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評論|餐飲破局,在“愁死”和“虧死”之外

封面評論|餐飲破局,在“愁死”和“虧死”之外

□ 李曉亮

進退維谷,左支右絀。怎麼選都不對,不是“等死”,就是“找死”,困局如何破?極端兩難,聽起來像博弈論等經濟學理論模型。但它不只存於理論層面,也有真實案例。

無外力介入,則市場生效。而在天災人禍特殊時期,正常規則失效時,市場就面臨諸多不確定。所以,怎麼選都不對,橫豎難逃一死的“生死劫”,自然也不適用承平歲月,而是會於目前全球抗疫非常時期頻頻閃現。

比如,復工加速時,有些行業卻面臨“生死抉擇”。“不開張‘愁死’,開張了‘虧死’:疫後餐飲業困局怎麼破?”各地逐步復工,但不少餐飲企業只有開工,卻無進項。入不敷出,開工成本,大於閉店歇業。這樣窘境,讓人憂心。

以長沙為例,米粉店開張一個月了——“曾引發一片歡騰”。但真讓他們走出家門,進店嗦粉,實際支持,而非隔屏口頭喝彩,或並不現實。哪怕以粉聞名,過了一個月,“長沙米粉”生意卻並不讓人樂觀。

火宮殿臭豆腐,網紅奶茶、特色餐廳,明星餐飲,都客源不濟。有的復工面只三成,有的收入只往常十分之一。去年一季度銷售142億元,今年預計不到20億,不及同期1/7;全市餐飲比去年同期下降85%。

去年規模近達兩千億的湖南餐飲業,遭遇前所未有重創。全國同此涼熱,“天下餐飲人”都不好過。行業數據,相比去年,78%餐飲企業營收損失近100%;9%企業損失達九成以上;7%的損失在七成到九成之間;七成以下僅5%。今年春節七天就造成5000億左右損失。

一知名川菜企業僅春節前後10天,共退餐一萬多桌,直接損失1700萬元。“不開張愁死,開了張虧死。”其實陷入類似困境的,還有交通、旅遊、影視等不少行業。且也非企業主,所有從業者都深受其苦。

民生多艱,等死或找死,愁死或虧死,不該是唯一選擇。破局,當有更多積極作為。比如,不少地方倡議官員帶頭消費,或文旅從業者自費旅遊,或增加假期,發放消費券,適度刺激。

日前,還有一家快餐企業“兩百元發佈會”創意宣傳刷屏,甚至引來不少投資者好奇接觸。這應是融資後的“高調”,而對於更多掙扎求存的企業,還是應有兜底公共救濟保障。

不只對餐飲業,金融扶持應向所有困窘小微企業傾斜;稅費減免,落到實處,而非不尷不尬錦上添花。嚴冬要復甦,必須實打實補貼讓利,一視同仁。

企業能融到救命錢,從業者不愁生計。破解危局,行業發展;手中有錢,大膽消費。良性循環,互相促進。這才是破局突圍的根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