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3個月暴跌60% 這個1800億市場面臨減值風險

3個月的時間,國際油價暴跌62%,引起國內外石油化工板塊的巨震,價格波動已經傳導到下游的各個領域。在價格波動風險四伏的化工市場上,國內原油、聚烯烴、苯乙烯等產業鏈企業無疑是幸運的,國內期貨市場在價格下跌中為企業多了一個避險工具和價格信號。

但是,對於市場規模龐大、苦價格波動久矣的氣體能源行業只能被動為國際油價暴跌而買單。中國作為世界液化石油氣(LPG)最大的消費國和進口國,國內液化石油氣LPG市場規模已達1800億元,相關產業鏈正在承受巨大的庫存減值風險和經營風險。

面對產業不利局面, LPG期貨期權工具應運而生。3月19日證監會發布通知,批准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3月30日上市LPG期貨,LPG期權合約也將在相應期貨合約有成交的以下一個交易日正式掛牌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LPG不僅是我國首個氣體能源衍生品,也是我國首個期貨、期權同時上市的品種。一個品種、兩個工具,連接期貨與現貨市場。LPG期貨、期權在全球疫情蔓延、國際油價暴跌之際誕生,將助力LPG產業解原油大跌之困局,成為產業鏈企業對沖價格風險、實現平穩發展的有力工具。

國際油價暴跌引發下游庫存減值風險

原油價格的暴跌,正在讓國內液化天然氣價格大幅波動。3個月的時間,國際油價暴跌,跌幅62%,國際LPG價格也下跌了340多美元,跌幅60%。而國內液化氣均價從年初的4705元/噸,跌到了目前的3100元/噸左右。

中海油能源發展銷售服務公司總經理譚家翔介紹,原油大幅降低來自於談判的破裂和各個國家原油的增產。而低價的原油將引發大宗商品整體的生產鏈條的巨大變化。煉廠利潤增加,相應LPG產量也會增加,進而在LPG供應端產生一系列影響,共同推動造成了LPG價格的大幅波動風險。

事實上,中國是全球最大的LPG消費國和進口國。自2013年以來, LPG淨進口量強勁增長,年均增速在33%左右,從2013年進口量319萬噸至2019年進口量增加到2060萬噸,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44%。

從原油角度看,我國LPG產出主要是來源於煉廠副產,同時又是生產調和油料的原料氣,油價波動對LPG價格有直接影響。“這波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對於國內液化氣(LPG)行業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萬華化學(煙臺)石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濱表示,大部分中國進口企業缺少風險防控的手段。對於國內石化下游產業來說,LPG是最重要的生產原料。2019年中國LPG進口量約2000萬噸,遠東市場6270萬噸的貿易量,中國約佔32%。梁濱說,公司在2019年整個貿易量接近300萬噸,而今年的貿易量預計會到400萬噸左右。

原油價格大跌對國內LPG產業鏈中備有液化氣庫存的實體企業都帶來了巨大的庫存減值風險,尤其是在春節前後下游需求放緩造成整體液化氣庫存偏高的背景下,風險被明顯放大。

海通期貨能源化工研究組長楊安為記者算一筆賬。年初全國液化氣均價4705元/噸,現在跌至3100元/噸,若不進行套期保值,則每噸淨虧損1605元/噸。有了期貨後,企業可以在年初賣出等量的LPG進行對庫存的套期保值,期現貨基差走勢趨同的前提下,期貨也有同樣下跌,彌補了現貨庫存虧損,因此套期保值可以有效規避庫存減值風險。這時企業通過期貨市場進行庫存套期保值,就尤為重要。

3個月跌60%,LPG行業管理價格風險迫在眉睫

實際上,即使沒有近期原油價格大跌,LPG價格的波動性也非常明顯。中石油崑崙能源LPG銷售部副總經理張爾嘉對記者表示,LPG價格受供需波動影響較大。燃料用LPG受季節性需求波動的影響,旺季價格相對偏高。以2019年為例,低點出現在需求較少的夏季7月,高點則在需求較大的冬季12月。化工原料用LPG受國家政策和下游產品供需、銷售價格的影響較大。2019年LPG市場價格在9月氣溫漸升、汽油需求量較大時漲至4900元/噸。隨後10月油品需求進入淡季,價格跌至3600元/噸。

梁濱同樣認為,LPG市場價格波動具有季節性,二、三季度是相對低點,一、四季度為相對高點。但因其與原油的高關聯性,導致氣價格絕對值的變化會跟隨原油價格走勢,因此一定程度會受到地緣政治及其它不可抗力事件的影響。

