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关于减肥那些事儿

健康科普:关于减肥那些事儿

新冠病毒疫情让全球陷入了恐慌,但更让人心慌的是一个多月的宅家生活,大吃大喝的饮食方式让好不容易降下来的体重值再度飙升,看看体重秤上的不忍直视的数值,照照镜子里明目张胆的双下巴,再摸摸肉肉嘟嘟的小肚,最后若无其事地安慰下自己:没事,等疫情过去了多跑几圈就减下去了?天真!经历了减肥,国人开始学会了认命。尽管扎心,但该知道的还是要面对。。。

健康科普:关于减肥那些事儿

01. 每天吃的食物都去哪了?

健康科普:关于减肥那些事儿

“民以食为天”,每天我们都需要摄取足够的食物来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这些食物里包含蛋白质、糖类、水、脂类、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称为七大营养素。其中蛋白质、糖类、脂类这三种营养素因为与能量代谢有关,需求较大,也被称为宏量营养素;而像维生素、矿物质需求量小,我们称作微量营养素。这些营养素时时刻刻都在以各种方式参与到人体的新陈代谢中,不断地“燃烧”,最终蛋白质会变成尿素,脂类和糖类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呼吸,大小便,汗液等方式排泄出去。除了满足基本的生命活动需求,那些多出的能量就会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起来,

这就是“变胖”的原因

健康科普:关于减肥那些事儿

02. “开流 or 节源”,这是个问题!

下丘脑中存在着两对与摄食行为有关的神经核。一对为腹对侧核,又称饱中枢;另一对为腹外侧核,又称饥中枢。饱中枢兴奋时有饱感而拒食,破坏时则食欲大增;饥中枢兴奋时食欲旺盛,破坏时则厌食拒食。二者相互调节,相互制约,在生理条件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使食欲调节于正常范围而维持正常体重。在基础代谢率一般不变的情况下,变胖的原因,无非就是摄取的能量过多,而活动消耗量相对减少,使体内能量平衡被打破。因此,进食量和身体活动是维持能量平衡的两个决定性因素,问题一下子似乎变得很容易解决,但谁也没想到,这场抗争要面临的敌人有多么的可怕。

健康科普:关于减肥那些事儿

①千万年的进化史让人类基因有了懒惰的烙印

远古时代由于食物的匮乏,人类体内蓄积的能量往往决定了他们在食物短缺时存活能力的上限,随着不断进化,人类变得拥有更强的储存热量和减少能量消耗的能力,换句话说,人类基因里刻上了懒惰。这种能力在物资资料十分丰富的现代社会,成为了人容易变胖的重要内因。想吃胖很容易,但想减肥就。。。

②你有颗想减肥的心,但你的大脑不答应

中国是一个饮食大国,餐饮业的繁荣背后也是因为有一大批吃货在心甘情愿地买单,这无疑又给提上日程的减肥flag添了层层阻力。从少不更事时就在形形色色的味觉诱惑中长大,现在却要回头吃清汤寡油的减肥餐,你有考虑过我胃的感受吗?很多人不知道身体定点理论,当你开始节食,你的大脑会收到迷走神经传递的信号,提醒你进食,同时会动用原本储存的能量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看似有效,但这只是大脑的权宜之计,你的基础代谢会慢慢降低,直到适应你的饮食节奏,如果你继续减少进食,那无非就是新一轮的调整,等到你发现自己撑不住了,整天无精打采,还时常因为低血糖头晕而放弃的时候,结果就是强势反弹,因为大脑害怕再来一波饥荒,会想方设法储存更多的能量。

