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分《高老頭》:在生活這場永久的戰爭中,別被金錢慾望所支配

“沒有一個諷刺作家能寫盡隱藏在金銀珠寶底下的醜惡。”

巴爾扎克的《高老頭》以大學生歐也納從鄉下來到巴黎,渴望躋身上流社會而不斷努力掙扎為主線,以退休的麵粉商人高老頭被兩個女兒吸血剝削致死為副線,真實再現了19世紀法國巴黎上流社會的紙醉金迷和縱情享樂,既批判了資本主義的金錢至上,也鞭撻了人性中的自私和虛榮。

8.5分《高老頭》:在生活這場永久的戰爭中,別被金錢慾望所支配

在看巴爾扎克的《高老頭》時,一方面既為這樣的人間悲劇而不忍,另一方面又感嘆日無新事:不論什麼時候,社會中始終存在金錢至上的人,而人性中的自私自利也總是會被激發出來。不知是金錢的腐蝕能力更強,還是人性更加軟弱和無能?

而縱觀作者巴爾扎克的一生,也非常契合他所寫的主題。巴爾扎克洞悉人性和社會,自己卻也被虛榮和慾望所操控,他偽造自己的貴族身份,揮霍浪費,他的創作高產都源於債臺高築的壓力。

書中,巴爾扎克以戲謔的口吻寫巴黎高老頭的悲劇,讀來更加殘忍,理想青年在墮落的邊緣徘徊,也令人揪心和感嘆,《高老頭》中刻畫的巴黎眾生相也讓我們看到:在生活這場永久的戰爭中,別被金錢慾望所支配。

01 初到巴黎的大學生被他人和環境所影響

從鄉下來到巴黎讀法律的歐也納,因為家貧而不得不努力讀書。作為沒落貴族,歐也納揹負著家人的期望、家庭的未來,他希望能夠進入上流社會,早日實現名利雙收。

一方面,此時的歐也納源於感恩之心,有著迫切的抱負心,他知道家人為了供他讀書所做出的犧牲,也希望能夠自我實現,打破僵局。

作為外來客,歐也納還保留著鄉間生活的質樸和單純,對真善美還有珍惜和感念,這為後面和高老頭交心相識、打抱不平、料理後事等發展做了鋪墊。因為在冷漠的伏蓋公寓裡,其他人都不關心高老頭每況愈下的真正原因。

8.5分《高老頭》:在生活這場永久的戰爭中,別被金錢慾望所支配

小說以歐也納作為故事中心,也令讀者更易產生代入感。有多少剛剛離開學校、走入社會的年輕人都像歐也納一樣,既還保留著不經世事的天真,內心認可真善美,同時也渴望著名和利,希望能夠早日收穫成功,所以讀者在能夠理解歐也納內心動盪和糾結不安的同時,也更會為其選擇而擔心。

另一方面,除了歐也納自身,他人及社會給他帶來的影響也是他急切渴望的原因。

在節目《變形計》中,富家子弟到鄉下是接受再教育,心靈的洗滌總叫人慰藉,但窮人的孩子到了城市,接受了巨大的信息量,見識了城市生活的豐富多彩,吃喝玩樂樣樣俱全,和鄉間平淡匱乏的生活可以算是天壤之別。觀眾擔心的是他們會不會感受到出生的一種不平等?會不會樂不思蜀?忘記家鄉父母和兄弟姐妹?這樣會不會太殘忍?因為他們還要回去鄉間貧窮的家。

同樣的,還有當下便捷網絡帶來的巨大信息量,一些年輕人看著那些頭部網紅和主播,就萌生了“不想讀書,想當網紅”“做直播”的念頭,渴望早日出名,但殊不知,頭部網紅和主播已經是勤奮加上幸運和機遇才得來的結果,背後是非常多的付出。也因為網絡,讓普通人看到太多的富人生活了,不管真假,它們都多多少少給其他人帶來了一些焦慮和自我懷疑。

8.5分《高老頭》:在生活這場永久的戰爭中,別被金錢慾望所支配

此時的歐也納也是一樣,巴黎的繁華、他人的勢利都使他出人頭地的渴望更加強烈。他猶疑:既想靠讀書腳踏實地地出人頭地,也想走捷徑,擠進上流的交際圈。捫心自問,他就是很多人初入社會時的樣子,然而此刻的他尚未見識社會的殘酷真相。

