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O中國變局,潘石屹為何離場?

SOHO中國變局,潘石屹為何離場?


SOHO中國變局,潘石屹為何離場?

十年之前,SOHO中國曾是與萬科、恆大平起平坐的房地產巨頭。坐落在北京望京的望京SOHO一度被認為是SOHO中國的代表作。

三年前,SOHO中國的當家人潘石屹還在說:“我心目中永遠不能銷售的項目是外灘SOHO(位置太重要),望京SOHO(太漂亮),只要這兩個項目在的話,我還是(房地產)發展商。”

言猶在耳,但是望京SOHO卻已經準備易主。潘石屹要忍痛割愛了。

據3月10日路透社報道,黑石在今年2月初便與SOHO中國展開排他性談判,提出將以每股6港元的價格私有化SOHO中國。受該消息影響,3月10日,SOHO中國股價直線拉昇,收於4.1港元/股,漲幅達37.58%。

3月11日晚間,SOHO中國發布公告稱,公司在與海外金融投資者洽談,以探討進行戰略合作的可能性,其可能導致也可能不會導致就本公司的全部已發行股份作出全面要約。有關知情人士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相關交易細節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敲定。

SOHO中國變局,潘石屹為何離場?

曾經風光無限

1963年出生於甘肅天水的潘石屹已過知天命的年紀,風雨半生,他與“房子”也糾纏了三十多年。1987年潘石屹放棄了已經捧在手裡的“鐵飯碗”在深圳和海南開始了他的房地產生涯。

1990年,意氣風發的潘石屹同馮侖、王功權、張民耕在海南省合夥成立了海南農業高科技聯合開發總公司,1991年8月,海南農業高科技聯合開發總公司正式更名為萬通公司,潘石屹通過萬通公司高息借貸1000多萬元炒房地產,在海南省第二波經濟熱潮中半年多賺取一千多萬元。海南,是潘石屹挖到第一桶金的地方。

此後,潘石屹轉戰北上廣等一線城市。

1992年,潘石屹與合作人共同創建了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開發房地產。同年,萬通新世界廣場在北京阜成門開盤。1995年,潘石屹與妻子張欣共同創立了SOHO中國有限公司。

SOHO中國正式登上了房地行業產的舞臺。乘東風,SOHO中國發展壯大, SOHO現代城、博鰲藍色海岸、望京SOHO、外灘SOHO等多個項目快速落地,一時間風頭無兩。

2004年,SOHO中國漸有起色。準備在商業地產鋪開戰局的潘石屹首次嘗試赴港上市但是鎩羽而歸,資本市首次登陸的挫敗讓潘石屹意識到得到資本認可的必要性,2007年10月8日SOHO中國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初次融資19億美元,成為當年最大的亞洲地產IPO。上市次年,2008年7月三里屯SOHO開盤,當日銷售額達41億元,創下了當時中國房地產的單日成交紀錄。

2010年,SOHO中國營收184億元,達到SOHO中國營收的頂峰。

2012年,SOHO中國實現營收153.05億元,同比上漲約169%;淨利潤為106億元,同比增長22%。2015年至2017年,SOHO中國分別向股東分紅了36.19億元、27.87億元和47.94億元,這三年間SOHO中國的合計分紅總額高達112億元。

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8年間,SOHO中國累計實現的歸屬股東淨利潤為420.99億元。SOHO中國像一頭“奶牛”一樣滋養著潘石屹。

據《證券時報》統計,2006年至今,SOHO中國累計實施分紅12次,累計實現淨利潤442.58億元,累計現金分紅達到207.78億元,分紅率為46.95%。據同花順iFinD統計,SOHO中國自2007年上市至今的12年間,累計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44.64億元(不包括尚未發佈年報的2019年),同時累計向全體股東現金分紅199.15億元,分紅比例達到44.79%——潘石屹、張欣夫婦作為SOHO中國持股比例高達63.93%的實際控制人,13年間共從中拿走了127.32億元的分紅派息。

