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大老闆就緊張,其實他更難。這樣做,有效緩解大老闆恐懼症

同事小張最近接了一項大任務,為一位大客戶做一份項目策劃方案。因為是大客戶,公司非常重視,老闆再三叮囑小張一定要做好做仔細,力求大客戶滿意。

本來起草個方案對小張來說,並不是大問題,但聽老闆說老闆的老闆,要來公司親自過問此事,並要聽取方案彙報。小張陡然緊張起來,經過無數次精心完善修改和彙報演練之後,小漲覺得對這次的方案已經非常滿意了。

唯一的問題是要向大老闆彙報,讓小張又緊張又興奮,緊張的是生怕出錯,興奮的是能在機會在大老闆面前表現自己,這可是可遇不可求的好機會,也許是職業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小張將完成好的方案提交給老闆的時候,老闆仔細地看了又看,提了修改意見,並說大老闆有臨時有事,讓下午大家趕緊先開會議一下。

小張有些釋然又略感遺憾,便開始準備下午會議一事。但小張萬沒想到,下午的會議卻是他最大的一次失敗。因為大老闆突然出現在會場,這意外打了小張一個措手不及。看著大老闆坐在對面中間的椅子上,小張只覺一股無形的壓力讓自己雙腿發抖,大腦一片空白,精心準備的開場白也忘得一乾二淨。

見到大老闆就緊張,其實他更難。這樣做,有效緩解大老闆恐懼症

小張不敢抬頭看大老闆,用略帶發顫的聲音,開始了彙報,但才講了不到一分鐘,就聽大老闆打斷了他“過程別說了,直接說結論吧。”

小張更懵了,竟然出現了十幾秒的冷場,等回過神來趕緊翻到方案的最後,大老闆的表情已經有些不耐煩了。等小張講述完最後的結論後,大老闆看了看錶,只說了一句“這樣不行,你們再完善完善。我還有事,先走了。”然後起身看了一眼老闆,老闆趕緊站起來隨著大老闆走出了會場。

01.緊張是面對老闆時的常見現象,職場新人尤為明顯。

大部分人在面對自己的同事,甚至頂頭上司時,不會有什麼緊張感,能正常的溝通匯報工作,顯得大方得體、遊刃有餘。但一旦在高出自己兩個級別以上的上司面前,都無法抵擋那種無形的壓力,常見的表現是,在大老闆強大的氣場下,表現得手心出汗、手腳發抖、聲音發顫、呼吸困難、大腦發懵。

在職場裡,這是很常見的一種現象,被稱為“老闆恐懼症”,是社交恐懼症的一種,是常見的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之一。

這就如同一個學生,在教師面前朗讀課文並不覺得什麼,但如果是校長在邊上聽課,就會感到非常緊張,經常會表現失常。

見到大老闆就緊張,其實他更難。這樣做,有效緩解大老闆恐懼症

在職場新人中,這種表現更為明顯,而且在直接上司面前,也會手中無措,不知所云。比如,偶爾在辦公室外見到老闆,突然木了,連句您好也沒說出來;準備很充分的彙報,卻被老闆幾個提問給問傻了;老闆交代了工作,明明不明白,卻不敢細問……

實際上,這來源於對大老闆的固有印象偏見。形成這種印象,在心理學上叫做刻板效應,它是指對某個群體產生一種固定的看法和評價,並對屬於該群體的個人也給予這一看法和評價。也被稱為定型效應,這種印象很可能形成偏見,從而影響正確判斷。

比如,軍人雷厲風行,知識分子文質彬彬,老年人墨守成規,商人精於算計,等等。雖然我們都知道,事實不一定就是這樣,但總會習慣地給予歸類。

在一般員工的思維裡:大老闆總是高高在上、不通人情,令人望而卻步、聞聲生畏的。

自己表現不好,就可能引起雷霆之怒,禍及自身;表現優異,就可能獲得青睞,得到賞識。但事實上,真的會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

見到大老闆就緊張,其實他更難。這樣做,有效緩解大老闆恐懼症

02.事實上你最在乎的,恰恰是老闆最不關心的。

前文中的小張,在大老闆面前,既緊張害怕又想表現自己,其實他想多了。在心理上講,一般人害怕大老闆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怕因為自己表現不佳,觸怒了大老闆,使自己挨批評捱罵,給自己的前程蒙上陰影。

但是實際上,按照心理學中的利己思維,人都是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的。

員工們想的是:一是自己的崗位職責,是對某項工作負責,會不會因為大老闆不滿意,而丟掉這個位置;二是希望通過彙報,詳細邀功通過自己怎樣的努力,才做出了這個成績;三是這次發言機會,一定要想自己表現出色,從而得到大板的關切。

大老闆想的是:一是自己的位置坐得牢不牢固,會不會下臺;二是公司運營過程中的贏利情況、市場份額、股東關係、政府關係,等等;三是下面各個分公司業績怎樣,有沒有什麼問題需要他來解決;四是各分公司的經理們,是不是對他忠心耿耿,是否一心為公司做事。

見到大老闆就緊張,其實他更難。這樣做,有效緩解大老闆恐懼症

迴歸員工向大老闆彙報這件事上。員工在希望,通過一次彙報,自己優秀的表現,讓大老闆發現一個商業人才,一個重點培養對象,因此加以關注並提供幫助。這絕對是看多了影視劇,在現實中,這樣的概率極低。

