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勇於“拋開歷史的影響,善於學習轉變”,成為列強呢?

用戶10672762346


日本是一個野心勃勃、十分要強的島國,與中國一衣帶水,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它就學習中國的文化與科技,窺視中國與世界其它國家的發展與興衰。在19世紀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工業化革命的衝擊下,進行了由上而下全盤西化的現代化改革,即著名的明治維新運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後,其野心迅速膨脹,乘中國在鴉片戰爭之後國力衰弱、朝庭腐敗沒落之際,發動了甲午中日海戰並迅速取勝,強迫晩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嚐到甜頭的日本政府派出大量間諜潛入我國全面收集情報,在二戰中發動了對我國的全面戰爭。抗戰勝利之後,善良的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放棄了向日本政府戰爭索賠。美國為了實施它的亞州戰略,迫使日本成為美國的附庸國。但日本政府復活軍國主義的野心始終沒有放棄,臥薪嚐膽忍辱圖強,使敗落不堪的日本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世界經濟、科技強國。中國人民必須牢記日本侵華戰爭給我們帶來的災難,舉國同心協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強大才是硬道理!


小李阿中


日本的崛起值得中國學習。日本在中國強盛時候學習中國,西方強盛時候學習西方。學貫東西,再加上自身民族精神以及客觀環境造就了日本迅速崛起併成為世界第二強國的事實。

學貫東西

日本從唐朝開始學習中國文化。唐朝是當時世界的中心,對世界的影響深遠,現在日本滿大街的漢字以及唐風樣式的古老建築可以看出中國古文化的影響。隨著中國的衰弱,尤其是明朝漢人政權的滅亡,以及西方文明的發展,工業革命的成功加速了日本開始向西方學習。標誌事件是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是十九世界六十年代日本參照工業革命,全盤西化的改革。君主立憲的建立解封了日本發展的制度桎梏。從此快速發展,學些先進的科學技術,實現工業化。

自身民族精神

日本是單一民族,同根同源同文化。以堅韌和勇敢為基礎的武士道精神深入人心。而資源的匱乏,國土的狹小又催生了日本精益求精的性格特點。地理的侷限性迫使危機意識根深蒂固。這些都是日本善於學習的主管因素。

客觀環境

日本四面環海,地域狹長,地震頻發,資源匱乏的客觀條件都要求日本不得不學習先進文化。

總上來看,客觀的資源限制和單一民族的主觀性格特點決定了日本擅長學貫東西,迅速崛起。


舊時茅店溪橋見


日本是一個非常奇特的國家,他能夠積極主動的向強者學習,這與它的

地理環境和民族精神是分不開的。

地理環境

日本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生存面積非常狹小,國內的資源極度匱乏,還要不斷忍受颱風、海嘯和地震等自然災害的考驗。艱難的生存環境讓日本人養成了敏感的憂患意識,他們堅信只有通過不斷的通過學習以壯大自身才能贏得更加優越的生存環境,才能客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困難。

民族精神

在艱難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大和民族擁有很多優良的精神品質:

  • 崇拜強者

大和民族是一個非常崇拜強者的民族,對於能夠擊敗他的民族,他所給與的不是仇視,而且發自內心的佩服與崇拜。在他們的精神核心武士道精神中體現的尤為明顯,他們以擊敗自己的敵人為師,彌補自身不足,從而變得更加強大。

  • 善於學習

大和民族時刻保持憂患意識,充分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因此能夠積極主動學習新的發展理念,從而讓自身更加強大。

  • 善於創新

如果認為日本人只是單純的模仿就大錯特錯了,無論他們接受到怎樣先進的文化和理念,絕對不會盲目照搬,他們會充分與自己國家的實際情況想結合,然後

加以改良和創新,從而真正適合本國的發展。

結語

如果能夠放棄民族成見,認真的研究日本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民族有著很多值得學習的有點,但是他的好戰、殘忍、嗜殺是對於被它傷害過的民族所不能原諒的。因此我們要兼容幷包,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才能獲得更多的尊重和更加廣闊的生存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