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痛哭女博士”受到媒體關注,採訪中她道出17年的屈辱與辛酸

2019在美國有一本銷售榜上的奇書問世,為什麼呢?因為這本書是作者的處女作,剛一上市便登上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榜,其受歡迎程度令人驚歎。這本書便是由美國女作家塔拉·維斯特弗書寫的一本自傳體小說《你當像飛鳥飛往你的山》。

劍橋“痛哭女博士”受到媒體關注,採訪中她道出17年的屈辱與辛酸

這本書由南海出版公司發行,書封設計是一個鉛筆外形的山,中文書名下是印刷的是英文原名Educated。

最初遇到這本書是在各大電商平臺,英文名稱一度讓我誤以為它是一個教育類的學術書籍,從而讓我敬而遠之。

命運讓我再一次翻開了這本書,掩卷這一刻,我感恩生命中的這份緣分。

每天在通勤車上閱讀時都珍惜書中的每一個字,不忍看得太快,怕結束時會遇到的那份無所適從。

網上有很多關於這本書讀後感的文章,貓君我讀了一些,但無法產生共鳴。我沒有將書中故事的意義上升到他們所寫的那種高度,我只是覺得之所以這樣喜歡,是因為我體會到了很強的共鳴感。

老規矩,簡述一下書中的故事。

塔拉出生在美國愛達荷州山中的一個摩門教原教旨主義家庭。父親患有躁鬱症與迫害妄想症,他荒唐的認為政府監視著他們,妄圖迫害他的家庭;山下的人間充滿了邪惡,世界末日即將在2000年新年來臨懲罰世人,而他們要做的是不停的儲備物資,作為上帝的選民拯救自己。父親的掌控欲很強,家裡所有的孩子都不被允許上學,母親甚至要為了末日的來臨而去學習當助產士,以便為今後的家族繁衍接生。塔拉便是在這樣的一個家庭長大,狹隘而愚昧。

劍橋“痛哭女博士”受到媒體關注,採訪中她道出17年的屈辱與辛酸

塔拉很小的時候便被要求在父親的廢料廠裡拆卸汽車廢金屬,像一個成年男子一樣。塔拉對外界一無所知,只是不斷的發現自己和整個世界都不一樣,而父親則告訴她,外面的人都是偽裝的魔鬼,時刻對他們不懷好意。

塔拉的哥哥們與姐姐隨著年紀的長大不停地抗拒父親的掌控,試圖離開這個家庭去接觸外面的世界,終於與塔拉最親密的泰勒也與父親不歡而散後選擇去唸大學。

由於缺少人手,父親召回了兒子肖恩來幫忙。肖恩似乎繼承了父親的全部基因,也有著很強的掌控欲,但更糟糕的是,他有暴力傾向,塔拉深受其苦。

劍橋“痛哭女博士”受到媒體關注,採訪中她道出17年的屈辱與辛酸

在哥哥泰勒的勸說下,塔拉終於鼓起勇氣去上學,然而從未受到過一天正規教育的她,要面對的錄取考試的難度可想而知。

沒有人幫助她,沒有人指引她,哥哥泰勒的幫助極其有限。父親甚至在知道她的想法後故意刁難她,讓她在廢料廠裡幹更繁重的工作,令她沒有時間學習。

塔拉一度要放棄,因為她發現試圖進入一個陌生的世界是多麼艱難,只是因為那星星般的微光,她才沒有停止下來。

奇蹟發生了,塔拉在17歲的年紀成功考入了楊百翰教會大學。但是很快塔拉發現自己與周圍一切格格不入,父親的影響已經根深蒂固。以她的世界觀評判身邊的人似乎都是異教徒。塔拉看她的室友:"你怎麼能穿吊帶呢,你怎麼能裝短褲呢,你怎麼能塗口紅呢,你怎麼能痛經吃止痛藥呢"她完全接受不了。室友也接受不了塔拉,她上完廁所不洗手,個人生活習慣極不衛生,甚至身上總是帶有一股腐爛味道,因為她不洗澡。

劍橋“痛哭女博士”受到媒體關注,採訪中她道出17年的屈辱與辛酸

父親沒有為塔拉提供上學的資金,塔拉要靠自己的存款與不停的打工來賺取學費,然而塔拉很快發現自己很快承擔不起上學費用。受父親影響的她又一再決絕來自神父的教會以及個人援助,她認為那是不可接受的。最後塔拉還是屈服了,接受了助學資金,小心翼翼的她甚至圖要把繳納必須費用後多出來的錢還回去。

