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清晨,去買粉

散文:清晨,去買粉

米線,我們這裡又叫米粉,是我們這座城市的特色小吃,羊肉粉、牛肉粉、豬肉粉、鱔魚粉……品種很多,以羊肉粉佐料酸菜和香菜最為爽口。有一家潲水粉,名字聽起來很糟糕,但吃起來特別好吃,它抓住其他餐館一般不賣夜粉的機會,專賣晚上,食客們排著長隊買食,常常凌晨四五點才打烊。


由於許多人早餐都吃米線,所以多數小餐館早晨都供應米線,菜市場的一些攤點也賣鮮粉。因此,米線,已成為我們這座城市飲食文化的一道風景線。


我家的早餐也經常吃米線。我老婆很會弄粉,味道堪比館子。


有天早晨,老婆叫我到城北市場去買新鮮米線。因為是雙休日,去得比較晚,結果那些賣米線的攤點都賣空了。打銅街有一家賣鮮粉的,他進的貨多,老婆常常下午或晚上去那裡買,我也陪她去過多次,所以知道。去打銅街要經過草花街。


多年前,草花街原是合川城位於嘉陵江邊的一條小街。古時,這條街上的人家大多數從事扎紙花、賣胭脂、鑄銅鏡等生意,是老合川的“女人街”,不論是大家閨秀還是小家碧玉,都愛到街上來挑選自己所需的化妝品,草花街便由此而名。自從這一片舊城改造,特別是有了濱江路和城北市場之後,昔日的草花街早已面目全非,僅存100餘米巷子,還有一點古街的感覺。當然,這個巷子還是叫做草花街。


這個彎彎曲曲的巷子一面是100米左右的古城牆,另一面則是居民區的圍牆。青石板的街道留下一半,一直沿著城牆延伸,中段還殘留一道以前連接江邊和內城的青石石階,猜測那是曾經的一道城門,只是城門早已不在。石砌的古城牆也殘缺得厲害,十餘株粗大的榕樹生長在城牆上,像一把把巨傘,覆蓋出一條百米長的綠蔭,那爬滿根鬚的古城牆,好像是一幅幅天然的印象畫!


好久未走過這條街了,以前居民區那邊是沒有圍牆的,現在不僅修了圍牆,還把圍牆變成了文化牆。不得不令人駐足欣賞一陣。巷子入口處,城牆邊立著兩塊信息牌,一塊中文、一塊英文,是“合州古城”的介紹——


據《華陽國志》記載,早在巴蜀時期,合川已開始修築“巴子城”,又名“臨江故城”,後為“巴國別都”。秦滅巴蜀後,秦王朝於公元316年在合川設置墊江縣,開始在涪江北岸與嘉陵江交界處修築墊江縣城。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改墊江縣為合州,並在原墊江縣城基礎上擴建合州城,但無城垣。北宋淳祐三年(公元1243年)蒙軍犯境,合州治所搬遷釣魚城上,合州城大部毀於戰火。至元(元世祖忽必烈年號)二十年(公元1283年),治所遷回原地。明天順七年(1463年),合州知州唐珣奉旨修築合州城垣,城牆沿著山勢修築,依山傍水,砌石而成,東北抵達嘉陵江邊,西南抵達涪江邊。


明代合州城垣周長2924丈3尺,高1丈7尺,上闊1丈3尺,下闊2丈5尺,共設城門11座,皆以石卷結構修築,東為迎暉門、廣濟門、望江門;西為落陽門、演武門、觀德門;南為阜民門、文明門、會江門,北為迎恩門、瑞映門,後又增小南門、通濟門。清嘉慶年間,四川爆發白蓮教起義。為抵禦義軍,當時的合州又在今名人麗都廣場附近築保安門,在藕塘灣築威寧門,在登雲街築太平門。民國時期,政府為了推行新政,大搞城市建設,城門及城牆逐年譭棄,目前僅存一道瑞映門及少段城牆。其中草花街古城牆長約100米,現為合川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字後面還配有一幅古城模型地圖。


文化牆就是一道書畫長廊。用書畫藝術展現了古合州會江門、廣濟門、迎暉門、望江門、迎恩門和瑞映門等六道主要城門的建築歷史及其城裡城外的各項營生。再現了瑞映清風、甘泉靈乳、東津漁火、涪江晚渡、魚城煙雨、濮湖夜月、金沙落雁、照鏡涵波等古合州著名八景的美麗畫面。


穿過草花街直接截過百花街,再往濱江路方向走10多米,便到了打銅街街口,這條街是古時製造各種鐵器和首飾的地方,當然,現在一點古味兒也沒有了,完全被現代化氣息所替代,入口左邊就是合川最早的電梯樓——濱江大廈。


合川嘉陵江、涪江和渠江三江匯流,現在,臨江的電梯樓可多了,說濱江大廈恐怕沒有多少人知道具體指哪裡,說恐龍廣場就無人不知了。它是嘉陵江濱江公園的知名景點,與濱江大廈緊鄰。恐龍廣場被濱江路隔成兩部分。往裡一邊是“7.22”大轟炸主題公園,公園中除了花草樹木,還塑有“7.22”大轟炸紀念雕塑。“7.22”大轟炸紀念雕塑記錄的是1940年7月22日日本飛機轟炸合川縣城的歷史。當日下午1時許,108架日機,分三批對合川縣城進行了輪番轟炸,全城三分之二遭到毀壞,死傷1600餘人。而日本飛機在1940年和1941年對合川進行了9次轟炸,“7.22”大轟炸僅是其中最為嚴重的一次。我覺得這個主題很好,警示我們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別忘記曾經的苦難!


臨江一邊被我叫做侏羅紀公園。為什麼叫侏羅紀公園呢?因為那裡有一個來自侏羅紀的龐然大物——恐龍雕塑。它的原型是合川馬門溪龍。其化石遺址在合川區太和鎮古山村。根據化石復原的骨骼計算,其身長22米,高3.5米,系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最完整的蜥腳類恐龍化石。每次路經這裡我就會駐足一下,思考地球上為什麼會出現恐龍這樣的動物,後來怎麼又滅絕得種都沒了,連恐龍蛋都變成了化石呢?想來想去都想不明白,不過有一點應該是清晰的,那就是生態環境,存在有存在的生態,毀滅有毀滅的環境。


好了,不說這些了,我的粉也買回來了。感謝城北市場的粉賣完了,讓我走進一座城的歷史,遙想一個遠古的呼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