02 初入上流社會的他在良心和慾望中拉扯

經由遠房表姐鮑賽昂夫人的介紹,歐也納在上流交際圈中開始嶄露頭角,與此同時,他的言行思想逐漸傾向於通過交際在社會立足,雖然他已經對上層階級有所瞭解,在這個不斷攀爬的過程中,他人性中的正直善良和慾望也在不斷對峙。

讀者則會為之擔心,害怕他就此沉淪,然而這個過程在巴爾扎克的筆下是反覆拉扯的,一個理想青年是如何慢慢成為野心家的,讀者也能夠從中看到社會是如何侵染並改變一個人的。

8.5分《高老頭》:在生活這場永久的戰爭中,別被金錢慾望所支配

歐也納出入上流社會,需要金錢添置衣服飾品,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家裡的母親和妹妹們,於是向她們求助,“他太有把握了,儘可放心大膽吸取她們最後幾滴血。” 其實,歐也納也正是高老頭兩個女兒的翻版,只是他還保有良心,對於高老頭的父愛是欽佩的,對於其女兒的做法是痛心的。

但即使是21世紀的現在,也依然有著同樣的事情存在。不管是直接“吸血鬼”式的啃老,讓父母資助自己,分攤經濟壓力,還是在得到了父母的錢和房後,就不再過問父母,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現在更有甚者:啃小。為了金錢和利益,把幼小的孩子當做搖錢樹,強迫他們工作,讓他們成為小童模小童星,在大熱天穿著反季節的羽絨服拍攝商品照片,在一個又一個劇組中度過童年,甚至還打罵虐待他們。這種完全不顧孩子成長的父母,叫人不禁懷疑:這些壓榨孩子的父母,眼中是否只剩下金錢?

每當看到這些新聞的時候,或許我們就和曾經的歐也納一樣失望扼腕。而社會中,永遠也不缺冷漠的人。

8.5分《高老頭》:在生活這場永久的戰爭中,別被金錢慾望所支配

伏蓋公寓的另一位房客伏脫冷早就冷眼旁觀所有人的遭遇,他洞悉人性的貪婪,深諳社會的黑暗,他戳穿歐也納:“花費你負擔不起的本錢,浪費你寶貴的求學的光陰,去見識那個社會嗎?”

伏脫冷預測了歐也納的種種未來,都現實到可怕,歐也納靠讀書是不太可能會出人頭地、名利雙收的,而他要想實現自己的企圖心,就必須要捨棄自己的良心和道德,所以伏脫冷給了一個非常可怕的陰謀提議,以幫助他美夢成真。他就是不擇手段的無恥教唆者。

這個夢雖然美,歐也納卻也知道要付出的代價,他的良知不允許,但偶爾他也會想起伏脫冷的提議。作為一個初出茅廬、涉世未深的年輕人,此時的歐也納還理想天真,他更加希望通過自己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追求,來證明不必道德淪喪也能夠有所收穫。

而經由表姐的點撥,歐也納也攀上了高枝:高老頭的二女兒但菲娜——銀行家的太太。一方面,他希望自己是藉由愛情獲得一切,另一方面,他又還是逐漸陷入上流社會的虛榮和慾望之中。

在這個過程中,歐也納不停接受自責和拷問,其心理描寫非常精彩,一切人、事、景都在不斷重塑歐也納,使得他天人交戰、不斷剖析自我,這不僅僅是年輕人的奮鬥史,也是蛻變史。

03 旁人遭遇使他看透金錢社會的殘酷,終成野心家

在歐也納的改變過程,高老頭、表姐、伏脫冷三個人無疑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先說認為“錢能買到一切,買到女兒”的高老頭。高老頭作為本書的書名,其人生悲劇無疑是巴爾扎克重點著墨之處,但巴爾扎克沒有直接以他為主線,反而是通過旁人的八卦討論來引出這個悲慘老頭令人唏噓的晚年生活,更顯可笑和悲涼。

高老頭過分寵愛自己的女兒,在物質上任她們予取予求,結果只是養出了兩隻白眼狼,他和女兒都錯將親情當做是金錢的交易。最後被女兒榨乾的高老頭慘死在伏蓋公寓中,無人問津。

