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促出逃的“世界資本”何處安身?

形勢越複雜,越要看福卡!

我們破解複雜,預判未來!

福卡智庫理論研究中心每週針對社會熱點問題召開選題研討會,進行熱點、亮點討論,為後續深入研究確定方向。

以下為本週選題討論會的部分重點內容:

1

倉促出逃的“世界資本”何處安身?

有風方起浪,無潮水自平。

如今,這“風”太大,人們接連見證歷史,從百年一遇之大變局到大危機。

“流氓病毒”肆虐,全球金融市場先撐不住了,得了“熔斷病”一熔再熔。

3月9日、3月12日、3月16日、3月18日,美國股市接連發生四次暴跌熔斷,這四天道瓊斯指數的跌幅分別達到7.8%、10.0%、12.9%和6.3%。

在美股的“引領”下,3月9日,至少3國股市觸發熔斷,全球重要指數單日累計蒸發約24.84萬億人民幣,相當於3.58萬億美元。

3月13日,全球股市遭遇一個更加慘烈的“熔斷日”,至少9國股市熔斷。

3月16日,巴西、加拿大、埃及等國股市熔斷。

3月18日,韓國、菲律賓、印尼股市熔斷。

3月份儼然成了全球金融市場的“熔斷月”

面對如此慘烈震盪的金融市場,達里奧在接受CNBC採訪中表示,估計在美國,公司層面的損失大約在4萬億美元左右,全球大概有12萬億。

此情此景,主要的經濟體紛紛推出經濟、金融措施以對沖市場風險。

據不完全統計,3月以來,全球已經有29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推出降息,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科威特、沙特、英國、約旦、阿聯酋、中國澳門、中國香港等10個國家和地區甚至在不足一個月內降息兩次。

其中,經過兩次降息後,美聯儲已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至0-0.25%。

實際上,除了常規的降息,再加上QE,各國央行可謂祭出了各種新老工具。

就以美國為例,美聯儲還推出了貼現窗口、商業票據融資機制、一級交易商信貸便利機制、貨幣互換額度等政策,以化解流動性危機。

“熔斷月”“召喚”出“超級央行月”。

不過,各國央行大手筆地注入流動性的舉措並沒有緩解流動性危機。

福卡智庫認為,流動性危機與其說是流動性短缺,不如說是世界資金失去了方向。

畢竟,從“封城”到“封國”,疫情之下,供應鏈斷了、產業鏈碎了,價值鏈情何以堪?

不過,在世界原有價值鏈的樞紐面臨漂移的背景下,前所未有的機緣之門也已經打開。

2

消費:從增長替代到災後振興

疫情之下,消費首當其衝。

1至2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8.7個百分點。

其中,汽車銷售額同比下降37%,傢俱下降33.5%,建材下降30.5%,家電下降30%,住宿、餐飲、美容美髮、大型百貨商場、購物中心等行業和業態客流大幅下降。

隨著疫情蔓延的勢頭得到控制,恢復生產、消費成為當下的頭等大事。

為此,發改委等23個部門聯合印發了“促消費19條”,一些地方政府則發放消費券、消費補貼等以促動消費。

比如南京,除了領導幹部帶頭消費、帶頭“逛吃”,還面向市民和困難群體發放總額3.18億元、共計七大類的消費券。

浙江則將推出“10億文旅消費券”和“1億元大紅包”大放送活動,以恢復和提振文旅市場消費。

河北省制定出臺《2020年擴大消費10大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其中包括安排專項資金1500萬元,實施體育消費券補貼政策,擴大健身人群規模。

突如其來的疫情,將中國剛剛拉開序幕的大消費時代打回到“消費券時代”,從消費升級變成了隔離消費。

接下來,消費將會如何演變?

不少分析認為,疫情過後,將迎來“報復性消費”。

且不論“報復性消費”的條件是否具備,如果接下來依然延續既往的粗放型消費路線,由消費導致的資源、環保壓力等問題只會變本加厲。

這與中國從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也是相背離的。

3

五年規劃從三年行動計劃到災後振興

“十四五”尚未開局,百年一遇大變局和大危機接踵而至。

”十四五“規劃到底如何做?

近年來,各地五年規劃的常態就是一到五年的中期就調整,用三年行動計劃替代五年規劃成為一個普遍性的做法。

除了領導任期因素,五年規劃一到中期就調整,本身也暗含著規劃本身經不起時間的檢驗。

那麼,面向“十四五”,國內外的環境更趨複雜,再沿用以往的思維和套路做規劃,恐怕更加難以應對形勢的變化。

實際上,本次疫情的爆發,本身就暴露了以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弊端,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向以經濟建設和社會管理雙中心切換。

在這種背景下,“十四五“規劃更需要從災後振興的角度,對以往的思路和套路進行調整,實現中國模式的再出發。

4

土地審批改革:把責任與機會同時下放

2020年3月,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授權和委託用地審批權的決定》,下放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審批權限。

審批權下放的範圍分為兩類,一類是“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全國下放),一類是“永久基本農田”(8個試點省市下放,試點時間1年)。

審批角色由國務院授權下放至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

也就是說,以後不論是永久基本農田還是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審批事項全部交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手續、流程、審批時間都大大縮減。

目前這個《決定》將率先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廣東、重慶這8個試點城市實行,期限為1年。

