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知曉》:追逐幸福免不了觸摸苦痛,直面自我才能收穫幸福

明,媽媽要離開些日子,京子、茂、小雪就拜託了!

一句話,暗示了四個孩子悲慘人生的開始。

《無人知曉》:追逐幸福免不了觸摸苦痛,直面自我才能收穫幸福


影片《無人知曉》上映於2004年,電影講述了一個單親媽媽帶著4個孩子躲藏著生活,最後拋棄四個孩子,任由他們自生自滅的故事。

它改編自東京西巢鴨棄嬰事件。1998年,在東京西巢鴨的一個房子裡,發現了一具腐爛的兒童屍體和三個餓了很多天,衣不蔽體的孩子。這件事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是枝裕和在知曉此事後,開始編寫劇本,終於在時隔十五年之後開拍了這部電影。

電影一上映,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豆瓣評分也一直穩居9.1。很多看過電影的朋友都對劇中拋棄孩子的母親惠子恨得牙癢癢,恨她生而不養;恨她為了自己的幸福,拋棄了四個孩子;恨她讓孩子在本該無憂無慮的年紀遭受著非人的苦難。

《無人知曉》:追逐幸福免不了觸摸苦痛,直面自我才能收穫幸福


電影《誤殺》中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所謂善良,就是看你站在哪個角度去看。

這句話在這部電影《無人知曉》裡,也同樣適用。

從道德的角度出發,我必須承認的是當惠子讓一個僅12歲的孩子擔起自己該擔的責任時,確實是不道德,讓人憤恨的。可是當我換一個角度,從一個單親媽媽的視角去看整部電影的時候,心中的抑鬱憤恨竟消彌了許多。

細細回味電影的每一個細節,便會發現,在決定放棄四個孩子之前,惠子也曾是一個盡職盡責的母親。

作為一個單親媽媽,她一個人扶養著四個孩子。我們都知道,一個家庭扶養一個兩個孩子都有可能會感到吃力,而她卻獨自一人扶養著4個孩子,這其中的艱辛簡直難以想象。可是她在孩子面前卻永遠都是一副開心的樣子,即使落淚,也是在所有人都睡下以後的深夜,躺在床上,任由淚水從眼角滑落。

這一刻,作為四個孩子的母親,她曾站在四個孩子的面前,用瘦小的身軀為他們遮擋風雨。

那時候,惠子用自己的愛,把他們一個個養成了溫柔的人。

《無人知曉》:追逐幸福免不了觸摸苦痛,直面自我才能收穫幸福


年僅12歲的大兒子明在母親不在家的時候,能夠很好的照顧三個弟妹;也會在母親總是下班晚歸的時候一直等著,直到高跟鞋的聲音在樓道里響起,才會趴下睡覺;女兒京子會在門口早早的等著,直到鑰匙聲響起,便迅速打開家門,給母親一份來自己家的溫暖。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能夠溫柔待人一定不是與生俱來的。它可能來自學校的教育,或者父母的教育。而從來沒有上過學的幾個孩子能夠這樣溫柔的對待這個世界,一定是源於他們唯一的依靠——母親。

《無人知曉》:追逐幸福免不了觸摸苦痛,直面自我才能收穫幸福


可是為什麼能夠把孩子教得如此溫柔的惠子,最後放棄了四個孩子,任由他們自生自滅呢?

為了幸福,為了她想要的幸福。這才是一切悲劇產生的根源。

我們每個人都想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小的時候幸福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一顆糖,一件新衣,一個擁抱……

可是長大後,簡單卻成了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幸福。惠子也想擁有屬於自己的那份簡單的幸福,可四個孩子卻成了她認為的負累。

惠子曾對明說,難道我就沒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嗎?

其實,追求自我的幸福本是每個人都擁有的權利,這並沒有錯。錯就錯在:惠子用謊言掩蓋最真實的自己,棄道德於不顧,踏上了自以為是幸福的歧途。

而這也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能擁有真正幸福的根源所在。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幸福有捷徑可走,於是選擇避開那個最真實的自己,用謊言去堆砌想要的幸福,可最後往往是得不償失,摔得更慘。

其實,

真正的幸福,從來都沒有捷徑可走。每個人都想擁有幸福,可真正的幸福永遠不會與謊言握手言和。只有直面並且接納最真實的自己,才能在不斷前行中,讓他人同樣接納這樣不完美但是獨一無二的你,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

《無人知曉》:追逐幸福免不了觸摸苦痛,直面自我才能收穫幸福


追求幸福免不了要觸摸痛苦,直面並且接受最真實的自己,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

謊言終歸是謊言。

影片中,惠子的四個孩子是同母異父的。由此可見,她經歷了四段糟糕的戀情,每一次都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這一次,當她再一次說自己有喜歡的人時,明關心的便是惠子有沒有告知對方自己的家庭情況,惠子的回答則是模糊不清的“會告訴他的”。