8.5分《高老頭》:在生活這場永久的戰爭中,別被金錢慾望所支配

一方面,女兒們對親情的漠視、對慾望的屈服,都叫人痛心,她們虛榮且自私,有錢時便哄著她們的父親,沒錢時便扔在一邊,沒有去見最後一面,送葬也只是派去空馬車。

另一方面,高老頭自身的問題當然是關鍵所在。一是他沒有學會正確的愛人方式,只知道通過金錢來表達父愛;二是他的家庭教育存在缺失,只寵不教,反而培養了女兒們的拜金主義,沒有教會她們正確的家庭觀念、親情觀念;三是他對自己的錯誤定位,自認為為女兒犧牲的父愛是崇高的,認為自己就是女兒們的賺錢機器,對她們的要求只是退讓和妥協,這種縱容也使他自食惡果,反而戴上了金錢枷鎖。

而社會整體的利益至上價值取向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每個人。伏蓋太太一開始看到富裕殷實的高老頭,想要嫁給他,但在知道高老頭逐漸貧窮之後,開始嫌棄他,而房客為了幫助她,也一起奚落高老頭。甚至在高老頭臨死前,伏蓋太太想的也只是房租和床單。

在《高老頭》的金錢社會中,多數人都已經喪失了共情這一重要能力。他們沒有同理心,不會站在他人立場上去思考和感受,對於他人的情緒也毫不在意,無法產生共鳴,而是隨意對他人評論,惡意揣測。

8.5分《高老頭》:在生活這場永久的戰爭中,別被金錢慾望所支配

所以當歐也納見證了高老頭的悲劇、親手操辦了他的喪事之後,曾經天真理想、還遊移不定的歐也納也被埋葬了。

再說歐也納的第一幫助者:表姐鮑賽昂夫人。她作為沒落的貴族階級,她的客廳曾是資產階級女性夢寐以求的地方。但在情人為了豐厚的嫁妝決定離開她、迎娶資本家小姐的時候,

她已經清晰意識到金錢至上,感情不值一提,這個時代,貴族也將被資產階級所取代,所以她最終選擇失望離開,告別巴黎。

鮑賽昂夫人雖然幫助歐也納走進了上流社會,也告訴他:“你越沒有人心,越升得快。你有什麼真情實感,一定要藏起來,不要給人知道。”但她對他的教育和指點是非常含蓄的。

對於歐也納來說,認為“在這個互相吞筮的社會里,清白老實一無用處”的伏脫冷則是強行打破他幻想、帶他面對叢林社會真相的人。

伏脫冷也是一個非常精彩的人物。他在社會中摸爬滾打,看穿世態炎涼和人性醜惡,他以人性的惡為生,巴爾扎克也借他的口一針見血地控訴和抨擊了這個社會的金錢慾念和殘忍麻木。

伏脫冷的真實身份實際上是監獄裡的逃犯,綽號“鬼上當”,最終被公寓租客為了金錢利益出賣,然後被捕。但不要以為他的故事就此終結,在巴爾扎克的後續作品中,伏脫冷當上了巴黎警察廳的副處長和處長,這才是真實社會的結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正是這些上中下不同階級種種人物的不同發展,才使得歐也納終於看清這個社會的醜陋真相,在殘酷的事實面前,他對於正義、道德、親情等等都不再抱有幻想。所以最後:

“拉斯蒂涅一個人在公墓內向高處走了幾步,遠眺巴黎,只見巴黎蜿蜒曲折的躺在塞納河兩岸,慢慢的亮起燈火。他的慾火炎炎的眼睛停留在王杜姆廣場和安伐裡特宮的穹窿之中,那便是他不勝嚮往的上流社會的區域,面對這個熱鬧的蜂房,他射了一眼,好像恨不得把其中的甘密一口吸進。同時他氣概非凡的說了一句:‘現在咱倆來拼一拼吧!’然後拉斯蒂涅為了向社會挑,到特紐慶跟太太家吃飯去了。”

所有的慾望或許都如拉斯蒂涅眼中巴黎浮華璀璨的燈火,也如菲茲傑拉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所寫的綠光,令人嚮往,卻又如夢幻泡影。而此時的歐也納,也已經和過去的自己告別,轉而投入巴黎的名利場中。

巴爾扎克寫: “因為巴黎的生活是一場永久的戰爭。”其實不僅是19世紀的巴黎,哪怕21世紀的此地,生活也同樣是一場永久的戰爭,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慾望之中掙扎,但我們應該警醒,情感不該淪為利益的工具,人性也不能向慾望屈服、被金錢圈禁和支配。

巴爾扎克的《高老頭》是其《人間喜劇》系列的序幕,看似用“喜”對高老頭滑稽、悲慘的人生進行了嘲笑,但實則是對社會現實淋漓盡致的悲諷。


彩虹誒:和你一起分享閱讀的樂趣,團結向上,嚴肅活潑,奮發有愛。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