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17、18世紀歐洲大陸人類處於從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過渡的進程之中


17、18世紀歐洲大陸人類處於從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過渡的進程之中


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封建自然經濟走向瓦解是當時經濟領域中的大趨勢。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取代過時了的自然經濟,是近代社會來臨的重要標誌。

1、資本主義商品經濟衝擊封建制度。

在商品經濟下,其生產是為在市場上銷售而生產,面向全社會乃至世界市場,要迎接市場競爭的挑戰,因此就必須不斷提高產量、質量並開發新產品。因而比封建的自然經濟要先進得多和優越得多。在資本主義商品經濟衝擊下,封建制度開始解體,貨幣成為財富的標誌;貨幣地租成為主要的地租形態;商品競爭造成的貧富分化,又使農民甚至地主出賣土地的現象增多,從而使封建土地所有制不斷瓦解;封建領主放寬了對農民的人身控制,資本主義僱傭勞動的生產關係,像楔子一樣插入農村封建宗法制度之中;手工工場還將中世紀的封建行會排擠到了狹小的角落之中。

2、重商主義盛行。

商品經濟的活力使處於衰落時期的西歐封建專制王朝的統治者越來越將王朝“中興”的希望無可奈何地寄託在發展資本主義經濟上。他們稅收政策的重點逐漸從傳統的土地稅向工商業稅轉移;相當普遍地推行重商主義政策;財政上盛行包稅制和國債制,使資產階級成了封建王朝的債權人等等。這一切都為資本原始積累提供了有利條件。重商主義是16——18世紀歐洲盛行的一種經濟學說和經濟政策。它主張政府應該控制國家的經濟,以便損害和削弱競爭對手的實力,增強本國的實力。重商主義是政治專制主義在經濟上的反映,它的出現往往與專制制度的加強密切聯繫。

重商主義的主要內容包括:

第一、一個國家的財富必不可少的是貴金屬如金銀等。

第二、對外貿易必須保持順差,即出口必須超過進口。殖民地不得發展製造業,殖民地和宗主國之間的商業應該由宗主國壟斷。

第三、強國必須人口眾多,以提供足夠的勞動力、市場和兵源;人們的需求,特別是對進口奢侈品的需求,必須儘量減少;必須厲行節約,保證降低需求;儉省、節約,甚至吝嗇都是美德。

重商主義為早期資本主義的發展準備了良好的氣候,提供了獲利的前景。

17、18世紀歐洲大陸封建統治階級發起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如法國路易十四的改革、沙皇彼得一世改革、普魯士腓特烈二世改革、奧地利特蕾女皇和約瑟皇二世的改革等都是以重商主義為其改革的指導思想的。

3、金融資產階級開始左右專制政府的財政收入。商品經濟的活躍,使有些商人發了大財,成為鉅富。他們作為早期的資產者,一方面控制著工業,另一方面常常買公債,為政府包稅,成為金融資產階級,以借貸手段聚斂財富,成為資產階級中財力雄厚的階層,即通常所稱的大資產階級。這樣,資產階級日益成為社會上最富有的階級,是王室和許多貴族的債權人,在大城市中還是許多貴族的房東。財力最雄厚的資產階級,已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專制政府的財政收入。

4、工業生產的主要形式是工場手工業。工場手工業在當時表現為以下特點:(1)、在經濟上和階級關係上,商業資本與工業資本還未明確分開,商業資本控制著工業,即手工工場基本上是商人開辦的。(2)、手工工場分散在城鄉各地。(3)、金融資產階級即大資產階級是資產階級中最雄厚的階層,他們熱衷於金融投機,較少將資金投資於工商業中。這是早期資本主義的特色之一,大不同於後來的工業資本主義時代。(4)、工商業發展水平已相當可觀,國內市場的容量已難滿足其需要了,於是開始了海外市場的開拓活動。

5、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規律開始發揮作用:荷蘭、英國領先;法國、普魯士改革隨後;奧地利得發展;俄國落後於西歐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