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職場的人,是一時的工資高點重要,還是後期發展潛力重要,為什麼?

欣慰日記


後期發展潛力的重要性應該遠大於薪資待遇!

對於大學生而言,前景的重要性應該遠大於薪資待遇!剛畢業的大學生,雖然理論知識比較紮實,但是卻沒有工作或理論聯繫實際的經驗,因此用人單位一般都不會開出很高的薪資待遇!

新來的大學生得到的一般都是其單位的最低工資,特別對於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健全的企業來說,嚴格的薪資績效考核制度,讓他們得到高薪的機會更加不可能。

比如:華為實行的是彈性的工資考核制度,其內部員工待遇受學歷影響小,而受工作業績和工作能力或經驗的影響大,因此大學生不斷不可能開始就拿到其內部的高工資,而且如果工作能力差,隨時可能被末尾淘汰掉!

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比較健全的企業,在嚴格的績效考核制度下,一般員工的薪資會隨著工作經驗的增加而大幅增加,甚至會有分紅激勵,而對於這類各種制度都比較健全的企業,其發展潛力是巨大的,是可持續性的,因此隨著企業的發展,員工自身也會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到了工作崗位應該更多的看到一個公司能否為自己提供一個廣闊的願景平臺。

短期的成功不如循序漸進的成長。好的職業發展前景在工作中能夠充分得到歷練,這將是影響到大學生職業生涯的重要因素。

首先要看這份工作到底,對自己來說是否適合。從中能夠真正學到什麼?也有地域方面的原因。有的學生,會把離家是否太遠作為考慮要素。他們認為工資高低並不是太重要的,主要是離家比較近,生活比較舒適方便就可以了。

職場新人,對職業變動似乎也會感覺很正常。因為有好的發展機會,他們會考慮跳槽。作為應屆的大學畢業生在尋求穩定的工資福利待遇的同時,需要端正好自己的心態。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有才能,就會有一切。

公司看中的,是你的表現。雖然工資福利待遇永遠是應聘者最為關注的重點。尤其是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大學畢業生,把薪酬看得會更重要。

如果因為暫時的工資待遇低而拒絕加入類似有發展前景的企業,那是一種鼠目寸光的短視行為,不可取

綜上所述,大學生選擇工作,前景比薪資更重要!


暢談職場


這道題是在問:眼前的利益和長遠的發展,哪個更重要?也就是即時享樂和延遲享樂哪個更重要?

當然是延遲享樂,也就是長遠的發展更重要了。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講的是工作人員給一些4歲小朋友兩個選擇:

1.立即得到一塊棉花糖;
2.等待幾分鐘後拿到兩塊棉花糖。
10年後的跟蹤研究發現,那些“等待幾分鐘拿到兩塊棉花糖,能夠延遲享樂”的小朋友比那些選擇“立即得到一塊棉花糖,追求即時享樂”的小朋友,長大後不太容易受挫,也不偏執,更受歡迎、更有自信,應對壓力的能力也更強,更願意提前計劃,在生活中遇到麻煩也較少。
我們如果能更注重長遠的發展,延遲享樂,就能讓我們把眼光放開放遠,而不是隻顧前的得失。因為你關注的重點是在未來,那麼現在遇到的問題、挫折就不足以影響到你,相對於未來的結果和整個情懷發展的過程,這些問題和挫折是相對較小的,你還有其它的部署、進程,不會因為眼前這點損失而停止整個發展;相反只顧眼前的話,那麼得失就會無形中被放大,很容易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從發展、成長的角度來看,一時的高工資固然是好,但比不上後期發展潛力更重要。你現在一時的工資雖然很高,但控制權在別人手裡,他覺得你現在值這個工資,他給你。可如果他覺得你不值了,就不會再給你這樣的高工資了;相反,你把重心放在後期發展潛力,注重自身的成長與發展,當你成長到一定高度,你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工資,到時可能會比現在的還要高,而且控制權還在你自己手裡。
斯蒂芬·羅賓斯在《做出好決定》中說:“人們缺乏耐心以及長遠目光的一個原因就是:未來的好處離我們越遠,我們就越不珍惜它。”
我們想要抵擋即時享樂的誘惑,可以從兩方面去做:
一是設立一個長期目標,並經常檢查這個目標。這樣做能有效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未來,讓你覺得在未來有一個好的結果在等著你,同時你也就不會被眼前的東西所牽扯了;
二是不僅要注意報酬,也要注意代價。就是我們不能只看它有高工資,也得看看得到它要花費我們什麼樣的代價,是不是因為它的高工資就無法給予我們長遠的發展了?


