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大廈632米高,颳大風擺動超過1米,裡面的人怎麼沒事?

上海中心大廈632米高,颳大風擺動超過1米,裡面的人怎麼沒事?事實上,這座大樓的最大擺動幅度是去年的“利奇馬”所創下的,被稱為“定樓神器”的阻尼器的單邊擺動幅度峰值高達70釐米,這也是上海中心大廈從2016年啟用以來記錄下的最大值。那麼,為什麼如此強勁的大風掃過中心大廈,而裡面的人和建築物本身卻毫髮無傷?

上海中心大廈632米高,颳大風擺動超過1米,裡面的人怎麼沒事?

為什麼總有人擔心上海中心大廈的安全性?

毫無疑問,上海中心大廈就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地標性建築物,從整個大廈的佔地面積(433954平方米),到建築主體的樓層數(119層)和不同維度的高度值(580米的結構高度和632米的大廈總高度)。當然,這樣的高度難免讓人擔心它的安全性,尤其是每年夏季颱風頻發的時候。

當然了,除了上海中心大廈本身的高度驚人以外,由於上海的位置比較特殊,容易被一些在其他地方登陸的超強颱風過境。儘管上海一般並非登陸點,但一旦颱風的破壞力足夠,也會對大廈的擺動幅度帶來較大影響,正如當年的“利奇馬”過境一般,整個大廈會不可避免地發生晃動。

上海中心大廈632米高,颳大風擺動超過1米,裡面的人怎麼沒事?

高達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為什麼可以抵禦超強大風過境?

第一,被稱為上海中心大廈“定樓神器”的阻尼器:

只要是對上海中心大廈有所瞭解的人,相信一定不會對“上海慧眼”感到陌生,而所謂的“定樓神器”、重達1000噸的阻尼器就位於它的下方。毫無疑問,這個阻尼器的作用也是為了幫助高樓層減緩晃動幅度,從而對高層建築的樓體穩定性和安全性進行加持。

上海中心大廈632米高,颳大風擺動超過1米,裡面的人怎麼沒事?

阻尼這個物理學名詞,本質上其實就是對特定力作用的衰減、又或是對能量的耗散。而運用到上海中心大廈中的阻尼器則主要是為了對風力的作用進行緩衝。事實上,裝有阻尼器的大廈也並非只有上海中心大廈這一個,同在上海的環球金融中心也是其中之一。

當然,上海中心大廈所選用的則是電渦流阻尼器,這是我國研發出的一種新技術,它能夠將大風在樓宇間產生的機械能轉化為熱能消散。我們可以從數據上直觀地感受到它的作用,該阻尼器的投入使用,能夠降低風致峰值加速度,並且,其降低幅度超過了43%,這足以讓身處於大廈中的大部分人都不會感到明顯不適。

上海中心大廈632米高,颳大風擺動超過1米,裡面的人怎麼沒事?

第二,我們可以從這座大廈的地基說起:

儘管位於該大廈之下的地基原本是土質比較鬆軟、且含有大量粘土的河流三角洲區域。但是,工程師們設計了深度高達86米左右的980個基樁,為了讓地基更加牢固,還特意澆築了60881立方米的混凝土。也就是說,這座大廈地下不僅有縱向深度足夠的基樁,還有大約6米厚左右的基礎混泥土底板。

第三,大廈外部的扭曲設計可延緩風流:

不管你是到過上海中心大廈,還是看到過它的外觀圖片,我們都已觀察到其螺旋式上升的外部結構,並且,建築面上的開口貫穿部位也是至下而上。如果從大廈的頂部來觀看,它的外觀就跟吉他的撥片差不多,大廈的高度和樓層的扭曲程度成正比,每層扭曲的度數大約為1度。

上海中心大廈632米高,颳大風擺動超過1米,裡面的人怎麼沒事?

設計師會選擇這樣的外觀設計,當然不只是追求所謂的辨識度,主要目的其實是為了延緩風流。因為,一座足夠高的大廈在遇到足夠強勁的大風時,風會在圍繞大廈的時候造成所謂的漩渦脫落效應,這便意味著大廈很可能會“隨風起舞”。

所以,研究人員在設計出中心大廈的外觀之後,就將其縮小之後的模型進行了風洞測試,結果的確顯示這也的設計足以讓測力減少24%。要知道,上海的夏天經常會有颱風過境,區別只在於每次過境大風的強度有所不同。所以,這樣的超高建築物必然會經受颱風的考驗,地基的牢固性固然重要,抗風能力同時也不容忽視。

上海中心大廈632米高,颳大風擺動超過1米,裡面的人怎麼沒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