對於該政策,社會上有種擔心,即該政策“鼓勵省級中心城市擴張”、“鼓勵土地財政”、“鼓勵房地產業發展”,再次驅動城市特別是省級中心城市重回“蔓延擴張”老路。

毫無疑問,中國房地產市場政策市的特徵,決定了土地審批權的下放對房地產市場是個利好。

在疫情的大背景下,穩定房地產市場是穩定經濟發展重要的一環。畢竟,房地產在國民經濟中仍佔較大權重,2019年商品房銷售額佔GDP的比重超過16%。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在土地審批權下放的同時,責任與機會也同時下放給地方,是帶著剎車踩油門。

這也意味著,在相關責任約束下,地方也很難重複以前“蔓延擴張”的老路。

5

醫改最高境界就是“複合體”

此次疫情,公立醫院站到了聚光燈下,而私立醫院則成了輿論的眾矢之的。

這似乎也給多年來醫療體系中的公立、私立之爭、“公益性優先”還是“市場化優先”指明瞭方向。

畢竟,佔比超過半壁江山的民營醫院,不僅在本次對抗疫情中總體處於缺席狀態,且在歷次重大公共衛生危機之時,都幾乎不見蹤影。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佈的《2018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醫院中,公立醫院12032個,民營醫院20977個,民營醫院佔比高達63.5%。

中國非公立醫療協會2月初公佈的一份通知稱,有63家醫院的899名醫護人員向協會報名請戰,按手印,寫請戰書要求支援湖北。

這個數字僅佔援助湖北的4.26萬醫護人員(346支醫療隊)的2%。

因此,現在的一個較為普遍的傾向是,應大力發展公立醫院而不是民營醫院。

問題是,為什麼要進行醫療體制改革呢?

根本上,就是在以往的軌道上發展公立醫院,有諸多難以化解的矛盾。

因此,今後的醫療改革並不簡單是發展公立醫院還是民營醫院的問題,而是如何更好地化解醫療體系存在的矛盾。

實際上,以往醫改的一大問題就是借市場化的名義走了偽市場化的道路,醫院的公益性與市場化的界面遠沒有釐清。

一個典型表現就是,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動價值並沒有得到市場化的實現,結果就在“以藥養醫”、“以技養醫”的扭曲中,衍生出過度醫療、過度檢查等矛盾。

在常態的醫療背景下,簡單地用使命感、責任感、醫者仁心來要求醫生、醫院,其結果要麼是醫務人員的流失、短缺,要麼是醫患矛盾成為解不開的死結。

醫院本身既具有公益屬性,也有市場屬性,因此,無論是公立醫院,還是民營醫院,改革的方向就在於同時更好地體現這兩種屬性,而不是非此即彼。

6

病毒無國界,處置有國界——阻擊疫情能否道不同

病毒無國界,疫情大流行。

然而,在應對疫情上,卻有國別之差。

儘管有中國的經驗教訓在先,但在意識形態、政治因素等影響下,在隔離病毒方面,西方社會在最初階段更願意和中國“保持距離”。

比如英國就祭出了群體免疫力。

3月13日,英國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蘭斯爵士(Sir Patrick Vallance)在英國廣播電臺(BBC)採訪節目中說,“我們的目標是努力降低峰值或延緩峰值,而不是完全抑制峰值。當絕大多數人都有了輕微症狀,就會建立某種群體免疫力,使更多人對這種疾病有免疫力。這樣我們就能減少傳播,同時有能力保護那些最容易感染這種疾病的人。這些是我們需要做的。”

但隨著疫情在英國加速擴散,約翰遜政府也不得不轉對應對措施,出臺“社交禁令”,要求民眾避免不必要的人際接觸和旅行,並關閉中小學等。

同時,在國際輿論場上,中國應對疫情的方式也被妖魔化。

比如《紐約時報》對中國和意大利封城就進行了雙標式的評價,把中國封城說成是侵犯人權,“給人們的生計和自由帶來了沉重的代價”,卻把意大利封城說成是自我犧牲,“為遏制歐洲最嚴重的冠狀病毒爆發而甘冒經濟風險。”

同樣,丹麥首相梅特·弗雷德裡克森曾發表言論,稱丹麥人愛自由,要求戴口罩和隔離人群是在侵犯人權,丹麥政府絕對不會強制民眾戴口罩,更不會封鎖城市、隔離人群。

但在病毒面前也不得不“低下高傲的頭顱”。梅特·弗雷德裡克森於3月12日決定關閉所有學校;從3月14日12時-4月13日實施邊境管控,出入境客運航空、輪渡和鐵路運輸將全部或部分關閉,同時稱此舉是為“保障人權”。

事實上,儘管由於文化差異,尤其是制度差異,對疫情處置方式的差異無法迴避。

然而,病毒從來不問出處、不問制度與種族,疫情死人的方式和程度會有不同,但阻擊病毒的根本方法是普世的。

處置疫情的不同方式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從而也會加快國際格局的變化。

7

日俄修憲“兩條道”

日本和俄羅斯幾乎同時發力修憲。

今年1月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日本自民黨集會上表示“修憲是歷史使命”,呼籲自民黨舉全黨之力實現修憲。

1月15日,普京向俄議會兩院發表國情諮文時提議對憲法基本法進行修訂;3月11日《俄羅斯聯邦憲法》修正案草案在俄議會兩院(俄國家杜馬和俄羅斯聯邦委員會)獲通過;3月1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俄聯邦憲法修正案。憲法修正案將提交至俄聯邦憲法法院審議合法性。按照計劃,俄憲法修正案全民投票將於4月22日舉行。

日俄兩國雖然同時加快修憲的步伐,但要化解的問題卻大不同。

俄羅斯修憲重在化解內部問題,而日本修憲重在化解外部問題。

選題研討會的詳細、深度分析研判將發佈於福卡智庫內部研究報告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