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腰痛真的是椎間盤突出麼?

現在社會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勞動強度的增加以及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腰痛甚至腰腿痛的越來越多,而且年齡也越來越偏向年輕化,對於這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斷的增多,下面我和諸位結合自己工作中的體會談一下這個問題。

你的腰痛真的是椎間盤突出麼?

目前在臨床工作中,存在著這麼幾個問題:

•對椎間盤退變的治療遠不能令人滿意。

•關於臨床應用方面,更多的努力應致力於定義和認識其病理生理過程,而不是發展其他治療方案。

•區別椎間盤退變和“椎間盤退變性疾病”。

•已經證實一特殊基因和退變的椎間盤變化之間存在關聯。

•脊柱退變過程中伴隨或併發的病理變化是椎間盤疾病的主要原因。

•治療的最佳效果主要取決於“正確的篩選患者”。

下面我們簡單瞭解一下脊髓、神經解剖

•在脊髓圓錐和硬膜囊內神經根的排列方向遵循高度有序化的模式,絕大多數頭側的神經根位於外側,而未測的神經根位於中央。

•神經根命名:

頸椎,7個椎體8對頸神經,根據神經根經哪個椎弓根的頭側向外行走來命名。

T1以下:根據神經根經哪個椎弓根的尾側向外行走來命名。

•腰椎間盤的病變最常累及其尾側一個階段的神經根。


你的腰痛真的是椎間盤突出麼?

•背根神經節DRG(dorsal root ganglion),位於椎間孔外側邊界之內。

•有三個分支:1.前支支配位於神經管腹側的所有結構。

2. 竇椎神經,前支的反支,支配椎間盤、椎體後面和後縱韌帶。

•3.背側支:分三支,支配神經管背側組織(肌肉、皮膚、關節突關節)。

\u0014

你的腰痛真的是椎間盤突出麼?

椎間盤疾病的自然病史:

•脊柱退變理論:目前所有的治療方法均為緩解症狀,而非治癒。

•脊柱的退變過程分三個階段:

•1.功能障礙期:15--45歲,特點是椎間盤纖維環的周緣性和放射性撕裂及關節突的侷限性滑膜炎。

•2.不穩定期:35--70歲,特徵表現為椎間盤內部撕裂、進行性吸收、關節突關節的退變伴有關節囊鬆弛、半脫位和關節面破壞。

•3.穩定期:60歲以上,特點表現為在椎間盤和關節突關節周圍出現骨質進行性肥大增生,導致階段性僵硬或明顯的強直。


你的腰痛真的是椎間盤突出麼?

脊柱每個階段的退變速度並不相同。當一個節段處於功能障礙期,另一個節段可能已進入穩定期。椎間盤突出被認為是椎間盤退變處於功能障礙期和不穩定期時的併發症。由退變性關節炎產生的椎管狹窄是由於骨質過度增生壓迫神經後產生的併發症,發生在不穩定期的後期和穩定期的早期。椎間盤塌陷4mm即可產生椎間孔狹窄而累及神經。大多數患者中,有症狀的腰椎間盤突出有更好的結果。非進行性的神經功能障礙(馬尾綜合徵除外),可採取非手術治療。並可預期獲得臨床的改善。椎間盤疾病自然病史的特點是疼痛反覆發作,間以明顯的或完全性的緩解期。大多數人在一生中的某些時候會發生腰椎軸性疼痛,可口服止痛藥,短期臥床,可在4-8周內恢復。治療無效者,注意精神、職業壓力、焦慮、婚姻等方面。

你的腰痛真的是椎間盤突出麼?

\u0004

對於這類疾病的診斷要注重方法。

一.X線,正側位片:脊柱滑脫、峽部裂和成人脊柱側彎與腰疼有一定的關係。側位伸曲位片,顯示脊柱的不穩節段,但無症狀的患者,側位伸曲的活動範圍可以很大,2-3mm的水平移位很常見,因此異常互動與病理性不穩定沒有明顯的關係。

二.脊髓造影:意義在於能夠檢查所有椎間盤節段的異常,並能確定椎管內病變的界限。當臨床檢查和CT或MRI檢查所見完全一致時,可不必行此檢查。用於脊髓造影的對比劑有空氣、油劑和水溶性造影劑。

三.CT:脊柱疾病診斷上的革命。單純CT掃描比脊髓造影稍差。不能確定椎管內腫瘤和蛛網膜炎,也不能鑑別瘢痕組織與復發的椎間盤突出。

四.MRI:大多數情況下優於CT,尤其在感染、腫瘤和間盤內部的退變診斷上,更為重要的是,MRI能更好的顯示椎間盤和神經結構。特別的優勢在於能顯示處於神經根孔內的神經根。MRI發現無症狀的異常解剖結構,注意與病史、查體以及其他輔助檢查相結合。

五.其他方法:肌電圖、骨掃描、各種實驗室檢查等。

你的腰痛真的是椎間盤突出麼?


