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無人知曉》4個被拋棄孩子的殘酷與溫情

電視劇《安家》迎來了大結局,它讓“原生家庭”這個問題再次暴露在人們眼前,從樊勝美、蘇明玉到房似錦,國產電視劇中的經典家庭始終圍繞著重男輕女。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最擅長的主題也是家庭,例如大家所熟知的《小偷家族》。

豆瓣9.1,《無人知曉》4個被拋棄孩子的殘酷與溫情

1988年,東京西巢鴨事件震驚了整個日本,15年後,是枝裕和把這個故事搬上了熒幕,14歲的主演柳樂彌生更是憑藉這個角色成為戛納史上最年輕的影帝,同期競爭的還有梁朝偉。

豆瓣9.1,《無人知曉》4個被拋棄孩子的殘酷與溫情

《無人知曉》講述了被母親拋棄的4個孩子獨自生活的故事,略微狗血卻不過分煽情,用溫情剋制的感情以及細膩紀實的細節讓每一個看完的人不是單純的哭過就可以了,而是開始思考家庭中父母的責任、社會間人與人的關係以及邊緣孩子在惡的世界仍然保留的美好與溫情。

豆瓣9.1,《無人知曉》4個被拋棄孩子的殘酷與溫情

長不大的母親和消失的父親

西巢鴨203號來了新房客,是福島一家。

年輕的母親福島惠子帶著12歲的兒子明主動拜訪房東,告訴他們丈夫在海外工作,自己和獨子居住。雙方禮貌地寒暄,似乎一切都是如此正常。

可是隨著行李箱的打開,我們才發現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箱子裡竟然蜷縮著兩個孩子——茂和阿雪,他們通過這種方式被偷偷運到這個家。另外,還有一個年級稍大的女兒京子,因為沒有辦法裝進行李箱只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悄悄來到新家。

多麼奇怪的一家人啊!

豆瓣9.1,《無人知曉》4個被拋棄孩子的殘酷與溫情

白天母親去上班,明照顧弟弟妹妹的生活起居,京子趁著沒人的時候去陽臺洗衣服,茂和阿雪各自玩著玩具,他們不被允許大聲喧譁、出門以及去陽臺

下班後,母親會給孩子們帶好吃的壽司回家,輔導孩子們的功課,給女兒梳頭髮,和明一起聞著被子上陽光的味道,偶爾也會在深夜醉醺醺的回來。

豆瓣9.1,《無人知曉》4個被拋棄孩子的殘酷與溫情

看起來和現實中的家庭沒什麼太大不一樣的地方,母親外出上班,哥哥照看弟弟妹妹,除了沒有父親。

直到有一天,惠子告訴明她喜歡上一個人,這次的男人很靠譜,有可能和自己結婚。她用充滿委屈的做作的嗲音反問:“我就不能得到幸福嗎?”

豆瓣9.1,《無人知曉》4個被拋棄孩子的殘酷與溫情

承諾在聖誕節回來的母親沒有一點音訊,從冬天到夏天,頭髮長得像稻草,褲子從腳踝到小腿,斷水斷電,吃過期食物,孩子們努力的想要活下去。

可是不幸的事發生了,阿雪從椅子上摔了下來,這個像天使一樣的女孩躺在地上奄奄一息,明用僅剩的錢給母親打了電話,可是電話那邊卻變成了山本家,母親丟掉了福島這個姓氏,也真正地拋棄了4個孩子

行李箱帶來了生活的希望,也帶走了死亡的沉重。

豆瓣9.1,《無人知曉》4個被拋棄孩子的殘酷與溫情

故事的最後,孩子們依舊無人知曉的生活著,母親直到最後也沒有在畫面中出現過。

也許會有人問為什麼不去找父親呢?

4個孩子來自不同的父親,也許惠子自己也不記得究竟是哪個男人的孩子。

影片中出現過也許是父親的人,其中一個是出租車司機,聽到惠子已經一個月沒回來之後只是反問“是嗎?”。另一個是遊戲廳職員,他說著各種藉口,只在最後塞給明瞭一點錢。

豆瓣9.1,《無人知曉》4個被拋棄孩子的殘酷與溫情

日本作家坂本幸太郎在《一首小夜曲》中寫道:“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一到年齡,七大姑八大姨就開始關心終身大事了,恨不得馬上變一個孩子出來,但是很多人本身心理年齡就還是個孩子,又怎麼擔得起父母的責任。

一晌貪歡的結果不應該由孩子來承擔,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認真對待

豆瓣9.1,《無人知曉》4個被拋棄孩子的殘酷與溫情

惡的世界

無人知曉更像是對這個社會的諷刺,真的沒有人知道嗎?

