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門弄斧”的小故事你們知道嗎?

【出處】《王氏伯仲唱和詩序》。

“班門弄斧”的小故事你們知道嗎?


魯班被尊稱為木匠的祖師爺。

班門弄斧這個成語,最早出現於柳宗元的“操斧於班、郢之門,斯強顏耳”。意思是說在魯班門前操弄斧子,是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本領,恬不知恥。

而“班門弄斧”得以流傳,還得益於明代詩人梅之煥遊採石磯的經歷。採石磯之所以聞名天下,是來自於民間傳說。傳說唐代詩人李白晚年遊覽採石磯時,探身去捉水中明月,不幸墮江而死亡,因此採石磯聞名天下。這裡有李白墓、謫仙樓、捉月亭等遊覽區,文人墨客無不爭相來此地遊覽,並留下詩文。

話說,梅之煥來到李白墓,憑弔這位偉大的詩人。但是他看到李白墓上凡是能夠寫字的地方,都被那些舞文弄墨,附庸風雅之人刻上了拙劣的詩句。梅之煥覺得這些拙劣詞句是對李白的玷汙。

“班門弄斧”的小故事你們知道嗎?


他越想心中越不是滋味,思緒萬千,感慨之餘,揮筆題詩一首,以此來諷刺那些自以為是的遊人。

“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後人將它縮寫為四個字:“班門弄斧。”

“班門弄斧”的小故事你們知道嗎?


◆釋義

班門弄斧字面意思是在魯班門前舞弄斧頭。現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含有諷刺意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