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趕緊買房

很多人分析這次疫情會改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對此是不屑一顧的。

他們都忽略了人類強大的忘性,

我敢打賭,疫情過後不用一個月,

大家便馬照跑舞照跳,

如同當年的非典。

果子狸當然不敢吃了,但可以吃蝙蝠。

這次,最大的影響,恐怕也只是不敢吃蝙蝠了,

但其他的什麼滋補異獸,並不會因為蝙蝠和果子狸的憤怒報復而從人類的口底逃生。


俗話說,船過水無痕。


但船剛剛開過的時候,畢竟還會蕩起絲絲漣漪。

所以,著眼於當下,著眼於這半年疫情對中國的影響,

遠比考慮長遠,對普通人而言,來得更重要。


這些漣漪裡,能令愁眉苦臉了一個月的中國人稍開心顏的事情是——

房地產企業要自救,

所以,難得的購房機會來了。


2月份,本來要搶收的春節旺季徹底泡湯不算,

整個月恐怕都要泡湯。


別跟我提什麼線上銷售,

實際業績大家心裡清楚,

更別用恆大為例,

他們金融化的手法,

收上來的不是房款,

而是投向恆大大盤的賭資。

實際成交多少,還要看疫情過後,

現在情況難料。

(當然,我並不反對房地產線上銷售,恰恰相反,我雙手贊成,關於線上銷售的利弊和實際效果界定,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儘管各地售樓部次第開放,可以預約看房,

但多數人的心思還沒有從疫情裡抽離出來,

何況復工問題又讓人焦頭爛額,

何況,復工後企業命運未卜,個人工作前景難料,

理順這些生活中的亂麻,

還需一段時間。


所以,基本上,2月份房企的銷售可以宣告暴亡了。


當然,也有像馬戶那樣的愣頭青,叉腰肌大咧咧地說:

“開發商財大氣粗,才一個月不開鍋,怕個啥。”


開玩笑,一個月工地停工,案場停擺意味著什麼?

克而瑞的數據,2019年中國房地產銷售額排名第一的碧桂園賣出了7300多億,

一個月的空轉,意味著600億的銷售額泡湯,再考慮春節一貫為各大開發商搶收季的因素,損失還更大。

這對於一向資金高週轉的房企,一個七個鍋蓋蓋十個鍋的房企,

不啻當頭一棒。


如果三月份還不能恢復正常,開發商的日子將更加難過。

即便三月份可以正常復工,

疫情之下,全面經濟受創,

許多人都勒緊了褲腰帶,現金流受到高度重視,

敢不敢入手,還是個問題。

即便復工後,憋了一個月的消費力井噴,

對於買房這樣一件人生大事,

不象逛商場買衣服,即看即入手,

選擇、比較、籌錢

晃一下,三月份就過去了。

第一季度,就這麼打水漂了。


所以,開發商憋壞了的同時,鉚足了勁也是肯定的。

所以,紛紛線上銷售,並非純粹是開發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無奈之舉,

也是為了即將到來的搶收季,提前預熱蓄客。


而這一波的預熱,以恆大全國7.5折打響了第一槍。

你當然可以質疑恆大折扣玩花招,先提價再降價,

而且,這種質疑只要有理有據並非壞事,

至少可以讓其他的開發商在輿論壓力下不敢玩虛的。


事實證明,大部分開發商還是不太敢玩客戶的,

畢竟,這早已經是信息透明的時代。


所以你看,福州萬科排尾的項目精裝修3.2萬/平米,

相較於目前周邊的價格,還是比較良心的。

世茂海峽的累計8.5折,也是頗為誘人。

絕大多數開發商都跟進了這波打折預熱。

你要知道,這樣的優惠意味著許多項目都要虧本銷售。

這幾年所謂的房地產擠泡沫,泡沫是個啥玩意兒沒搞明白,至少房企的利潤基本都快擠沒了。

現在的土拍市場,粗算有個5%的利潤,都足以引起搶拍了。

眾人眼裡的“暴利行業”,早就微利化了。

所以,去年開始不斷有人宣稱——房地產就是零售業。


把失去的第一季度搶回來,

這恐怕是所有房企的吶喊。


這便是購房者的機會,或者按照你們專業的說法叫“窗口期”。

第一季度沒有搶回來之前,

打折、促銷將是常態。


但如上所言,現在的地產已是微利,

一旦前期失去的銷量補了回來,

房價又將回穩。


穩定,才是常態,

如同2019年。


房價沒有暴跌的空間,

更不允許暴漲。


新冠病毒,是人類的災難,

卻給我們硬生生蛀出的一個“窗口期”,

這與經濟規律無關,與房地產行業發展規律無關,

純粹意外,不可抗力因素。


而且,這次窗口期不會太長,

各地政府紛紛出臺扶持房地產市場的措施,

一旦疫情恢復正常,

壓抑已久的購買力必將爆發,

優惠力度也必然逐步縮小。


是以,現在,到疫情恢復的初期,

一定是多年未見的購房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