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說文解字

新說文解字 | “ 國 ”

時間從一橫一豎間流淌,烙印在一撇一捺間留下,第二課堂開設《新說文解字》專欄。帶你從一個漢字、一組詞語、一套文物,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新說文解字 | “ 國 ”

單字釋義

拼音:guó

簡體部首:囗

五筆:LGYI

總筆畫:8

基本解釋:

1. 有土地、人民、主權的政體(古代指諸侯所受封的地域) :~家。~土。~體(a.國家的性質;b.國家的體面)。~號。~度(指國家)。~策。~情。~法。~力。~防。~威。~寶(a.國家的寶物;b.喻對國家有特殊貢獻的人)。~格。~魂。~是(國家大計,如“共商~~”)。

2. 特指中國的 :~產。~貨。~粹。~樂(yuèㄩㄝˋ)。~藥。

3. 姓。

詳細解析

今天我們給大家講一個國家的“國”字。提到“國”大家就會想到擁有960萬平方公里主權的中國,黑眼睛黃皮膚的中國人。但是你知道國字的來歷嗎?我們是什麼時候才真正稱為中國呢?

在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國是這樣寫的左邊是一個方框,右邊是一件兵器叫做戈。那麼這個方框就表示我們居住的城堡、城邑或者是外面的城牆。這個戈表示有武士保衛我們的家園。

在殷商時期是沒有國這個概念的,國就是城邑的意思。

新說文解字 | “ 國 ”

西周時期我們的文字從甲骨文演變成了金文,金文中的國字,也沒有國家的概念。但是在西周的《尚書》

中記載“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先於王肆”那這句話裡的“中國”是什麼意思呢?

答案就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何尊身上啦!


新說文解字 | “ 國 ”

何 尊

西周早期 成王或康王

約公元前1043年-前996年

高38.5cm 口徑28.9cm 重14.6kg 青銅

寶雞市賈村鎮徵集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藏


“尊”是盛放酒的容器,也就是大酒缸,但它那時是一件祭祀用的酒器。因為它的主人姓何所以取名“何尊”。

何尊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它的底部有122字的銘文,在銘文中出現了一句話解開了“中國”最早的面紗。

那就是“宅茲中國”一句,大意為我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區。這是“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不過,這“中國”還不是今天意義上的“中國”,而是整個國家的中心。當時洛陽就是天下之中,是國家的正中間,所以要在這個地方建立一座都城來統治整個國家。

秦朝出現了另外一種文字叫做小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統一了文字,國家的概念才真正樹立起來。


新說文解字 | “ 國 ”

漢朝的文字變成了隸書,隸書的國和小篆的國區別不大。漢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時期,統治者認為我們居住在世界的中心 所以“中國”有了世界的中央的意思。

近代辛亥革命後,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簡稱“中國”,這個稱謂才正式成為中國國號。

1949年10月1日 新中國成立時,定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也簡稱為“中國”

後來漢字簡化將國字裡的“或”簡化為“玉”因為中國人幾千年來都認為玉是稀世珍寶,所以我們要像對待寶玉一樣珍惜自己的國家,保護自己的國家


新說文解字 | “ 國 ”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則國智

少年富則國富

少年強則國強

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少年自由則國自由

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

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