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狂降息到“零”,未來的市場走向到底如何?

3月4日,為應對新冠病毒疫情,美聯儲緊急降息75個基點。沒想到時隔一週半,離常規會議僅有4天的情況下,美東時間3月15日晚,美聯儲又一次祭出大招,做出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緊急降息,將利率降低至零水平,並啟動了7000億美元大規模QE刺激計劃。

美聯儲短短一年半就用光了3年積累的政策空間,讓美國重歸“零時代”。這麼“猴急”,真是百年一遇。

市場的反應可不是驚喜,而是驚嚇。降息新聞一發布,市場近乎崩潰。標普500期貨下跌4.5%至2566點,道指期貨下跌約4.8%,納斯達克指數期貨下跌4.5%。債券市場上,國債大跌。美元指數也跌至97.9。


美聯儲狂降息到“零”,未來的市場走向到底如何?

網上有個段子形容得特別確切:美股就好像突然發高燒到40度的孩子,央媽美聯儲突然一把倒光了錢袋,全部碼在他面前,說:“我給你一大筆錢,孩子你想買啥就買啥吧,讓自己高興起來!”孩子的第一反應不是感動,而是驚恐:“她突然對我這麼好,我不會是得了癌症吧?”


現在的市場就是這種感覺,大家擔心的是股市強制平倉導致踩踏式下跌、企業債務大面積違約、家庭資產負債表迅速惡化。


未來的市場到底何去何從,還要首先看疫情的控制情況。目前來看,至少各國開始紛紛開始重視疫情,很多國家或地區已經採取了和中國類似的抗疫方法。中國抗疫的階段性勝利,似乎也讓市場看到了希望。儘管未來仍有很多挑戰,但已經沒有了一開始的絕望。


美聯儲狂降息到“零”,未來的市場走向到底如何?

根據歷史經驗,當市場接連下跌,超賣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市場情緒極度恐慌時,在隨後的幾周,肯定會有一波技術性反彈。如今,政府的決心帶來了希望,加上史無前例的貨幣寬鬆大舉措,相信短期內能刺激市場反彈。


只是政府抗疫的隔離措施越有效,經濟代價就越大。咱們中國儘管已經開始謹慎復工,但從各類數據來看,產能利用率僅為正常水平的一半,甚至更低。海外其他國家受體制所限,沒有我國的行政效率,疫情控制也許曠日持久,對經濟的長期影響也就更加嚴重,全球進入經濟衰退似乎難以避免。美聯儲這個時候就已經用光了所有的子彈,面對長期衰退的陰影,又有什麼其他的刺激手段呢?


國內的行情也是一樣的。之前很多人把中國股市看成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的避風港。但是,經濟全球化的今天,A股很難走出獨立行情,隨時可能補跌。

中國國內的疫情雖然得以有效的控制,境外迴流的壓力依然很大。海外各國集體承壓,需求不足,將大大影響中國製造的出口。另一方面,國與國之間互相隔離和交通受限,全球供應鏈也會受到衝擊,作為產業鏈一環的中國企業,影響不可避免。實體疲弱,房地產行業受控,央媽的放水救濟也只能在金融領域空轉。貨幣和財政政策的作用越來越有限。所以,儘管短期因素相對樂觀,中長期還是愁雲慘淡。


美聯儲狂降息到“零”,未來的市場走向到底如何?

回望歷史,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現在、應對未來。當我們回顧投資市場的歷史,我們會發現無論當下有多麼悲觀,有多麼的“百年一遇”,“這次就是不一樣”,拉長時間來看,其實還是一樣的,週期永遠存在。投資,你可以什麼都不信,但是一定要相信週期。冬天後,春天總會來的。


最關鍵的是,你能不能挺到那個時候。要想挺住,你一定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比如:


1、儘量不要止盈,但一定要止損。

行為金融學研究發現,人們常常見好就收太快,忍痛割愛太慢。大家都一樣,持倉的時候,越漲越怕,總想著落袋為安。虧損的時候,又死不認錯,總覺得還有希望,擔心割肉割在地板上。這是我們人性的弱點。就算一些名氣很大的投資公司,做的止盈的交易,也遠遠多於止損的交易。給自己設定一個止損線吧。有一些交易平臺可以設定止損價。買的時候,直接掛上止損價,到達價格就直接平倉,可以幫助我們克服弱點。

2、寧買當頭起,莫買當頭跌。

切不可用肉手去接下降的飛刀,要等飛刀掉到了地上再去撿。參考歷史比較嚴重的股災情況,可以發現,美股股指可能還存在20-30%的跌幅,時間上還需要半年至10個月,甚至更長。做好持久戰的準備。不要心急,寧願少賺點,也一定要注意風險,莫要貪婪。

3、分批買入好企業,切不可一把梭。

選擇不同行業的頭部公司,分散風險。每一隻股票分批多次購買。更簡單的方法就是購買指數。畢竟個股會倒閉退市,指數不會消失。每次小額,跌得越多,反而可以越加碼。沒有人知道黎明前的黑暗有多長,別把你手裡的資金一下子用光。


—END—


美聯儲狂降息到“零”,未來的市場走向到底如何?

弘富財商特約理財專欄作家、暢銷書《理財就是理生活》&《高財商孩子養成記》作者、簡書經管優秀作者、定居香港的金融民工、關注財經時事、投資理財話題,寫暖心文字,陳述自己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