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居然被日本、歐洲、美國超越了?!|中國陶瓷產業之殤

我們居然被日本、歐洲、美國超越了?!|中國陶瓷產業之殤

中國,英文名“China”,意為瓷器、陶瓷。歐洲、日本等國的皇族歷來喜歡“海淘”中國的瓷器。

一,往昔的榮耀與近代的衰敗

古代,精美的瓷器曾一度成為我泱泱中華在番邦眼中的映像,有著世界頂尖國力的天朝上國,審美也被別國所推崇。

在傳教士和海商的推動下,國外紛紛模範中國的陶瓷技藝和藝術樣式。

我們居然被日本、歐洲、美國超越了?!|中國陶瓷產業之殤

這種局面在近代被扭轉了,隨著歐洲各國陸續完成工業革命,基於理性的科學實驗和成份分析的陶瓷生產開始顯示出威力。他們有著更明確的優化配方方案,更好的技藝製造傳承。

同時,歐洲各國國力的崛起,也讓他們的審美成為主流

我們居然被日本、歐洲、美國超越了?!|中國陶瓷產業之殤

相反,中國由於近代的戰亂,和門派之見的陋習,導致了很多技藝出現了斷代。

如今,歐洲各國的陶瓷佔據了高端市場90%以上的份額,剩下的由日本和美國瓜分。

我們居然被日本、歐洲、美國超越了?!|中國陶瓷產業之殤

曾經

代表高端陶瓷的“china”如今成為了廉價陶瓷的代名詞,中國瓷器在廉價日用瓷器市場掙扎求存。

在工業用特種陶瓷的領域,中國更是一度被甩出二三十年的技術差距。

二,新方向,先進陶瓷

認清現狀後,國人從陶瓷大國的美夢中醒來了。意識到中國陶瓷技藝被超越之後,我們開始奮起直追。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力復甦,我們有了更多的資源和實力來研發技術所帶來的新希望。

這個突破口在先進陶瓷這一方向。因為傳統陶瓷的技術經過漫長的發展,已經再難有所突破,剩下審美的較量在於文化輸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先進陶瓷,是純技術上的較量。

我們居然被日本、歐洲、美國超越了?!|中國陶瓷產業之殤

先進陶瓷,又稱“特種陶瓷”或“精密陶瓷”,相對傳統陶瓷,它原料進行了改動,配方要求更精確,溫度控制更嚴謹。

陶瓷的定義是“固態的非金屬無機材料”,既然是一種“材料”,就要考慮它用在哪個地方,做成什麼產品。

先進陶瓷的適用性很廣。像最近很火的小米產的陶瓷手機,吹毛斷髮的陶瓷刀等等。用的都是先進陶瓷。

我們居然被日本、歐洲、美國超越了?!|中國陶瓷產業之殤

由於陶瓷本身熱阻低,無機。它還適用於生產PCB電路板,半導體零部件等。陶瓷電路板是大勢所趨,在LED照明,無線傳輸技術,鋰電池等領域已經是十分明確的技術升級方向。

我們居然被日本、歐洲、美國超越了?!|中國陶瓷產業之殤

世界各國都在逐步增加先進陶瓷領域的投入,美國的高溫結構陶瓷生產每年增速達到13.5 % 。

在汽車、航天技術、核工程、航空器、機械動力及醫療設備等方面已經大規模投入使用。

我們的鄰國日本在先進陶瓷領域也是受屈一指的技術強國。

說起日本的先進陶瓷,就不得不提京瓷株式會社(以下簡稱京瓷)。京瓷是全世界範圍內商用先進陶瓷最強企業。

我們居然被日本、歐洲、美國超越了?!|中國陶瓷產業之殤

上圖是京瓷官網上的財報數據,京瓷的陶瓷電子零部件在世界範圍都有不俗的銷量,京瓷的年度營收已經到達了驚人的1577039000000日元,摺合人民幣約900億元

我們居然被日本、歐洲、美國超越了?!|中國陶瓷產業之殤

強大的獲利能力給了京瓷充足的資金,讓京瓷可以源源不斷地開發新技術。今年京瓷開發出的內置RFID天線的小型陶瓷封裝管殼,被視為無線傳輸領域諸如

無人駕駛,無線充電等不可或缺的部件。

我們中國也一直在發展先進陶瓷技術,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國家就開始了先進陶瓷的研究。發展至今,我國先進陶瓷的年產值已然超過500億。

民營企業中,我們也有被稱為中國版京瓷的潮州三環集團。

我們居然被日本、歐洲、美國超越了?!|中國陶瓷產業之殤

在潮州三環集團2017年的年報我們可以看到,三環生產的手機陶瓷外觀件已應用於小米5、小米MIX、小米6、小米MIX2、一加X、Essential Phone等機型。半導體部件擴大及加深了與華為、OPPO、VIVO、小米、一加等終端廠商的合作,訂單平穩增長。陶瓷基片也在物聯網和智能家居市場有所斬獲。

三環還每年大量投入經費用作研發技術

我們居然被日本、歐洲、美國超越了?!|中國陶瓷產業之殤

除開國家資助三環200萬用作研發,三環上一年還投入了1億元作為研究費用

三環集團雖然號稱中國的京瓷,其實年營收也不過30個億,和京瓷900億的天量有巨大差距,這1億的研發費用著實是掏心掏肺了。

縱然先進陶瓷起步比別國晚,但我國技術發展勢頭迅猛,並且國家支持,專注研發的企業也不在少數,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彎道超車,擊敗日本、歐洲、美國,成為先進陶瓷領域的領頭羊!

各位看官覺得我國陶瓷業能否重回巔峰呢?在評論區留下您的高見吧!

我們居然被日本、歐洲、美國超越了?!|中國陶瓷產業之殤

【杜巴問答】是一個材料知識共享平臺,整合了新材料各個行業領域,涵蓋全國184所高校材料學院的專家、教授、學者及全國大小企業的工程師等300,0000的精準用戶,當你有技術難題時候,可以輕鬆的在這裡找到行業內的專家向他提問,解決你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