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獲一等獎作品,大家看看怎麼樣?

職場墨子


第一、第二張都是屬於醜書範疇,第三張草書也寫得造作,沒有新意!真正有本事你寫唐楷讓所有人評論看看,因為楷書只要稍有瑕疵,很多人都可以辨認出來,讓群眾參評,比那些所謂的評委更公平公正!


梁山寶樹堂xiety


蘭亭獎之玩兒,辱名。餘雖不才,隨手寫的大家看一下,形神優劣?自由人去評說。



侃人生1


看到這個問題的邀請,我也進來發表一下看法,不管蘭亭獎不蘭亭獎,就事論事。

這三張作品的作者,都力求在自己的作品中體現書法的“拙”之美,以拙為美,始於清代朱耷、鄭板橋,興於今。可是,帶有“拙”之意味的書法不見得都能有美感,“拙”也有可能成為拙劣,也就是醜。

第一張,原諒我著實看不懂好在哪裡。從字形和章法佈局來看,作者肯定有練過書法,但從筆畫上看,基礎似乎一點都不紮實,明顯運筆不穩。字的筆畫裡帶有隸書和篆書的寫法,大概這就是所謂的創新吧!

第二張,咋一看,讓我聯想起張旭的《古詩四帖》。不過這作品看起來亂七八糟,作者在寫的時候應該沒有喝醉酒,更沒有處於癲狂狀態,卻要塗成這樣,明顯做作。有些草字雖然讓人難以識別,但字形筆畫美觀,而此作品看起來醜,還有浮躁感。從作品左側的小字可推測,作者平時寫字不怎麼認真。


第三張,我記得“八大山人”朱耷的書法風格差不多就是這樣,看來作者在書法方面的造詣還是不錯的。不過刻意處理的地方太多,失去了自然書寫的意味。


倚齋聽風雨


蘭亭獎與國展對書法的推移,起不了多大作用,因為在當下的書法藝術已起裂變性發展推移,飛速地進入書法線條藝術時空觀,書法已不再是單單的傳統意上的書法。

從王冬齡,梁幸明,曾翔,白砥,梁小鈞等人書作來看,書法藝術已進入書法藝術時代。

梁幸明純粹是一位書法玩家狀態,自創“密草”書風。







用戶B門


我這字寫得如何?




張京剛


真不知道怎麼說,如果你說第一幅所謂的“隸”書到底憑什麼獲獎,那評委圈子肯定會說你們根本不懂什麼叫書法藝術……但是我們找遍傳統書法理論的所有病灶特點,他都具備。我想這就是作者反其意而獲獎的理由吧?你看:柴擔、鶴膝、墨豬、鼠尾、拖塌、軟弱、怪異……集盡惡札之能事,偏偏逢凶化吉拔頭籌。人家就是以毒攻毒的高高手,深得皇帝新裝之道中三昧。就像西毒歐陽鋒,雖然臭名卓著,但也躋身四大高手之列。到底是藝術之興,還是藝術之幸,值得深思……



翰墨因緣


雖然本人不是任何地方和國家級書法協會加持過的會員,但是從九歲開始至今,斷斷續續一直有在練習毛筆書法近三十年,僅從個人非書協專業審美的眼光看:

①第一幅字:濃墨重彩的去畫字,完全脫離了書寫✍的藍本,太過僵硬,如同剛開始學習寫✍字的幼童👦的字體!如果你是想返璞歸真🎍,大可不必如此矯揉造作!!!看右邊小楷及標題,可以看出功底還是相當可以,如此的去書寫一幅參賽作品,如果不是想隱藏實力,大有拍醜書大行其道流行之風馬屁🐴的特大嫌疑!

②第二幅字:不知道該大師用的毛筆🖋筆頭禿了,還是書寫✍的時候沾墨完筆尖沒有捋順,總之影響了你的書寫✍效果,你的草書草的真的像野草瘋長,但是讓你意外的是你的濃墨和灰白體竟然折服了評審!

③第三幅字:客觀評價,字體單個來說行雲流水,經得起考驗,美中不足字體的排列稍過整齊顯得呆板,如果錯落有致的話,整體作品審美應該不會差!