塔拉的天賦與勤奮終於為她帶來了回報,塔拉不僅成功畢業,甚至獲得了去英國劍橋大學上學的機會。塔拉在象牙塔裡越來越成功,與之相對應的是與她出生的家庭的距離越來越遠,雙方的裂痕越來越大,最後塔拉不得不選擇割裂了她生活的世界與家庭關係的聯繫……

劍橋“痛哭女博士”受到媒體關注,採訪中她道出17年的屈辱與辛酸

塔拉的人生歷程令人感慨,但是對於我,這不僅僅是一部勵志的書。貓君我出生在東北一個小鎮子裡,家庭極不富裕。我的父母都是未受過什麼教育的人,他們對我的家庭教育觀念,多年後的今天還一再在我耳邊複述:"養孩子啊,給他一口吃的就行。他是那塊料,慢慢自己長大後就成材了;不是那塊料,咋管都白廢!"雖然我的父母對我採用的是放養式教育,但相比於塔拉而言,我是幸福的,因為我的父母支持我上學讀書,儘管從來沒問過學習情況。

我不是想說我的父母不愛我,他們對我的愛是不容置疑的,這一點我非常肯定。

塔拉的父母愛她,這一點塔拉也是清楚的,就像最後塔拉暗自決定與家庭決裂時,父親對她說:"我愛你,你知道麼?"

塔拉的回答是:"知道,那從來不是個問題。"

塔拉的父母是毫無疑問愛著她的,之所以阻止塔拉上學,是因為她的父親真心地覺得外部都是危險,學校集中教育是政府的陰謀;當塔拉準備去英國,在機場與父母告別時,塔拉知道父親的表情是無助的,因為他擔心世界末日到來時,他無法去找到塔拉去保護她;漠視肖恩對塔拉的施暴,父親當然不是偏心,只是他覺得一旦站在塔拉的一邊,他會失去肖恩這個兒子,而在他心中,塔拉是比肖恩更優秀的,優秀到肖恩不會對塔拉有任何損傷。

當然這些都是錯誤的,錯不在任何人,只是源於認知的狹隘。

塔拉的父母以他們的認知愛著塔拉。

貓君我的父母也以他們的認知愛著我。

貓君我上高中之前沒有讀過一本教科書以外的讀物,一是因為家裡沒錢,而是父母認為那些是影響學習的無用東西,但我今天還是有了遠超身邊所有人的巨大閱讀量。我曾像塔拉一樣在學校裡格格不入,對一切常識的東西都感到無知,沒有見過指甲刀,沒有見過抽水馬桶,沒有見過訂書器,不知道怎樣刷牙,不知道便後要洗手,不知道臉上起痘了不能擠破,甚至高中前沒有穿過內褲,但今天我對世界的認知也超過了身邊絕大多數的人。

往事回想起來似乎那樣不可思議,如今的我怎樣也不能把那時的我和現在的自己聯繫在一起,就像塔拉不能將自己和鏡子中十六歲的身形聯繫到一起一樣。

是什麼帶來了改變?書中說,要去受到教育。

這是毋庸置疑的。

來到這個世界,我們出生在不同的家庭環境,然而這並不能決定你以後有怎樣的人生,我們的父母以他們最大的能力幫助了我們,但我們要通過自己的認知與努力來給予自己第二人生。

無論成功與否,我們不能怨天尤人,不能怨自己沒有一幅好的頭腦,不能怨自己不是富二代,不能怨自己沒有好的機遇,那些都是自我催眠的藉口。那我們應該怎樣想呢?答案是,你就是你自己的擺渡人,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人生沒有宿命。

劍橋“痛哭女博士”受到媒體關注,採訪中她道出17年的屈辱與辛酸

最後介紹一下作者塔拉·維斯特弗,17歲以前未上過學,後自學考入楊百翰大學,2009年獲得劍橋大學哲學碩士學位,2014年獲得劍橋大學歷史博士學位,2019年憑藉處女作《你當向鳥飛往你的山》被《時代週刊》評為年度最有影響力任務。

今天就到這裡,希望我的分享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