若見Smile


初入職場,如果碰上心儀的工作,單純是要在工資高點和後期發展潛力上做出選擇。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是有特殊經濟需求,還是更要看重後期的發展潛力。當然,在不相上下的發展潛力條件下,還是要選擇工資高點的。

下面就我初入職場的經歷來跟你分享下,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大四最後一個學期,我們學校沒有課。大家都各自找單位進行畢業前的實習實踐。我和同系的七八個同學一起應聘進了北京的一家建材銷售公司。我們都是學人力資源管理和財務管理專業的。

這家銷售公司所有的實習生到了單位之後,第一項任務,就是為期三個月的培訓。這三個月的培訓內容是兩週的授課式培訓,兩個半月的實踐。

授課式培訓的內容,包括職場禮儀,職業規劃,公司各大模塊介紹,以及公司的產品和銷售模式介紹。

實踐內容,是到公司的一線銷售店面,去實地瞭解應用學習到的各種知識和流程。也就是說,在實踐的時候,如果能出銷售,那肯定是加分項。也就是說,實習生在前三個月是到不了公司總部的,基本都在一線上班。

但是,作為本科即將畢業的、學的又是非銷售專業類的很多學生來說,都很不願意去做銷售。我們當時渴望的就是電視劇的格子間式的白領生活。再加上這家公司的實習工資只有1500元,除了我之外,其他同學都在三個月之內陸續離職了。

我很幸運,在開始培訓後的第三天,我就因為活躍性強,有組織協調力被破格直接調至總部辦公室,我的專業是人力資源管理,所以就在人事行政部實習。當時八百人左右的公司,人事部只有一個人,還是和行政在一起,僅負責招聘,薪酬和社保等都在財務部。

那些走了的同學,去了其他單位,實習工資基本都是1800/2000塊,高的還有2200塊。跟我說起的時候,我覺得這家建材公司人資的不完善,正是我可以一展身手的時候。再加上我也沒有經濟壓力,所以就選擇了留下來。

初入職場,我本著先做才能有收穫的想法,只要是我能力範圍內的又能幫得上忙的,我都主動幫老同事們做。哪怕是在工作空閒幫客服接電話。就這樣,僅僅用了不到三個月,我就將公司的所有部門流程瞭解的七七八八了。然後再將這些運用到人資上,我的工作成績突飛猛進。不到兩年建設了人資團隊,做到了部門主管,同時還把本屬於人資部門但一直不在人資部的工作都做了並且完善了起來。

就這樣,第一份工作我做了五年。從第二年起,我的薪資就遠比我同班但是一直換工作的朋友高了。後來因為個人發展瓶頸,我選擇了離職,進入了一家2萬+人員規模的上市公司,做的人資經理。

第一份工作在各方面給我的磨練,讓我受益終生。很多事情正是因為不完美我們才有機會磨練自己作出成績。

所以,我說,如果只是在薪資和發展潛力上做選擇,還是要選擇發展潛力。


candiceyuhong


如果是為了一時的工資高點,看似目標非常明確,然後短期的利益會使我們矇蔽雙眼,看不清未來的路,也可能會走錯路。初入職場,可能工作不能給你帶來最大的經濟利益,卻能給予你很多經驗、機遇、創造力等,而這些能力,在今後會為你帶來更多的財富和利益。今天是一個聯盟的社會,公司與員工之間也是一種資源互換的過程。欲得之,先予之。一定要用發展的眼光去工作,試錯的成本並不高,錯過的成本才高!



培訓師任延星


集百家之長,成一家之言。【既名聊職場】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職場新人,往往對於工資和長遠發展比較看重,有時更是難以取捨。從整體上來看,這兩者並不衝突,並不能機械的二選一。有能力既可以拿到高工資,又可以多關注長遠發展;沒有能力或者能力一般,這兩者都不容易實現。

第一,魚和熊掌可以兼得,高工資與長遠發展並不相悖。從管理學角度來看,這是需要層次理論的主要內容,這都是我們職場中人的需求,兩者可以兼得,並不是非得捨棄一、選其一。

這裡要從個人職業生涯規劃說起,很多人在初入職場時並沒有明確的個人規劃,在求職時只看崗位,不看單位,或者只是被動的去選擇工作。有些朋友就是這樣,自己並沒有非常想做的工作,也沒有非常不想做的工作,甚至從來沒有去考慮過,以後想從事什麼方面的工作。這樣的人一般來說工作並不能穩定,短期來看,很難能夠拿到高工資,長期來看又太遙遠。很多人對遙遠的事情並不信任,感覺不如眼前來的實惠。

只有短期利益,沒有長期發展目標的公司,它的生命週期是不會長久的。比如,如果一家剛成立的文化物品設計公司想要發展起來,不能僅僅以工資待遇來吸引高水平的人員入職。其他的軟實力,比如公司文化、公司長遠發展規劃等都是更加重要的因素。我們做出選擇,要全面衡量這家單位的方方面面,只看一個層面是不行的。

第二,立足當前,仰望長遠。就職場新人來說,第一份高薪收入太重要了,這既能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又能讓人感覺自己受到的尊重,自己的學歷和知識受到了尊重。職場中雖然很重視有特殊才能的人,這樣的人往往很早能夠拿到較高的薪水。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平凡人,拿到的薪水肯定與自己的期望值不太相符,這是常見的。我們看,高工資和長遠發展其實都很重要,關鍵的問題是哪個前哪個後的選擇,這就好比短線收入和長線投入的關係。