個人拙見!!!





開封府衙


這幾幅蘭亭獎的獲獎作品,具有代表中國當代書法作品的一些特徵。至於作品的優劣高低,不能用簡單的好與壞來進行區分。

我們知道,現代的書法界,整體上被人們批評的比較多。中國書協的一些書法家他們的醜書怪書,在整個書法界造成了一些比較惡劣的影響,局部上是持否定態度的。

不過我們也要動態的看這一現象。書法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備的體系。各種書體幾乎沒有太大的空間發展。後人只能在前人的書法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變化,加工和改造,最好創造出來屬於自己的具有一定風格的書體。

顯然這個過程,其前提條件依然是以中國傳統書法為基礎的,後人的創作,無論是書寫哪一種風格的作品,他們都是從以前那些書法家或者是他們的碑貼作品中吸取營養的。你提供的這幾副作品中,第一副是隸書與篆書的結合,後兩幅是行草書。從整體來看,他們並沒有脫離了中國傳統書法的特徵。尤其是與近代的明清時候的書法家的書體風格有相似的地方。

不過從這幾幅參賽作品來看,他們的作品顯然是嬌柔造作的比較多,也就是說重視了形式的美觀,重視了一種裝飾的變化。尤其是第一幅的第一個字兒,故意把這個字兒塗的一團黑,根本看不出來這個字,更不用說具有書法美,這樣的作品,好像是隨心而欲,自然而然書寫出來的。但是實際上大家都知道寫一幅法作品,不可能第一個字兒就寫錯了。這種故意做作的書寫是讓人厭惡的。第2幅作品中國現代書法的一些特徵。其實也是具有這方面的毛病。

縱觀現代書展的一些特點,大家都心照不宣,有一個共同的發現,那就是為了展覽而故意去製作一些作品。中國書法蘭亭獎作為書法最高一種榮譽,每一次比賽的時候,人們都要提前進行非常充足的準備,一幅作品要經過數10次的反覆修改創作,而看第一幅作品,故意把第一個字寫錯,顯然不是為了心情或情懷而寫,而是為寫而寫。

當然,這幾個書家他們的書寫水平還是有值得讚賞的地方,至少基本功是下過功夫的。

但是,中國書法劍走偏鋒,以邪功來贏得功成名就,實際上是走上了不歸路。


素心明月


獻醜了



孫野壹


這張草書作品,一眼看起來不錯,主要在古意和細節處理上都較有想法。

筆法

  • 用筆總體來看技巧全面;但一些細筆道,行筆速度稍嫌快,線條流滑,質地偏輕;粗筆道的則厚重感不錯;建議加強慢速行筆,尤其枯筆寫細筆道的訓練。

  • 行筆途中調鋒能力稍欠,散峰可有卻不可太多,多了顯糙;如糙,調節的方法可用凝練的細線條中和,譬如較長的牽絲映帶,但這是高難技法。

粗糙有餘


  • 當然,如同繪畫中的“遊絲描”,技法難度太高者,並非必備,不必苛求。


墨法

  • 用墨注意了墨色的調性變化,不至於那麼“黑光亮”。

  • 不過墨色變化仍舊不顯,整體墨氣缺乏生機,偏死性,甚為遺憾。

  • 漲墨技法用的較活泛,反觀則松而不緊,拖沓而不果決,這是一筆蘸墨太多所致,可先半飽淡墨,再舔焦墨,就不至於連出漲墨粗筆道的字了。

結字

  • 結字稍顯正,許多字團的緊,而不是中宮緊四肢伸。

“團結”有餘,稍有窩憋感。


  • “草貴流而暢”,指的是整體流暢,而不是個別字流暢;

  • “團結緊”的字偏多,整體就顯得滯澀。

章法

  • 題款小氣,顯不自信,寧可減字,也不可這麼抖抖嚯嚯地落款,猥瑣不足取。

  • 至於行氣的節奏感差,那是墨氣板滯造成,不再贅述。

寫到這兒,忽然覺得我過於苛刻;客觀點說,許多細節的不足忽略也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