電影中,母親離家之後,房東太太曾抱著狗前來收租,她錯愕地看著宛如垃圾堆一樣的家,以及家中像野人一樣的孩子,沒有關心這慘不忍睹的一切,轉身離開了。

四個鮮活的生命還不如房東懷中的一條狗更受保護和疼愛。

豆瓣9.1,《無人知曉》4個被拋棄孩子的殘酷與溫情

劇中的另一個邊緣人物紗希一直經歷著校園暴力,為了給明籌錢,陪社會上的成年男人去卡拉OK唱歌。紗希整理裙子的動作告訴我們也許真相不止如此。

明曾經對超市的工作人員表示過為什麼不去求助警察和社工,因為這樣兄妹四人就要分開,他以前不是沒有嘗試過,結果卻“很糟糕”。寧願三餐不繼,沒有水電,也不願信任福利機構,可見社會曾經帶給他們什麼。

豆瓣9.1,《無人知曉》4個被拋棄孩子的殘酷與溫情

我們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與其說周圍的人沒有發現孩子們獨自住在公寓,不如說是人際關係稀薄的讓他們不願去發現。即使很多人並非孩子父母那樣的直接責任人,但是他們都表現出了冷漠 、自私的一面。

是枝裕和在《有如走路的速度》裡寫到“要讓觀眾走出影院後,思緒不單單停留在電影情節中,還要去想象劇中人物的明天。”

然而現實是1988年,日本東京西巢鴨地區一名母親為了和新男友同居,留下12歲的長子照顧3個妹妹,他們沒有戶籍,也沒有上學。

6個月後,警察發現了他們,其中一個年僅兩歲的小女孩因為吃了長子朋友的泡麵被毒打致死,屍體被遺棄在秩父市內的公園,衣櫃裡還有一具腐爛的男孩屍體,是以前生病死去的。

這個時候的日本,經濟由高速發展轉向停滯衰退,現實生活中生活壓力大,老齡化、自殺率、犯罪率節節攀升。

現代社會中,大城市帶著疏離和冷漠,人們更願意相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安全範圍內保持禮節性的交往。

豆瓣9.1,《無人知曉》4個被拋棄孩子的殘酷與溫情

有一個新聞,消防員接到有人自殺的求助電話,於是大半夜撬門,可是鄰居卻抱怨聲音太大把她吵醒了。“人家命都要沒了?”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消防員的震驚和無奈。

《無人知曉》沒有聲嘶力竭的抗議與批判社會,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細節的暗示,人們不自覺的代入到故事中,體驗劇中人物的悲歡離合。

豆瓣9.1,《無人知曉》4個被拋棄孩子的殘酷與溫情

誰知赤子心

人們常說父母在,就永遠是孩子,但是影片中每一個無人知曉的孩子都在被迫長大。

明接受了母親不會回來的真相,卻依然在新年找人模仿母親的筆跡給弟妹寫賀卡,用僅剩的錢發壓歲錢。

豆瓣9.1,《無人知曉》4個被拋棄孩子的殘酷與溫情

京子夢想買鋼琴,可還是在全家餓肚子的時候把自己攢著的錢拿出來,當阿雪站在石凳上比個子後,細心地用手把土擦掉。

活潑好動的茂羨慕的看著其他小朋友吃冰棍,就算餓到吃紙,也沒有大吵大鬧。

阿雪會在生日的時候穿著小很多的鞋子去車站等媽媽,小心翼翼地吃掉最後一個巧克力。

豆瓣9.1,《無人知曉》4個被拋棄孩子的殘酷與溫情

我們似乎忘記了他們都還只是孩子,最大的不過12歲。別的孩子無憂無慮的時候,他們連活下去都很困難。

每一個細節都令人心疼,然而這漫長的時間裡,孩子至始至終沒有流過淚,唯一的一滴眼淚來自於母親,在她離開前的一個清晨。

豆瓣9.1,《無人知曉》4個被拋棄孩子的殘酷與溫情

比起《無人知曉》,我更喜歡港譯的《誰知赤子心》。

孩子們第一次出門的那一天,大家穿上久違的鞋子,一路拉手跑出去。伴隨著歡快的音樂,孩子們在陽光中盡情奔跑,周圍是櫻花、遊樂園、自由的空氣和明亮的天空。

豆瓣9.1,《無人知曉》4個被拋棄孩子的殘酷與溫情

孩子們在陰暗的下水道旁邊發現一株鮮紅的野花,陽光下,它孤獨卻又熱烈地開放著。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是枝裕和是溫暖的,他沒有放大真實事件中的陰暗面,而是讓我們看到了在黑暗中生活的孩子仍然保持著一顆樂觀善良的赤子之心。

豆瓣9.1,《無人知曉》4個被拋棄孩子的殘酷與溫情

影片播出後,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不僅在於讓人們重新審視了當年的棄嬰時間,還引發對當下社會問題和家庭問題的思考和反省。

是枝裕和在採訪中說過:“我收到一些影迷來信,信中說,自從觀看本片後,他們開始關注那些很晚還在社區公園裡玩耍的孩子,會跟那些孩子說幾句話。收到這樣的來信,我感到很欣慰。”

豆瓣9.1,《無人知曉》4個被拋棄孩子的殘酷與溫情

電影的結尾,孩子們提著水桶慢慢地走著,茂突然回頭,就好像再看向我們這些故事外的旁觀者。

這個世上還有很多無人知曉的故事,願我們都能多一點責任和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