走到高光時刻的SOHO中國盛極轉衰。到了2019年上半年,SOHO中國的營收約8.89億元,淨利潤為5.65億元,同比下降48.36%。

清倉的背後

業內人稱,SOHO中國的資產變賣造成了它現在的營收疲態。

浸淫資本市場12年的SOHO中國,有6年的時間是在變賣資產,從2014年開始,潘石屹幾乎每年都出售部分資產,累計套現約293億元。

2014年初,SOHO中國作價52.3億元向金融街出售了海倫廣場、靜安廣場兩個物業項目;2014年9月,SOHO中國向攜程控股出售凌空SOHO約10萬平方米物業,作價30.5億元;

2015年SOHO中國向復星集團出售其所持上海外灘國際金融中心8-1地塊50%的權益;

2016年SOHO中國以32.2億元的對價,將位於上海的SOHO世紀廣場出售給國華人壽;

2017年,SOHO中國以85.8億元,相繼賣了位於上海的虹口SOHO,以及凌空SOHO的剩餘物業。

時至2019年,SOHO中國“賣賣賣”的節奏出奇著急。

2019年SOHO中國宣佈78億出售北京、上海的13個辦公物業項目,其中包括北京望京SOHO、銀河SOHO以及建外SOHO,上海SOHO東海廣場、SOHO中山廣場的部分物業;同時9月SOHO中國宣佈以7.61億元的價格出售位於北京的9個商業項目共計2583個地下停車位組成的資產包。

2019年10月底,香港萬得通訊社曾曝出SOHO中國正考慮以80億美元出售中國的辦公大樓權益,而買家正是黑石集團聯合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 )組成的買方團,所售資產包括光華路SOHO、望京SOHO塔3,以及上海SOHO復興廣場等八處SOHO核心資產。

SOHO中國在當年10月30日晚間當即公告否認了這則消息。消息雖說空穴來風,但是SOHO中國的股價大漲27.07%卻是事實。

據3月10日路透社消息,黑石再次鋪開對SOHO中國私有化的計劃需要付出大約87億美金的代價。本次交易,黑石除了要出40億美元的私有化資金外,還將接手SOHO中國大約47億美元的債務。若談判成功,SOHO中國將易主黑石,潘石屹夫婦退出SOHO中國舞臺。

潘石屹為何執意要離場?

地產分析師嚴躍進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從時間上看,去年下半年SOHO中國就有拋售項目一說,當時更多的猜測聚焦在於兩點,即提前變現或佈局海外市場。

他分析,從目前來看,變現的可能性更大,通過私有化也為SOHO中國創始人等帶來了規模較大的現金流,在當前房地產市場的大環境下,類似現金流的充裕自然也是很關鍵的。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近些年,潘石屹對房地產有些看空,所以他很多資產都賣掉了。作為企業家來說,做生意的邏輯非常簡單,低買高賣,這一個生意結束了,拿到錢之後去尋找下一個賺錢的目標,不排除他投資海外的可能性。

實際上,從2011開始,潘石屹夫婦就開始在海外佈局房地產。先是斥資7億美元買下紐約曼哈頓廣場旁的港務局長途巴士站辦公大樓,後又花費6億美元收購曼哈頓公園大道廣場的49%股權,接著耗資7億美元聯合巴西財團收購美國通用汽車大廈40%的股權。

天眼查顯示,從2019年12月18日至2020年1月14日,潘石屹陸續註冊了7家公司,且公司股東均為註冊在境外或港澳臺地區的公司,註冊資本從150萬元至2億元不等。

從其個人角度來說,潘石屹確實曾不止一次感慨生意難做。

在2019年11月28日其對外公開表示,中國房地產市場租金回報率水平偏低,美國辦公樓租金回報率接近4%,紐約甚至達到5%~6%。潘石屹坦言“中國租金回報率我都不好意思說”。

SOHO中國即將易主黑石的消息也引發業內和輿論的關注。

就在潘石屹鍾愛的望京SOHO裡面,一位小業主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在疫情之下,他們承租辦公室需要付出更多的空置租金,加之最近SOHO中國易主,他們的辦公室還能不能租?續租金額是多少?已經續租的租戶會有補償嗎?這些都是未可知的問題。小業主們只能在焦慮中等待結果。

站在輿論頂點的潘石屹並沒有做出回覆,只是默默關閉了微博評論功能,留給外界無限遐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