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富宋”到“弱宋”,空前繁榮的兩宋王朝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

提起北宋王朝,人們腦海中第一時間想起的就是兩個字“弱”和“富”。乍眼一看,用這兩個詞來形容同一個王朝,似乎有些矛盾,既然號稱是“富宋”,又怎麼能形容為“弱宋”?答案可以用老祖宗的一句俗話:“好鋼沒有用在刀刃上”來概括。

從“富宋”到“弱宋”,空前繁榮的兩宋王朝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

北宋汴京風貌圖


北宋經濟貿易的空前繁榮

為什麼這樣說?首先,北宋時期“重文輕武”,但不“重農抑商”。相反,北宋的商業發展在中國歷史上來說,是一個空前的規模。除了原有的集市貿易、本土貿易之外,北宋的水運、海運、海洋貿易等貿易方式也發展的非常繁榮,曾一度同50多個國家進行了海外貿易,可見其規模之大。北部少數民族的崛起,讓宋王朝的經濟重心開始向南遷移,並逐漸以東部、南部地區為國家經濟的中心地帶,打破了數千年來北重南輕的一個局面。

從“富宋”到“弱宋”,空前繁榮的兩宋王朝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

宋代生活風貌


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兩宋時期的每年鑄銅幣80多萬餘貫”,這在世界金融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一次鑄幣規模。而且在北宋時期的四川一帶,還出現了一種名為“交子”的紙幣,成為世界上最早誕生的紙幣類型,由此可以看出兩宋金融產業的高度發展狀況。

除了商業和金融貿易之外,原有的農業和手工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經濟貿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兩宋王朝的經濟、文化、思想等方面也迎來了一個空前繁榮的局面,藝術、手工製品以及理學思想不斷進步發展,從而帶來了科學技術的創造與革新。

從“富宋”到“弱宋”,空前繁榮的兩宋王朝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

宋代手工業


繁榮富庶的兩宋王朝

科學技術的發展,相應帶來的就是生產時間的縮短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從而發展了整個社會的生產力。所以,兩宋王朝將這種生產方式運用到農業、手工業後,國家經濟必然會迎來一個空前的發展期,各種優秀手工製品,以及船舶行業的飛速發展,也進一步帶動了同其他國家的貿易規模。富宋,由此而來。

據史料記載:兩宋時期的人均GDP以後世美元為單位計算的話,已經有了人均450美元的收入;而宋朝末期,更是達到了600美元,而中世紀的歐洲僅有420美元。可以說,兩宋王朝在當時世界來說,經濟水平確實到了巔峰狀態,非他國所能企及。由此可見,兩宋王朝的富庶程度並不是無的放矢,而是有理有據一種局面。

從“富宋”到“弱宋”,空前繁榮的兩宋王朝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節節敗退、不堪一擊的兩宋王朝

如此富庶的兩宋王朝,又為何在300年曆史生涯中面對外族入侵節節敗退、不堪一擊,被人稱之為“弱宋”?

先來大致的看一下兩宋王朝同遼、金、西夏等政權的數次戰爭:

公元979年5月,宋太宗率兵北伐遼國,起初形勢大好,結果因為西北戰局的動亂導致大軍撤退,大將楊業自殺身亡,第一次伐遼宣告失敗,史稱“雍熙北伐”。

從“富宋”到“弱宋”,空前繁榮的兩宋王朝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

宋遼戰爭


公元1004年,遼國大軍全面入侵北部邊疆,宋真宗親率大軍前往抵抗,最後在澶州定立盟約,名為互不干涉,實為北宋走向弱勢的一個伏筆,史稱“澶淵之盟”。

公元1126年,金兵攻破開封,宋徽宗、宋欽宗被俘,北宋王朝至此滅亡,漢民族迎來了歷史上又一次的浩劫——“靖康之恥”。

公元1278年,南宋小朝廷遷往崖山,在元軍猛攻下,宋軍節節敗退,陸秀夫身背小皇帝趙昺投海自盡,兩宋王朝至此宣告滅亡,史稱“崖山海戰”。

從“富宋”到“弱宋”,空前繁榮的兩宋王朝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

宋金戰爭


兩宋久敗不勝的原因

除此之外,兩宋在同遼、金、西夏,以及後來蒙古政權的數次戰爭中,基本上都是輸多勝少。那麼兩宋王朝的富庶經濟究竟去了哪裡?兩宋久敗不勝的原因又是什麼?原因有兩點:

第一,從北宋初年宋太祖北伐無果開始,就奠定了後來兩宋300年弱勢的基礎。五代十國的亂世局面讓北部少數民族政權迎來了百年的喘息之機,得到了迅速發展。少數民族善騎射的個人素質以及無數優良馬場的誕生,讓騎兵對步兵的優勢變得更加突出。反觀兩宋王朝,不僅沒有優良馬場可以培育馬匹,而且北部咽喉地帶籠罩在外族入侵的陰影之下,更加不堪一擊。

第二,兩宋王朝從宋太祖趙匡胤“馬上打天下,馬下治天下”的思想開始,逐步形成了“重文輕武”的理念。文化、經濟方面高度蓬勃發展的背後,是文官掌兵、將士懈怠的惡性局面,久而久之就導致了兩宋軍力的不斷弱化,到最後不堪一擊、走向滅亡。

從“富宋”到“弱宋”,空前繁榮的兩宋王朝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表面繁榮下的積貧積弱——“富宋”還是“弱宋”?

兩宋雖富,但國家經濟所帶來的豐厚收益卻流入了北宋大大小小官員的口袋之中,而不是國家軍事和民生建設。北宋官職體系的最大特色就是“冗官冗政”,往往在同一種職責下,設置了好幾個有名無實的虛銜官職。

也就是用好幾份俸祿養活了同一個職位,大量的金錢做了無用功,最後導致國家稅收大部分流入私人口袋,少部分用於國家建設,表面繁榮下的兩宋王朝積貧積弱,最終走向滅亡。

從“富宋”到“弱宋”,空前繁榮的兩宋王朝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

文官掌兵


“富宋”和“弱宋”表面上看互相矛盾,實際上卻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聯繫。

經濟文化的蓬勃發展,得益於北宋“重文輕武”的社會風氣;積貧積弱的國家局面同樣是“重文輕武”所導致。國家稅收處理不當,官職體系繁多複雜,讓宋朝富庶的國家收入大量流失,軍事和民生髮展逐步走向低谷,最終展現出一個表面虛假繁榮,實則積貧積弱的“兩宋盛世”。

從兩宋空前繁榮的商業貿易以及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思想文化,再到積貧積弱的民生建設和士兵疲弊的軍事發展,歸根結底就是兩宋官職體系的複雜繁瑣和長期以來文官掌兵、重文輕武的偏移思想所導致。所以:“富宋”是表,“弱宋”是裡;“富宋”是假,“弱宋”是真。

從“富宋”到“弱宋”,空前繁榮的兩宋王朝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

兩宋局勢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