舉個身邊的例子。2010年我大學畢業,因為是文科專業,找工作相對不容易,那個時候自己沒有一技之長傍身,空有期盼,盼望著能找到相對較好的工作,也就是待遇方面還能過得去的工作。當時,在省會租房子住,連續投簡歷、面試也接近一個月的時間。最後選擇去了一家民辦技校,當時來看,這家單位給的待遇不算高,起碼與自己的期望值還有差距,但是也算是比較好的了,然後匆匆忙忙去入了職。在這家單位,入職前幾天還好,時間長了,發現了很多問題。這家單位是民辦的,單位裡從看大門的到燒開水的,從財務到辦公室,才招生部到教務處等等,幾乎全都是親戚。最讓人受不了的就是工作氛圍,你想這樣的情況的下能夠看到希望嗎,更別提發展前途。我堅持了兩個多月,最後揹著行囊頭也不回的離開了這家單位。在這家單位,因為本身剛入職場,自身能力不夠是一個重要原因,我既沒能得到高薪水也沒看到發展前途。

第三,能力提升是魚和熊掌兼得的關鍵。在職場,是講究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的,如果不能給單位造就客觀的效益,就算給了你高薪水和高職務,也不能長久堅持下去,早晚有露餡的一天。

我們常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拉出來看看知道能力如何了。你能帶來什麼,單位才會給你相應的地位和待遇,一般情況下,這是成正比的。所以,我們不能只將眼光放到眼前的薪水和待遇上,更要從自身做起,不斷提升素質和能力才行。只有這樣,等到有一飛沖天的機會,我們才能順利起航,這既能得到高薪水,又能實現自身價值,得到更好的發展機遇。到那個時候,我們所站的平臺不一樣了,看問題的方式也不同了。回過頭來看一下,只有紮紮實實、腳踏實地才能走的更平穩、走的更順暢。

這裡是【既名聊職場】,集百家之長,成一家之言。歡迎大家關注,多分析、多分享、更多收穫。


既名聊職場


高薪是能力的體現


亼龑


我先將“後期發展潛力高的工作”定義為:能讓你學到不少東西,讓你成長的工作。

要選擇工資高的那份工作還是選擇後期發展潛力高的工作?

站在初入職場的人的角度看來,我的建議是選擇後者。

講講我身邊的兩個例子吧,他們都是我大學認識的朋友,畢業後,一個選擇去一家比較知名的培訓機構,1年內,工資從5000到6000元,做的東西其實都沒什麼技術成分,主要是執行。

換句話來說,招一個新人進來,培訓3天左右就能上手。

一開始我們都特別羨慕他,畢竟畢業1年收入到6k,還算是比較可觀的。

但是年前他找我聊了好幾次,說想換工作,覺得自己碌碌無為,什麼都沒學到,但是想換工作又不知道能做什麼,換家公司,可能收入只有4k,覺得特別心累,也因為做的東西沒什麼技術含量,如果公司裁員,自己會很危險,處於被動狀態。

另一個朋友畢業之後去了一家活動策劃公司,1年內,工資從3000元到7000元,公司的策劃案到落地執行,他跟了不下10個案子,流程基本熟悉了,還獲得不少客戶的肯定。

今年年初跟他聊起來,他表示之後會往自由策劃人或是開工作室方向發展,但是還沒想好離職,不少同行也有拋來橄欖枝,開出最好的薪資在12k/月。

他們倆的起點特別符合今天這個問題。

有些選擇看起來很舒服,你能馬上拿到令人羨慕的薪資,但是你要付出的代價就是浪費時間、沒有收穫、處於被動狀態。

有些選擇看起來很艱難,路很難走,收入也很低,但是你收穫的是能力、人脈、案例,這些都是能給你未來產生“複利”的東西。

前者屬於先甜後苦,最壞的情況就是,浪費幾年後,你不僅什麼都沒獲得,還要重新再來。

後者屬於苦盡甘來,開頭吃過的苦,會變成一個又一個幸運,降臨在你身上。

把目光放長遠點,有些事物在近期看起來,可能不太好,但放長遠來看,放到你整個人生來看,卻是最寶貴的東西。



芝芝加侖


初入職場的人,是一時工資高點重要,還是後期發展潛力重要,為什麼?

我個人認為,先選擇工資高點的,多什麼這樣說呢?

每個公司都有發展潛力,工資高的公司發展潛力會更大,因為老闆在定位工資時,他的個人眼光就跟別人不一樣,因為工資高,會有更多的人才加入這間公司,也會有很多優秀的人幫公司出謀劃策。

綜合以上分析,選擇工資高的公司,對你有幫助,發展潛力更大。

不管什麼公司,都要用心去看,去問,去了解,做好本職工作,加油!



奧科斯


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講一點殘酷的現實:

工資不高的企業未來也不會有什麼前途。

有前途有未來的企業一開始工資就會挺高。


蛋蛋46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初入職場,N你可選擇的公司很多,但我認為你的工資的高低不會相差多少,因為現在市場很透明,貢獻價值不高的時候,沒有哪個老闆會給高工資的。

2,當差別幾百元的時候,還是考慮一下這個行業的未來,這個崗位的晉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