一些激素類藥物在長期慢性腰痛患者的注射研究:

診斷性治療:幫助椎間盤或神經根損傷恢復過程中疼痛的緩解,增加患者活動水平;急性椎間盤損傷導致的伴或不伴有神經根病變的嚴重疼痛是時間限制性的,治療性的注射有助於緩解疼痛。

併發症:硬膜外膿腫、血腫,硬膜皮膚瘻,庫欣綜合徵等。

禁忌症:穿刺部位感染、全身感染、出血體質、未被控制的糖尿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建議透視下定位穿刺。

穿刺部位:頸椎、胸椎、腰椎。

二.關節突關節注射

小關節突可能是腰疼的原因,確切的疼痛原因尚不清楚,理論上可能與半月狀關節絞鎖、滑膜嵌頓、關節突軟骨軟化、關節囊和滑膜炎以及關節囊的機械損傷有關。骨性關節炎是小關節突疼痛的另一個原因,但X線上的改變與症狀之間關聯很差。

透視下小關節突德爾封閉注射被認為是確認或排除關節突是脊柱或下肢疼痛原因的“金標準”。

穿刺部位:頸椎、腰椎、骶髂關節。

三.椎間盤造影

最重要的一方面是一致性疼痛的誘發。

指徵:脊柱融合術的手術設計,某些已知異常如腰椎滑脫或融合術後鄰近椎間盤結構完整性的檢查,為確認數個退變椎間盤中哪一個導致疼痛,為排除繼發性內側的椎間盤破裂或疑似的外側複發性椎間盤突出,在考慮行化學融合術前確認導致症狀的原發節段。

確定責任間盤。

椎間盤疾患所帶來的腰痛。腰椎間盤突出的病史常為反覆發作的下腰痛和臀部疼痛,短期休息後緩解。疼痛可由於彎腰而突然加重。當腿疼很輕而腰疼很明顯時,做出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應慎重。疼痛呈間歇性,活動時特別是坐位時加重,休息位減輕,如果疼痛形式奇怪或是持續性的,應懷疑診斷是否正確。大多數患者肌力減弱是間歇性的,隨活動而改變,且侷限於受累神經根支配區,感覺異常也是如此。當這些症狀很廣泛時,則一側椎間盤單純突出的診斷值得懷疑。如果突出的椎間盤大或者位置高,可出現全馬尾神經受壓症狀:雙下肢麻木、肌力減弱、肛門周圍疼痛、會陰區麻木及括約肌麻痺。(鞍區麻木、雙側踝反射消失和小便失禁)。急性發作期,查體表現為椎旁肌痙攣,脊椎側彎或傾斜。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若陰性,椎間盤突出診斷值得懷疑。高位椎間盤突出時,股神經牽拉試驗陽性(俯臥,一手置於膕窩,屈曲小腿使膝關節呈銳角,大腿前面產生疼痛)。檢查所見與椎間盤突出不一致時,通常為非器質性病變。神經系統查體注意:受累間盤與神經根的關係。

你的腰痛真的是椎間盤突出麼?

椎間盤的疾病需要和哪些疾病進行鑑別呢?

脊柱外疾病:泌尿系統、胃腸系統、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和脊柱以外部位的神經系統和肌肉骨骼系統的疾病。病變性質可為感染、腫瘤、代謝紊亂、先天性異常或老年性疾病。

脊柱內疾病:指原發於脊柱的疾患,包括髮生於脊柱肌肉骨骼系統、局部造血系統、局部神經系統的疾病,病變性質為影響脊柱或脊神經的腫瘤、損傷、炎症、老年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等。

在確定腰痛是否與椎間盤突出有關的過程中,MRI是腰椎間盤突出最有效的檢查手段。x線平片作用有限,可顯示感染、腫瘤或其他異常。計劃手術前應進行檢查。脊髓造影已少用,造影后應行CT檢查。

一旦確定了腰痛的來源為椎間盤突出,那接下來就面臨瞭如何治療。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一般都是經歷了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

對於椎間盤突出的非手術治療:由於椎間盤疾病自然病史特點,不論是否治療,症狀可以緩解,病情最終也得以改善。急性腰疼最簡單的治療方法是休息。據Deyo、Diehl和Rosenthal報道,臥床2天比長時間休息效果更好。屈膝屈髖側臥位,並將一枕頭墊於兩腿之間,效果更好。按摩、冷敷可緩解肌痙攣。非甾體消炎藥可減輕疼痛和炎症反應。疼痛消失後,鼓勵患者開始腹部和下肢的等長肌肉收縮練習。在疼痛允許的範圍內繼續一般的活動恢復更快。

•保持正確姿勢和體位的訓練。

•當前傾向於不用強麻藥和肌肉鬆弛劑,特別對於慢性腰疼患者,可引起成癮和加重憂鬱。

•短期口服激素與口服抗炎藥一樣有幫助。

•阿司匹林無效或不能忍受時,選用非甾體消炎藥。

•理療應慎重,被動過伸疼痛減輕時,過伸練習,疼痛加重時,屈曲練習,任何加重疼痛的練習均應禁止。

•電刺激、牽引、支具、超聲、、熱療等。

一、髓核摘除術:髓核摘除要點:透視定位,少用棉片(減少硬膜纖維化),雙極電凝,摘除鬆動或遊離的髓核碎塊,髓核鉗深度不超過1.5cm,注射器沖洗椎間隙。

•術後24小時,患者在幫助下可下地。

•術後4-6周,如疼痛不重,開始背部訓練,術後6周開始抬舉重物、彎腰等活動。

•4-6周內禁止長距離行走。

二、椎間盤鏡及椎間孔鏡除術。

對於手術後手術效果不好的幾點分析:

•只有在發現有新的椎間盤突出或發現先前未診斷或未治療的病變時,再次手術才有可能獲得理想的結果。

•只有在第一次手術後患者疼痛完全緩解6個月或以上,腿疼超過腰疼,以及確診為椎間盤復發時,再次手術效果最好。

•影響手術效果的不良因素包括瘢痕、先前的感染、假關節形成後返修及不良的心理因素等。

•手術後疼痛復發或疼痛加重,應先採用非手術治療,如無效則應進行徹底的重新檢查:重新瞭解病史、心理測試、脊髓造影、MRI檢查以排除腫瘤或更高位的突出、CT檢查排除椎間孔狹窄或極外側型突出、診斷性的脊髓麻醉、神經根封閉、小關節封閉等。

感謝您的閱讀,希望能夠多多評論,批評指正!


\u0007


\u0005��͜�\u001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