結果等來的卻是悄無聲息地被拋棄。當明幾經輾轉聯繫上惠子時,電話那頭傳來的是“你好,山本家”的回答。惠子隱瞞了一切,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了。

可這樣的幸福會長久嗎?答案不言而喻。

《無人知曉》:追逐幸福免不了觸摸苦痛,直面自我才能收穫幸福


我們常常說,每個人一生都在扮演著很多種角色,但不論扮演哪一個角色,我們首先應該是我們自己,否則人生也就失去了其獨特的價值。

可是做自己,從來都不是建立在謊言和他人的痛苦之上的。

惠子的確做了自己想做的,擁有了自己想擁有的家庭。可是她的幸福卻是建立在四個孩子的痛苦之上的,所有的美好也不過是謊言外衣包裹下的虛假。在以後漫長的歲月裡,她所要承受的,還有內心道德的譴責與不安,和一切幸福隨時會化為烏有的後果。

所有她用謊言堆砌起來的幸福,猶如七彩的泡泡一樣,在明媚的陽光下看起來輕盈而斑斕。可是卻經不起微風拂過,哪怕是輕輕地觸碰,也會瞬間無影無蹤,無跡可尋。


《無人知曉》:追逐幸福免不了觸摸苦痛,直面自我才能收穫幸福

我們每個人窮盡一生,都是在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在這條不停追逐的路上,方法看似千千萬種,卻都逃不過一點,那便是觸摸痛苦。

霍爾特曾說過,追求幸福免不了要觸摸痛苦,這是我們獲得幸福的必經之路。

而惠子卻恰恰偏離了這條路。在謊言與真實面前,她選擇了前者。對她來說,這四個孩子已經成了阻礙她獲得幸福的絆腳石,她搬不動,踢不走,只能假裝它們不存在,可這一切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那些被掩飾的痛苦,不會自己無緣無故地就消失不見。只有直面它們並且接受它們,才能離幸福近一點兒,更近一點兒,才有擁有幸福的可能。

《無人知曉》:追逐幸福免不了觸摸苦痛,直面自我才能收穫幸福


影片《當幸福來敲門》裡面,主人公在因為欠費被拘,第二天一早不得不穿著滿是油漆的工作服,一路飛奔到面試地點的時候。面對面試官對他著裝打扮的質疑,他大可以找一堆的理由來回答,可他沒有。他的內心在經歷一番掙扎之後,選擇了實話實說,也因此得到了繼續面試的機會,離他想要的幸福更近了一點點。

此時此刻,他並沒有比任何人優秀,也沒有特別出類拔萃,讓人一眼就能記住他的特性。但他還是獲得了這個機會。

這一切不過是因為他先接受了自己當前的窘境,也接受了這樣不完美的自己。毫不掩飾地把這樣的自己展現在他人面前,才有了讓他人接受自己的機會。

在生活中,沒有誰是傻子。如果你試圖把別人當成一個傻瓜看待,那最後受傷最深的一定是自己。

四次都沒能擁有一個家庭的惠子,每一次她都用謊言把自己包裝的很嚴實。可是紙終究包不住火,每一次她迫不得已講出實情時,等待她的都是毫無情義的拋棄,而她也一次又一次墜得離深淵更近。

面對這樣黑暗的深淵,這一次,她選擇了連同道德一起丟棄。她拋下了四個孩子,孤身一人去尋了自己的幸福。而這也將成為她一生更加悲慘的開始。

曾經,她只是生活的窘迫苦累,餘生她要面對的將是心靈的拷問和不安。

心不安,何以自由,又何以幸福呢?

《無人知曉》:追逐幸福免不了觸摸苦痛,直面自我才能收穫幸福


修西德底斯說過,幸福的秘訣是得到自由,而自由的秘訣是勇氣。

她沒有勇氣直面最真實的自己,選擇了活在謊言堆砌的幸福中。也就把自己砌進了牢籠中,一輩子都將承受著內心的不安,惶恐地度過餘生。

在電影《誤殺》中,為保護妻女而選擇以蒙太奇的手法瞞天過海躲過追查的李維傑,雖然最後成功贏了警察局長拉韞,但他依舊選擇了自首。

對他來說,保護妻女是他必須做的,但自首,也是他必須做的。前者為情不得不為之,後者為精神的自由必須而為之。

影片最後,他的人雖然進了牢籠,他的心卻因此得到了自由。

而惠子看似拋下孩子得到了幸福,實則墮入了深淵,與幸福背道而馳。

倘若惠子能夠對她遇到的人在一開始就以誠相待,我想終有一天,她能收穫真正的幸福,只是時間長短而已。

《無人知曉》:追逐幸福免不了觸摸苦痛,直面自我才能收穫幸福


幸福這東西,我們每個人都在追逐。在追逐的路上,我們很多人會因為過程的艱辛,試圖去走捷徑。但往往只會無功而返甚至成為惡魔的俘虜,一生苦役。

要知道,幸福沒有捷徑,只有經歷苦痛,拿出勇氣,直面苦痛和真實,才能收穫切切實實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