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城市安家的物質必需,往往又讓我們丟失了精神家園


《安家》就像一扇窗口,折射了人間百態,這部劇雖然播完了,但是其中的一些橋段,仍然引起我們很多的深思。


房子,城市安家的物質必需,往往又讓我們丟失了精神家園


像劇中孫儷扮演的房似錦這樣的家庭,我們生活中不在少數:孩子很小父母離異,自己長大後一個人到城市裡打拼,混得出人頭地,多少年不聯繫的生父母找上門來要錢要物。尤其是女孩子有了出息之後,這種情況是屢見不鮮的。


房子,城市安家的物質必需,往往又讓我們丟失了精神家園


我有一個朋友的女兒在上海打拼,她當初就是在父母離婚以後自己上了職業學院,畢業後去了上海,自己做的也不錯,後來又嫁給了一位富商,生活質量一下子得到了跨越式發展,不過她與劇中房似錦不同的是,她不是不管生父母,而是大包大攬,在上海給她原生家庭的親人安排的井井有條。這倒是跟孫儷與她母親的關係一樣,孫儷當年也是生長於單親家庭,跟著母親過,後來出名之後就把她母親安排得好好的。


房子,城市安家的物質必需,往往又讓我們丟失了精神家園



羅晉扮演的徐文昌(徐姑姑),生活中也能夠找到原型,一方面是菩薩心腸,一方面是業績的壓力,還要安排自己的生活,職場之中,像這樣的情況是比比皆是。其中徐姑姑與自己的老婆假扮離婚,為規避各種房產稅費,後來假戲真做,弄得一塌糊塗,這種悲喜劇還少嗎?


房子,城市安家的物質必需,往往又讓我們丟失了精神家園


眼下,在城市裡面買一套房,實在是不容易,尤其是北上廣這些一線城市,哪怕是職場中的白領,可能都是備感壓力,甚至負債前行。


房子,城市安家的物質必需,往往又讓我們丟失了精神家園

我有個同學的兒子在上海工作,是一個公司的主管,年薪收入在50萬左右,他老婆在20萬吧,按說這樣的收入在上海還是可以的,也是一般人難以企及的,但就這樣一對夫婦,在買學區房的時候,幾乎窮盡了所有的努力,房款還差一大截。他兒子看中的那個學區房非常合適(無論是孩子上學還是自己去工作,距離都很合理),但是每平方需要八萬塊,120多平,總價差不多一千萬。而我這個同學夫婦兩人在皖南縣城一家機關上班,都快退休了,兩口子收入在縣城算中上等,沒想到為這個兒子買房是傾其所有,東拼西湊,房子雖然是買了,但是兩頭都欠了很多外債,他兒子那邊欠了二三百萬,他這邊也是欠了幾十萬,生活品質,一老一小,斷崖式下降。


房子,城市安家的物質必需,往往又讓我們丟失了精神家園


所以我們非常搞不懂,房子是帶來幸福生活的,還是讓你揹著債愁眉不展的?在一個城市安家,又消耗我們多少青春熱血啊。希望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句話能落實,真正讓我們的心靈安頓下來。如果解決了物質必需,丟失了精神家園,人生的意義又何在呢?


房子,城市安家的物質必需,往往又讓我們丟失了精神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