分封,导致中央不能集权这就是日后分裂的隐患。

铁木真的个人魅力与领导才能将他们聚集在一起,一旦中心领导人物消失,各部落很容易形成散沙。实际上在分封制度下,也导致各分封汗及家族名义上听命于元朝,但实则各自为政,分封家族都不会互相臣服。而且大蒙古帝国国土辽阔,很容易造成各分封汗的独立。

蒙哥时期,蒙古人都实行的是铁木真当年的治国思想。“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蒙古帝国分裂的导火索是蒙哥汗的意外身亡,由于蒙哥汗的意外身亡,死前又没有遗嘱和遗言,从而导致大蒙古国“群龙无首”。而点燃导火索的火种则是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为争当蒙古大汗而进行的火拼。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或“大汗帝国”。忽必烈非常崇尚汉文化,推行汉法、任用汉人、改变蒙古人的游牧传统文化等。期间,蒙汉文化在相互融合中不断产生火花,蒙古人和所有其他的北方游牧民族一样,因为游牧经济的需要,他们对疆域的概念和汉人对疆域的概念是不一样的,进而孕育出了内斗迹象。忽必烈统治前期,国家还算安稳后期则弊端横出,蒙汉之间的矛盾成为纵贯整个元朝的问题。

由此可见,蒙古的分裂不只是中央不能集权,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穿越时空感受历史 欢迎大家点评】


穿越时空感受历史


蒙古帝国?那就是成吉思汗时期呗。那他的地盘可是不小,虽然当时他在中国也就是占了漠南到长城以北,可是往西边去可是打下不少土地的。从中国西北到中亚东部都是他的地盘,后来连巴基斯坦、印度、伊朗都是他的地盘。为什么会分裂?蒙古文化很落后,他的政治体制大概也就是相当于中国春秋时期。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儿子们就把他的地给分了,虽然不叫诸侯割据,可是实际上也差不多。后来,到了再下一代,那就更加分裂。这其中最强大的也就是忽必烈一撮,占据了中国和东南亚北部,包括漠南。漠北和忽必烈的大元其实应该说是属于联邦性质,并不是完全的一族。其它地盘都被忽必烈的叔侄们各自割据出去了,他们都比较弱,逐渐被原住民又把地盘抢回去了。漠南、漠北蒙古的最后决裂是在辛亥革命时期,漠南接受溥仪退位,然后建立共和制;而漠北是不支持共和,他们支持君主立宪制。最后的结局虽然是共和制胜利了,却也是给内、外蒙分裂定下了基调,最终导致外蒙借外力独立。到此,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最终彻底瓦解,后代们退缩回大漠南北,又回到了历史的原点。


看北京看中国看世界


蒙古帝国在全盛的时候,土地非常辽阔。当时整个亚洲大陆基本上都是蒙古的,再加上欧洲部分地方。蒙古帝国分裂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大汗蒙哥意外战死,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最终蒙古帝国分裂。




实际上我觉得,蒙古帝国的分裂,一方面是由于他的土地实在是太大了。至少比中国最强盛的时代的土地要大得多,想想在古代中国,由于土地比较大,所以管理起来事实上并不是很方便。有时候地方中央阳奉阴违,当中央实力越来越弱,不能掌控地方的时候,往往就是分裂的时候。



而蒙古帝国的土地比中国要大得多,管理起来只会更加困难,而且在成吉思汗临终的时候,似乎就已经埋下了蒙古帝国分裂的种子。当时除了蒙古帝国之外,还建立了四大汗国,分别由他的4个儿子掌管。成吉思汗遗命由三儿子窝阔台继承大汗之位,但是又根据蒙古的习俗将最多的军队留给了小儿子拖雷,这自然就会引起各方的矛盾和不满。



在窝阔台死后,窝阔台和察合台一系走的比较近,而金帐汗国的拔都和托雷的后代走的比较近,双方可谓是针锋相对。在窝阔台一系衰微后,金帐汗国的拔都支持托雷的儿子蒙哥当上了大汗。这个时候蒙古还算是统一,只不过察合台和窝阔台一系的人已经有些离心离德了。