張爾嘉介紹,企業應對價格波動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對市場的分析判斷,採取低進高出、按價定銷等基本的銷售手段來降低價格風險的影響等。對於衍生品避險,他補充道,一些企業在國際市場參與了LPG衍生品套保,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總體來看,境外LPG衍生品市場運行情況平穩,但存在交易活躍程度不足、對於國內銷售端套保效果不理想等問題。

記者瞭解到,目前國際LPG衍生品交易指數主要有4個,分別是代表中東離岸價格的CP,代表美國國內LPG價格水平的MB,代表西北歐到岸價格的NWE以及代表遠東到岸市場價格的FEI指數。上述衍生品市場美元為計價結算,在市場流動性、境外交易便利性上都為國內企業參與避險帶來難度。

一家大型液化氣貿易商表示,為了保證穩定供應,進口商不得不持有大量庫存或者在途貨物,如果市場價格劇烈波動,按照傳統的銷售方式,銷售週期漫長,進口商或者面臨鉅額損失,或者錯過高價利潤兌現。期貨、期權上市為企業提供了一種很好的風險管理工具。

優化定價機制,衍生工具來幫忙

如果按2019年均價4000元/噸估算,我國液化石油氣LPG市場規模已達1800億元左右。我國還是全球最大的液化石油氣LPG進口國和消費國, 2019年進口2068萬噸。千萬噸級進口量和千萬億元級市場的價格是如何制定的?

據瞭解,目前我國液化石油氣LPG進口採購價格主要與CP和FEI指數聯動為主。CP是沙特國家石油公司月底公佈的下月長約客戶提貨價格。但這個價格被中東所有生產商,以及亞洲、澳洲其他生產商當做銷售計價標杆,導致全球每年以CP計價銷售的液化氣約4000萬噸。因位地理置原因,我國約90%以上進口的貨源來自以CP計價生產商。以CP為標杆,就意味著一個固定值覆蓋全月交易的價格,明顯與現實市場脫節。“但是,國內的下游市場是隨市場變化而不斷變化的,這樣就給企業的經營帶來了敞口風險,不利於企業穩定經營。”中國燃氣LPG事業部副總經理盧平浪對記者感慨。

相關人士還提到,在LPG市場,目前國內並沒有一個相對公允的市場定價體系。通常是,各廠根據自身情況以及對後期行情的判斷進行報價,即便是參考瞭如沙特合同價格(CP)價等國際價格進行國內定價也因為價格標的不一致而無法真實有效地反映國內實際情況,最終造成國內價格體系相對混亂,同產品價格區間較大,無形中增加了交易成本,不利於產業鏈的良性發展。

盧平浪表示,即將上市的LPG期貨、期權市場以我國市場為基準,要反映我國整體的供需情況。價格數據以華南為基礎,涵蓋整個沿海地區,為中國液化氣的銷售、採購價格定一個標杆。中國無論進口量、生產量還是整體消費量,都是亞洲最大,超過日、韓兩國的總量。“我們相信以中國整體液化氣市場為基礎發展的、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LPG期權期貨,一定會兼顧國際供需行情和國內產銷情況,通過連續的、透明的交易,整體反映北亞液化氣市場行情,併成為行業接受的風險管控工具之一”。

在原油、金屬、農產品等大宗商品市場上,用權威衍生品價格來指導現貨價格,已經是行業共識。楊安認為,今後國內LPG生產商可以根據所在地區和產品質量特點與期貨交割基準地和交割品質量標準之間的差異核算升貼水,並以“期貨價格+升貼水”的形式為自身產品進行報價,大大降低報價難度,規範市場報價體系,減少交易成本,逐漸從絕對價格定價和交易模式過渡到更先進的基差定價和交易模式。

期貨、期權同步上市國內尚屬首次

記者瞭解到,在國際衍生品市場上,新上市的期貨品種大多會同時或一段時間後推出期權交易,已成為國際衍生品市場的常規動作。相比之下,我國衍生品市場起步晚,衍生品種工具數量與境外成熟市場還有差距。尤其是商品期權,去年11月證監會曾批覆鐵礦石等5個商品期權上市,加速了期權上市步伐,但目前我國仍僅有豆粕、白糖、銅等11個商品期權上市。

大商所相關業務負責人介紹,商品期權是一種重要的風險管理工具,可以實現保險、增強收益和波動率管理等功能。與商品期貨項目,期權買方一次性支付權利金,獲得以某個價格買入或賣出液化石油氣期貨的權利,相當於買了保險。買方沒有履約義務,不需要追加保證金,也不會有額外的損失,便於企業接受和操作,為油氣能源類企業和其他相關主體提供新型的風險管理工具。

