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戰:劉邦報彭城之仇 項羽烏江自刎

垓下之戰的起因

公元前205年,漢王劉邦率56萬大軍伐楚,在彭城被西楚霸王項羽的3萬人馬擊潰,遭受了自起兵以來的最大慘敗,最後逃跑時身邊只剩下十幾名士兵,連父親、老婆都落入了項羽的手中。

之後漢楚之間抗爭兩年有餘,公元前203年,項羽與劉邦對峙於廣武城(今河南省滎陽市東北廣武山),楚軍已經彈盡糧絕,雖然漢軍食物充足,但是之前與劉邦相約攻楚的韓信、彭越的軍隊一直沒有來,漢軍也無法徹底合圍打敗楚軍。於是,劉邦接連派陸賈、候公去遊說項羽,約定以鴻溝(中國古代最早溝通黃河和淮河的人工運河,位於今河南省鄭州滎陽附近)為界,平分天下,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項羽同意了,並立即放了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和妻子呂雉。

垓下之戰:劉邦報彭城之仇 項羽烏江自刎

雙方達成約定之後,項羽立刻向東撤軍。劉邦也打算撤軍,這時謀士張良、陳平對劉邦說,漢王已經有天下大半的土地,而且諸侯皆歸順漢。如今楚軍已經糧草殆盡,這是上天要亡楚國啊,不如“趁他病要他命”。如果今天放了項羽,就是放虎歸山、養虎為患啊。劉邦聽從了這兩個謀士的意見,率兵追擊項羽。

公元前202年,劉邦一直追擊項羽到陽夏南邊,才停下軍隊。派人傳信給淮陰侯韓信和建成候彭越,約定日期會合,同時攻擊楚軍。漢軍到了固陵,韓信、彭越還是按兵不動。楚軍進攻漢軍,把漢軍打得大敗,劉邦率敗軍退回營寨,深挖溝、築高牆,堅守不出。

張良又給劉邦出主意,說韓信和彭越是不見兔子不撒鷹,他們沒有得到分封的土地,是不會出兵的。不如把陳縣以東的地方劃給韓信,把睢陽以北至穀城的土地劃給彭越。劉邦聽從了張良的意見,派兵給韓信、彭越傳信,兩人皆同意出兵,攻破城父縣,直至垓下。此時,項羽一方雪上加霜,大司馬周殷叛變,聯合九江的兵力,在垓下與大軍會師,直逼楚軍。

垓下之戰的經過、結果

  • 四面楚歌
垓下之戰:劉邦報彭城之仇 項羽烏江自刎

楚漢垓下之戰形勢圖

項羽率兵在垓下修築堡壘堅守,但是楚軍此時已是兵少糧盡,劉邦和諸侯的軍隊將楚軍裡裡外外圍了好幾層(彭城之戰是項羽圍劉邦,現在顛倒過來了,真是風水輪流轉)。到了晚上,劉邦下令漢軍齊唱楚歌,歌聲哀怨悲慘,楚兵聽了之後動情流淚,多數士兵因思念家鄉,都偷偷的四散逃走。即使是追隨項羽多年的鐘離昧、季布等人,也都背叛項羽,背地裡暗自離開了。甚至項羽的叔叔項伯,也悄悄地跑到漢軍營寨裡找張良去了。項羽正在睡覺,被歌聲吵醒,大吃一驚,還以為是劉邦已經盡數佔領了楚地,漢軍中有很多的楚人。

項羽被漢軍的楚歌攪得心神不寧,睡不著覺,就起來在帳中飲酒。項王生平最寵愛的,一是虞美人,經常帶在身邊,一是烏騅馬,經常騎它征戰。此刻被漢軍圍困在垓下,不禁慷慨悲歌,於是有了著名的“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一連唱了好幾遍,虞姬在旁邊聽著,心裡已經知道項羽歌中的含義,從項羽腰間拔出佩劍,揮劍自殺,香消玉殞。

垓下之戰:劉邦報彭城之仇 項羽烏江自刎

項羽、虞姬、烏騅馬

項羽率八百騎兵趁夜衝出重圍,一路向南逃走。直到天快亮了,漢軍才發覺,劉邦立刻命令灌嬰率領五千騎兵追趕項羽。

  • 烏江自刎

項羽渡過淮河之後,身邊只剩下100多人,等再次突破漢軍包圍,只剩下26人。到了烏江之後,烏江亭長在岸邊等候項羽,請項羽立刻乘船渡江,他對項羽說:“江東雖然是小地方,但也有方圓千里的土地,治下百姓數十萬,足夠稱王了。大王趕緊過江吧,現在就只有我這一艘船,漢軍來了之後,也無法渡過江去。”

項羽大笑著說:“這是老天要亡我,我還要渡江做什麼!況且我與江東八千子弟一起渡江西征,現在他們無一人生還,我有何面目見江東父老。即使他們不說,我難道心裡就不羞愧嗎?”


項羽將烏騅馬贈與亭長,然後下令手下下馬步行,持短兵器與漢軍作戰。僅項羽一人,就殺了數百名漢軍士兵,自己也受了十餘處傷。項羽看到漢騎司馬呂馬童,說:“你不是我的舊相識嗎?”馬童這才看清項羽面貌,指著他對王翳說“這人就是項羽”。

垓下之戰:劉邦報彭城之仇 項羽烏江自刎

項羽烏江自刎

項羽說:“我聽說,劉邦用千金來買我的人頭,並且食邑萬戶,我就把這個好處送給你吧。”說完,項羽拔劍自刎而死。王翳砍下了項羽的人頭,其他人紛紛來搶項羽的屍體,不惜互相殘殺,死者數十人。最終,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分別得到一塊肢體。於是,項羽的封地被分為五份,五人各得一份:呂馬童封為中水侯,王翳為封杜衍侯,楊喜封為赤泉侯,楊武封為吳防侯,呂勝封為涅陽侯。

項羽失敗的原因

  • 個人原因

項羽作為西楚霸王,武力值是絕對一等一的,在同時期可謂無敵手。而且作戰頭腦清晰、戰術高超,這一點從之前文章說的彭城之戰就可以看出。但是項羽有一致命弱點:政治水平太低。主要體現在:1.項羽因思念楚國,所以一意孤行,放棄關中這一戰略要地,而選擇在彭城定都,將戰略要地拱手讓人。2.在鴻溝之盟後,立即放回劉邦家屬,使得劉邦沒有後顧之憂。

這也是本次戰役中,項羽做的錯事之一。本來,有劉邦的家屬在手中,可以用來威脅劉邦,使得他不敢在楚軍回撤之時搗鬼。項羽完完全全可以在軍隊撤回楚地之後,再釋放劉邦家屬。3. 不善用人,處處施展個人聰明,卻從來沒想過效法古人治理國家的手段,而是單純地認為霸王的功業,要靠武力征伐諸侯治理天下。

  • 軍隊孤立無援、缺兵少糧

當時項羽只有孤軍10萬,而且已經缺糧,連續久戰疲憊不堪,加上天公不作美,天氣轉寒,軍隊缺少補給,可謂雪上加霜,士氣低落。此時楚國位於長江以北的土地均已失陷,這10萬楚軍處於孤立無援的困境。而漢軍加上諸侯的聯兵足有七十萬之多,而且糧草充足、士氣旺盛。

  • 對手戰術正確

此次的戰役,劉邦充分吸取彭城之戰失敗的教訓,將大軍兵分五路,有序向前推進,首先佔領楚國的土地,然後再進行合圍,採取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戰術,一步步完善包圍圈,使得楚軍難以發動突然性的反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