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宋祖:為什麼“弱宋”製造者趙匡胤可以和李世民相提並論?


公元960年,後周諸將在陳橋驛(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東南部)發動兵變,擁立當時還是宋州歸德軍節度使的趙匡胤為帝,中國歷史上最具爭議的一個王朝——宋朝建立。

奪位後的趙匡胤為了防止“黃袍加身”的戲碼在自己身上重演,先是“杯酒釋兵權”,後又推行重文抑武政策,直接導致整個兩宋三百年軍力不振,國威淪喪,整個宋朝巔峰時期疆域只有區區220萬平方公里,比秦朝還要小。

反觀唐朝,在唐太宗李世民治下出現“貞觀之治”,對外不但守住了中原王朝傳統領地,還致力於開疆擴土,攻滅北方東突厥、薛延陀,重創高句麗,號稱“天可汗”,為唐朝以後一百多年的強盛打下了堅實基礎。

這樣對比起來,趙匡胤作為造成“弱宋”局面的罪魁禍首,似乎根本就無法與帶來大唐盛世的李世民相比,但後世許多觀點則喜歡將此二人相提並論,乾隆曾言:“吾於開創之君,獨以唐太宗、宋太祖為不可及焉”,這是為什麼呢?

唐宗宋祖:為什麼“弱宋”製造者趙匡胤可以和李世民相提並論?

網紅界鼻祖:喜歡cosplay的乾隆

原因一、重文抑武政策並非一無是處,不能拿它作為批判趙匡胤的武器

雖然說趙匡胤的重文抑武政策對整個宋朝的軍事發展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但是在北宋初年的一定時期內還是起到了維護政權穩定作用的,確保了政權更迭平穩進行。

自中國進入封建社會以後,兵變是歷朝歷代君主都頭疼的問題,漢有七國之亂,晉有八王之亂,隋有江都兵變,唐有安史之亂,而趙匡胤建立宋朝以後,面對中原尚未統一的局面,採取這種重文抑武政策,一方面能夠較好的保證新生的宋王朝平穩度過建立初年的動盪期,另一方面也給趙匡胤同期進行的統一戰爭提供了較為穩定的內部環境。明朝文學家馮夢龍就曾這樣評價趙匡胤的重文抑武政策:“或謂宋之弱,由削節鎮之權故。夫節鎮之強,非宋強也。強幹弱枝,自是立國大體。二百年弊穴,談笑革之。終宋世無強臣之患,豈非轉天移日手段?”

唐宗宋祖:為什麼“弱宋”製造者趙匡胤可以和李世民相提並論?

安史之亂葬送了一個盛唐

所以說趙匡胤選擇重文抑武是在北宋初年這個特殊時期面對中原尚未統一的特殊局面作出的特殊選擇,這一政策在一定時期起到了維護穩定的作用,但宋朝後世幾代君主在面對北方形勢發生變化時沒有及時對這一政策作出調整,造成軍備廢弛,尤其是北宋末年出現嚴重的軍事人才隊伍斷層,最終在與金國的角逐中丟掉了中原。

原因二、宋朝的文化空前繁榮,抵消了趙匡胤在軍事上的負面影響

宋朝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文化發展的又一個高峰,“唐詩宋詞”人人耳熟能詳,人們潛意識裡覺得宋朝是和唐朝並列的盛世,雖然在開疆擴土方面遠不如唐朝,屢屢被北方的遼、金、蒙古甚至是西夏打的割地賠款稱臣納貢,但宋朝在文化發展上比起唐朝則有過之而無不及,為我們的語文課本提供了大量的“背誦全文”素材。

比如南宋的辛棄疾,他能像“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一樣談情說愛,也能像“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一樣沙場殺敵,再比如著名的昏君宋徽宗趙佶,雖然治國無方,卻在書法和繪畫上造詣極高。

我們衡量一個朝代不能只看他給後世留下了多大的疆域,也要看留下了多少文化財富,而趙匡胤作為開國之君,他確定的重視文化的基調和諸多發展文化的措施,無疑是宋朝文化大發展的最主要的原因。

唐宗宋祖:為什麼“弱宋”製造者趙匡胤可以和李世民相提並論?

範閒酒宴上醉酒“作”詩詞百篇,相當一部分是宋詞

原因三、開國之君,結束分裂局面建立大一統王朝

與李世民的守成之君角色不同的是,趙匡胤是開國之君,他最大的貢獻就是結束了自五代十國以來中國長期分裂混戰的局面,這是他能夠與李世民相提並論的最大的資本。

趙匡胤從後周柴氏手中奪得皇位承接了後周的疆域,當時後周只是佔據中原一帶,中國的土地上還有南唐、南漢、吳越、北漢等諸多割據政權,趙匡胤奪得皇位後,遵從老領導柴榮一統中原的遺願,按照“先難後北,先易後難”的統一方針,先緩和與北方遼國的關係,不斷對南方諸國用兵,逐漸統一了漢人在中原地區的傳統領地,唯一殘存的一個北漢政權也在他去世後不久被他的弟弟趙光義攻滅,基本實現了大一統。明太祖朱元璋曾言:“惟宋太祖皇帝順天應人,統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唐宗宋祖:為什麼“弱宋”製造者趙匡胤可以和李世民相提並論?

趙匡胤承接後周的疆域建立宋朝時,擺在他面前的統一之路很漫長

所以就這一點來說,趙匡胤的個人能力在宋朝的所有皇帝中應該是最優秀的。歷數兩宋一十八帝,跟其他幾個大一統王朝比起來,皇帝人才隊伍整體水平確實差了很多,像喜歡遠程指揮將軍打仗的趙光義、喜歡搞文藝不喜歡治國的趙佶,還有以“莫須有”罪名處死岳飛的趙構,每一個都為坐實“弱宋”之名添磚加瓦,相比之下趙匡胤倒是雄才大略,要是沒有斧聲燭影,說不定可以南平諸國,北定大遼,再創一個盛世也未可知。

歡迎點擊關注【江湖小生】,您的舉手之勞將是對我莫大的鼓勵,非常感謝!

本文屬一家之言,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