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萬億救市計劃來啦! 哪些產業將受益?

據有關數據統計,25個省區公佈了未來的投資規劃,2.2萬個項目總投資額達49.6萬億元,其中2020年度計劃投資總規模7.6萬億元。這些投資的重要方向就是新基建,也就是與高新技術產業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

50萬億救市計劃來啦! 哪些產業將受益?

2008年中國為走出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啟動了4萬億計劃,今年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為了刺激中國經濟的發展推出50萬億的救市計劃,其實一點都不誇張,我國的經濟體量越來越大 ,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所需的投資量也會越來越大。

景暉智庫首席經濟學家胡景暉分析表示:從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新冠疫情拉低了居民外出消費的需求,更多轉向網上消費,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名義下降20.5%,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類和用類商品分別增長26.4%和7.5%。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美國單邊貿易保護主義,石油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出口要想短期內提振中國經濟作用要小很多,從數據上看,1-2月份,出口20406億元,下降15.9%,儘管中國疫情已經得到控制,並在積極復工復產,但歐美疫情日趨嚴重,使得短時間很難受益於進出口消費。

投資是目前提振中國經濟最立竿見影的方法,除了“鐵公基”,50萬億更多的投資領域將聚焦在“新基建”,不管是傳統基建,還是新基建都能帶來有效的就業機會,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又碰上新冠疫情這個“黑天鵝事件”如果再不解決人們的就業、吃飯問題,後果不堪設想。

胡景暉表示,除了“新基建”,中國在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也要持續投入:傳統“鐵公基”需要繼續搞,機場數量和航線的開發,城際間、城市內的軌道交通,公路網密度和長度都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社會短板需要儘快補足,教育、醫療、養老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也需要加大投資力度。

智能社區、智慧城市、鄉村振興計劃等也應該發揮50萬億的拉動作用。

此外,我國還應該建立自己的工業系統,產業鏈系統,從研發到原材料獲取,到生產製造系銷售,利用國內巨大的市場就能進行吞吐。

50萬億救市計劃來啦! 哪些產業將受益?

胡景暉指出,我們在啟動50萬億投資的同時,也要儘可能考慮到當年4萬億投資過程中的一些經驗教訓,比如當年固定資產和建築業的投資把房價推的過高,鋼鐵行業開始虧損,以及環境汙染、通貨膨脹的問題。所以要避免走一些彎路,避免大水漫灌,避免重複建設,要讓這50萬億真正發揮的實際意義。

當然任何一個政策都不可能是萬全之策,在這50萬億的救市計劃啟動後,投資對經濟發展的拉動效果是立竿見影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至於後續的一些問題,我們可以隨著時間,隨著體制的成熟,逐步地消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