但是一次意外,蒙哥在攻打南宋的过程中阵亡。结果蒙哥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之位,阿里不哥依靠草原的传统由蒙古王公大臣们选为新的大汗,但是忽必烈实力更为强大,最终击败了阿里不哥,夺取了蒙古的汗位。但是忽必烈这一行为违反了蒙古的草原传统,所以被很多蒙古人视为是叛逆。趁此良机,其他的汗国都脱离蒙古帝国,而忽必烈对此也无可奈何。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来,因为忽必烈违背了草原的传统,最终给了其他汗国以理由脱离了蒙古帝国,所以导致了蒙古帝国的分裂。而在此之前,蒙古各大汗国,事实上都已经貌合神离了,这一次只不过是给了他们一个正当的理由,让他们正式分裂而已。


天龙论史


实际上,蒙古帝国这个概念,也是后来学者提出来的,当时并不存在。应该是大蒙古汗国。元朝建立后,施行双国名“大元大蒙古国”。

鼎盛时期,包括包括元朝与四大汗国。其前身是大蒙古国,再往前是辽代的蒙兀汗国。蒙兀汗国灭后三十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也可蒙古乌鲁斯(即大蒙古汗国)。

在第一次西征之前,成吉思汗确定了窝阔台作为自己汗位的继承人,按幼子守灶制度将蒙古草原本部留给了拖雷。把长子术赤分到了最远的钦察草原,建立钦察汗国。次子察合台则统领中亚,建立察合台汗国。


大蒙古国的面积,准确的说法应该在2300万平方公里。


但还有说法是三千到四千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俄罗斯了。帝国四至,都到了海边。东边是太平洋,北边是北冰洋,南边是南海,西边是黑海。

不过,这也是最鼎盛时期的面积。而且也有水分存在,比如西伯利亚很多地方是无人区,本来就是无主之地,开发的也很晚,被算进来纯属凑数。

即使如此,蒙古帝国也无损于世界大帝国的称号。

而这也注定了蒙古帝国的分裂。原因有三:

第一, 成吉思汗本身就是草原上的异类。

常年的厮杀互斗,才是草原的长期状态。而成吉思汗凭借自身实力,将各个部落统一在一个旗号之下,其中不仅有蒙古各部,还有很多是突厥语民族。草原上这样的统一局面是从突厥之后,很久没有出现过的。而蒙古作为游牧民族,有“人口多了就分群”的习俗。年长的儿子出去单过。留下最小的儿子侍奉父母并分得最多的财产。蒙古帝国的分裂也是延续了游牧民族的家庭传统。


第二, 统治者民族文化落后,人口太少,必然会被同化。

蒙古人统治下的疆域,人口达到一个亿。而蒙古大军第一次出征之后十五万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人口数量极其悬殊。蒙古帝国疆域广阔,并没有那么有效的办法去治理和管辖。也必然造成分派到各地的蒙古人改变信仰风俗,被当地人通化。这也导致了蒙古各个汗国彼此之间的隔阂。

第三, 忽必烈也是一个异类。

蒙哥去世,忽必烈自行称可汗,西北诸王盟誓谴责忽必烈。忽必烈也就无法按照正常程序,召开忽里台大会。只能凭借武力得到的大家的承认。蒙古的传统被打破。他建立元朝,按照汉人的礼法制度行事。忽必烈夺得汗位后,原属蒙古帝国的术赤后王封地、察合台后王封地、窝阔台后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地位。分别成立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

总之,蒙古人本来就没想过什么分裂不分裂。从成吉思汗分封四子领地时,就是沿袭草原传统:分群。


参习处


一个昌盛的蒙古国,可以说从古至今国有领土最大的时候,铁木真得宗旨是不断扩张征讨,以至统领世界,一个有宏伟梦想领导人,值得我们去学习,但是由于那个时候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统治国家和公司的管理有一定的关系,内部存在勾心斗角,几个儿子包括大臣都想拥有自己权势,和各自所属地盘,都有私心,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就应对了这句话,假如时间可以倒流,我相信人还是会走同样的路,大家相信吗!这就是人性,都是为了自己成就大业而做损人利己的事。举例来说,一个堆沙子,一桶水,一包水泥,一些石子!这几种材料独自发挥自己最大的优点,只不过废墟一堆,假如它们报团取暖,按合理比例融到一起去,那就是坚硬无比混凝土,无人可破!所以说导致亡国分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够团结!这是我个人的想法!感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