我國首個商品期權——豆粕期權誕生於2017年3月31日,距離2000年豆粕期貨上市長達17年。已上市的豆粕期權工具豐富了油脂油料產業鏈的風險管理方式和貿易模式,市場投資者對利用期權進行精細化風險管理的需求增加,含權貿易等新興貿易模式已逐步應用到上下游的採購銷售環節。

隨著此次LPG期貨、期權同步審批上市,我國商品期權上市有望進一步提速擴容。“此次在與標的期貨同步研發的情況下,基於相關品種的運行情況,創新性地開展了LPG期權合約設計。LPG期貨和期權的一同獲批和同步上市,提高了新品種上市效率,有助於構建完整的風險管理工具體系,充分發揮衍生品市場功能,支持我國能源行業防範風險、轉型升級。”大商所相關業務負責人介紹。

對於此次LPG期貨、期權上市的意義,市場各方也自有解讀。“本次LPG的上市實現了國內衍生品市場的兩個首創。一方面,LPG作為首個期貨和期權同時上市的品種,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套期保值工具,更加容易在實體企業進行推廣,因為單一的期貨套保模式需要一定的專業度,不利於初次接觸衍生品市場的實體企業進行操作。而期權模式更容易理解,與期貨之間組合形成多樣化的套保方式,實體企業能夠根據自身的基本情況以及風險偏好設計出更加適合的套保方案。”浙商期貨分析師洪曉強表示,另一方面,LPG期貨、期權的上市填補了我國氣體能源衍生品的空白,將會是我國LPG進口商的避險工具,也為我國LPG市場定價機制提供了新的參考。

梁濱表示,LPG期貨、期權同步上市,衍生品交易策略更豐富,讓企業多了一個銷售市場,企業可以選擇在實貨市場銷售現貨,也可以在價格有利的時候在期貨市場銷售,獲得穩定的價差。“簡單說,以前貿易企業多通過預售配合國際紙貨市場鎖定利潤,而今期貨上市之後,貿易企業可以直接鎖定遠期銷售價,在鎖定利潤的同時,也防控了實貨預售違約的風險。同時,期貨期權有價格發現功能,能夠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參考。”

合約貼近市場,交割地設在廣東

大商所3月20日發佈的LPG期貨、期權合約及相關規則,引起市場人士熱議。相關採訪對象指出,LPG品種具有標準化程度高、市場競爭充分等特點,在期貨合約設計上,此次發佈的合約規則比較貼近現貨實際,有助於企業參與避險和交割。

東證期貨大宗商品研究主管金曉認為,期貨合約最小變動價位定為1元/噸,相當於合約價值的萬分之2.5,這個最小變動價格/合約價值的比率在已上市品種中處於中等偏下,對合約流動性比較有利。

在交割方面,金曉介紹,LPG期貨以行業普遍使用的國標GB11174-2011為基礎,設定了基於國家標準的主要交割質量指標,包括物理指標(密度、蒸氣壓)、組分指標、殘留物指標(蒸發殘留物、油漬觀察)、腐蝕指標(銅片腐蝕、總硫含量、硫化氫)、遊離水等維度,以確保主要交割質量標準與現貨貿易主流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廣東也是LPG期貨的基準交割地。金聯創液化氣市場分析師艾博指出,華北和華南地區是我國LPG的主產區。從企業數量上來看,山東省地方煉廠和深加工產業發達,有70多家LPG生產企業,居全國首位。山東所在的華北地區成為我國LPG產量最大的區域,2019年產量928萬噸,佔比33.4%。

“廣東省內LPG的價格波動就達到了107%。”艾博表示,廣東地區的燃料用LPG年消費量達517萬噸,居全國首位,市場化和開放程度最高,眾多煉廠和貿易商參與、競爭充分,形成的價格最具代表性。此外,江蘇地區由於大量PDH(丙烷脫氫)的興起,帶動了大量進口LPG湧入,不確定因素加大,對應的最大波幅可達96.34%。

對此次合約,產業企業也表達了看法。“交割區域上選擇國內LPG消費量最大,煉廠和進口企業較為集中,市場化和開放程度最高的廣東地區作為基準交割地,有眾多煉廠和貿易商參與、競爭充分,形成的價格最具代表性。”張爾嘉表示。

隨著期貨、期權合約上市臨近,市場各方正摩拳擦掌,做好各項準備。對於企業參與衍生品市場的前景,譚家翔認為,LPG期貨、期權上市有助於改善或者改變處於目前困境的LPG相關企業的生態圈。LPG 產業鏈企業對期貨、期權工具的理解、認識和參與,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企業應該更傾向於把期貨和期權當成工具,結合企業自身的經營目標和方向去合理運用規避風險。”

本文源自券商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