而大老闆呢,這次會議本來有事不能參加的,但臨時事項取消,才有空來聽一下,這對他來說只是繁忙工作抽空過問一件小事。

所以,底層員工表現優異與否,本就與他無關,這應該是由分公司經理們操心的事;底層員工幾個月的辛苦努力,他認為這本來就是底層員工的職責,他只看最後的結果怎樣,而並不關心過程;一個底層員工彙報的表現怎樣,他根本不在意,大老闆只是想聽一下結果。

見到大老闆就緊張,其實他更難。這樣做,有效緩解大老闆恐懼症

這就是層級的不同,導致的關注點不同,底層想的是如何通過一次彙報,表現自己的能力和辛苦,並希望引起大老闆關注;而大老闆想要的只是最終結果,不在意誰做的、怎樣做出來的。

也許看到這個事實,底層員工會有所失望,但這就是現實。你所重視的個人表現、工作過程,這些事對大老闆來說,根本就是沒用的垃圾信息。如果你明白了這個事實,恐怕就不會再見到大老闆就會緊張得不行了,但僅僅如此,就能消除見到大老闆的緊張心理?恐怕還不夠。

見到大老闆就緊張,其實他更難。這樣做,有效緩解大老闆恐懼症

03.充分做好準備,有效緩解緊張心理。

心理學家發現,那些處於權力頂層的人,相比底層的員工而言,很少具有同情心,他們更崇尚力量而不是道德。大老闆和底層員工力量相關過於懸殊,底層員工帶著一絲怕意麵對大老闆,大老闆根本不可能因此而對你怎樣,他更關注事情的結果。

第一,提前準備。這種大老闆恐懼症,是職場中人際交往的正常狀態。帶著自己真實的情感,表現出最真實的自己,比強弄出一套說辭、技巧來適應領導要強得多。緊張就緊張吧,想通了這點,反而更能放下思想負擔。先把彙報內容精煉到三個部分,時間控制在3分鐘內,絕不能超過5分鐘,有可能的話,要背熟彙報內容。內容要按照“結論、內容、結論”的方式,開始先說結論,讓老闆先得到這個信息;最終再說一次結論,是再次強調並報告結論。假如老闆感興趣,他可能會細問過程,如果不感興趣,他已經知道了結論,已經達到了這次彙報的目的了。

第二,模擬訓練。

這是個很重要而且非常管用的方法,可以把你面對的大老闆照片,放在你的對面,你想象著大老闆就坐在你的對面,你正在對他進行彙報工作。要預想好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模擬練習,多練幾次,自然在真正面對大老闆時會有所緩解。

見到大老闆就緊張,其實他更難。這樣做,有效緩解大老闆恐懼症

第三,自我減壓。進入彙報場所之前,先做幾個深呼吸,揉揉臉、放鬆肌肉等動作,降低一下緊張的心理,清醒一下頭腦。從醫學上看,人在緊張的情況下,常常會進入急促的淺呼吸狀態,甚至導致胸悶或心悸。而深呼吸不僅可以通過胸腔擴張和血液循環的方式緩解緊張,同時還通過神經系統達到緩解緊張,身心放鬆的目的。而放鬆肌肉,是儘量使自己表情自然,不顯得僵硬。

第四,適當距離。見到大老闆以後,要找到一個感覺最舒服的距離。太近了,老闆的氣場會有壓迫感和緊張感,讓你更緊張;太遠了會有疏遠感,有拒人以外的味道。一個適合的距離,能讓你保持頭腦清醒,降低緊張感和壓迫感。99%的情況下,你是站著向坐著的大老闆彙報工作的,換句話說,你可以在心理上暗示自己“他比我低呢”。這個時候要特別注意,不要凝視對方的眼睛,強大的氣場會增大你的壓力,讓你更加緊張,但不看卻顯得不尊重對方,因此應該看著對方臉上眼睛以外的臉上其餘部位。

見到大老闆就緊張,其實他更難。這樣做,有效緩解大老闆恐懼症

第五,保持真實。要儘量用聊天的大白話進入開場白,用簡單精煉的話來表達思路,不要咬文嚼字地表現自己的專業性。可以先說一句“老闆,看到您,我有點緊張”之類的話。先向老闆承認自己有點緊張,等於放下心理包袱,情緒反而會輕鬆起來。老闆對於下屬見到自己就緊張,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了,這很正常,真情實感,遠比刻意裝樣要效果好得多。等你開場白說完以後,就會慢慢的忘記恐懼和緊張,在正式彙報上越說越順。

第六,藉助外物。彙報時可以隨身帶個熟悉的小玩藝,比如打火機、筆、鑰匙串等隨身小物品,如果總是心情緊張,可以悄悄拿出來玩玩。心理學家認為:人在緊張的時候,隨手把玩一下熟悉的小玩意,能得到一種依靠感,無形中會給你一種膽量,能起到緩解作用。當然,一定要掌握分寸,儘可能別讓別人看到,一旦緊張消除,就要趕緊放好。

見到大老闆就緊張,其實他更難。這樣做,有效緩解大老闆恐懼症

總結:職場中,向大老闆報告的機會可能幾年才能有一次,可遇不可求,必須牢牢把握。一定要克服恐懼,平淡對等,能夠自然得體、不卑不亢地展示自己,盡最大可能抓住職場機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