健康科普:关于减肥那些事儿

③迈开了腿,你以为在运动,看着更像养生

我们都认为运动是减肥的最佳方式。诚然,运动有益于健康,但对减肥并没有太大帮助。事实上,与基础代谢相比,我们用于身体活动的热量实际上只有10%~30%,而运动所占的比例更少,你在跑步机上一个小时消耗的热量,有可能还比不上一杯可乐的作用。运动之后你觉得体温较高,像是脂肪在加速“燃烧”。其实体温的高低与代谢的快慢并没有那么明显而直接的线性关系。运动后体温较高,其实是因为停止锻炼后,身体的散热效率大大降低了,导致身体里蓄积的热量散不出去。还有研究证实,身体在散热时是不会消耗多余的能量的,因为此时的新陈代谢率并没有增加,机体只有在产热的时候才会消耗能量。而且运动之后你会无意识地减少不必要的正常活动,并补充更多的食物,这称为“代偿行为”。或许是向往宁静致远,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或许只是单纯的懒,相比之下,散步和慢跑成为了国人运动的主流,近几年的广场舞,太极拳也深受欢迎,另外一些泡脚疗法,中医疗法,刮痧排毒,减肥茶秘方等等只要加上了减肥的功效宣传,一大群人趋之如骛,既能减肥,也不怎么累,管它有用没用,万一实现了呢?

健康科普:关于减肥那些事儿

03. 如何减肥呢?

搞清楚在减肥中遇到的误区,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重拾信心,找到正确的减肥方式,毕竟减肥如果这么简单,那世界上就不会有胖纸了。

①认真改变自己的饮食结构,养成低碳饮食,均衡饮食的习惯

“一个胖纸毕其一生的努力,都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饮食习惯”,无论是南方人爱吃的大米,还是北方人的面食,这些高度精致的碳水化合物,为了有更好的口感,加工过程中都提出了纤维质等成分,淀粉等糖类成分含量更高,而平时之所以提倡“少油少盐”,主要是因为口味重的菜肴需要吃更多的主食来匹配中和,自然很容易吃撑了。

健康科普:关于减肥那些事儿

②顺从内心,不要跟大脑对着干

减肥者往往是思想上的巨人,非常熟悉各种减肥的套路,讨论起来滔滔不绝,但往往都是行动上的矮子。把减肥当作一项自己本能抗拒的任务,效果自然微乎其微。不如学会改变自己内心,去学会好好吃饭,学会健康锻炼,感受从运动的过程收获的快乐,而不要太关注结果,让大脑慢慢接受正向积极的反馈。

健康科普:关于减肥那些事儿

③保持良好的情绪是减肥成功的基础

减肥失败的根本原因很多人认为是我们无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因为我们在减肥这件事上注入了太多不必要的精力。按照意志力有限原理,在其他事情上不够专注,导致不好结果又会带给我们更多的负面情绪,会让我们放松对饮食和运动的控制。这种情况下,减肥可能对你来说就是一种煎熬,必须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继续自己疯狂的减肥计划。

健康科普:关于减肥那些事儿

健康科普:关于减肥那些事儿

肥胖症是由于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过度蓄积引起的体重异常增加,其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下丘脑异常病变、棕色脂肪分布异常等因素。肥胖症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并称为“死亡四重奏”。

健康科普:关于减肥那些事儿

健康科普:关于减肥那些事儿

  • 中枢抑制类:利莫那班、西布曲明、安非拉酮等

该类药物通过作用于下丘脑腹内侧的饱中枢使患者产生饱感,从而降低食欲,减少进食。但目前该类药物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其中利莫那班能够增加抑郁和自杀风险,西布曲明会引起心血管疾病,二者都已被撤市。

  • 胃肠激素类:肠降血糖素、胰淀粉样多肽等

该类药物能够抑制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取,达到控制血糖,减轻体重的目的。但容易引起肠胀气、腹痛、腹泻等,个别患者也会出现低血糖反应。

  • 作用于外周组织药物:奥利司他,赛利司他等

该类脂肪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胃肠道和胰腺的脂肪酶,减少食物中脂肪吸收,促进脂肪水解,但容易引起胃肠道不适。

往期精彩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