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體制機制創新 東城提高應對突發事件能力水平

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東城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堅持把創新思維融入全區發展大局,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探索政務服務新舉措、開創民生服務新局面、總結抗擊疫情的新經驗新做法,健全相關制度和體制機制,用新思想新理念武裝頭腦,形成創新資源集聚、創新人才輩出、創新活力迸發的生動局面,切實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努力為首都治理體系現代化貢獻東城智慧。

線上對接——各項政務服務“不停擺”

疫情防控期間,我區各部門堅持把創新精神貫穿到工作的全過程,用新機制新辦法把各項便民舉措落到實處。線上辦理、線上調解、“綠色通道”等創新方式相繼推出,減少人員聚集,保障居民各項事務辦理不受影響。

區政務服務中心將1188項政務服務事項“搬”上網,開通了網上預約功能,減少居民外出。通過線上對接,繳納交通罰款不用前往交通隊和銀行,而是通過“12123”APP即可完成全流程。開辦企業或企業變更事項,登錄“北京市企業登記e窗通服務平臺”即可辦理。特別是針對為疫情防控服務,在企業的經營範圍中增加銷售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相關內容的,區政務服務中心開通了即來即辦的“綠色通道”,網上申請增加醫療器械的經營項目,幫助企業快速辦理。

2月初,轄區內物美集團34家門店和加盟店通過“綠色通道”全部完成“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變更手續。新增經營範圍後,居民可在物美門店購買醫用口罩,彌補疫情期間的市場空缺。辦理事項過程中,區政務服務管理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同時運用容缺受理機制,在短短30分鐘內就完成了全部34家門店的變更業務,讓企業領取到新的《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保證了防控物資快速進入市場。

疫情防控期間,東城法院將訴調對接工作轉為線上開展,創新性地推出線上“和立方”工作模式,“零接觸”化解糾紛。訴前調解工作熱線開通首日,東城法院就接到一位老人申請線上調解的電話。老人因體弱多病喪失勞動能力,無經濟來源。今年2月,因疫情影響,他和老伴兒一直待在家裡不敢出門,唯一的女兒好久沒來探望,也很少給予經濟支持。老人就想到找法院幫忙解決。特邀人民調解員汪鶴蘭立刻開展線上調解,再通過“北京雲法庭”進行庭審,雙方當事人線上簽署了調解協議。從接到電話到出具法律文書,這起贍養費糾紛的解決,僅用4個工作日。

區勞動爭議調解中心也啟動線上調解模式,對於受理的勞動爭議案件,第一時間派專人與區仲裁院立案庭進行工作對接,同時召集工作人員及調解員對線上調解工作進行可行性研究,並制定工作方案。線上調解模式採取電話、視頻等線上形式展開,調解過程將通過錄音錄像進行全過程留痕,再利用郵寄的方式交接紙質材料,做到不見面就能解決企業與職工的勞動糾紛,及時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一鍵操作——足不出戶享受“雲菜單”

疫情防控期間,轄區內諸多企業、購物中心、菜市場、老字號紛紛轉換經營理念,推出“雲菜單”。居民足不出戶一鍵操作,即可享受送餐到家、送菜到家,方便企業職工用餐,保障居民在家基本生活物資充足。

東單菜市場及時推出“東單mall”線上平臺,作為“北京市消費扶貧雙創中心東城分中心”的線上主平臺,“東單mall”整合推出“開心購、愛心購、安心購、省心購”四大主題功能一站式服務,上線了扶貧商品以及由東單菜市場提供的肉、奶、蛋、菜、米、面、糧油等生活必需品以及洗手液、消毒液、除菌皂、口罩等防疫日用品。東單菜市場和平里西街店3公里範圍內只要手機下單後,就有配送人員2小時無接觸送貨到家,讓居民實現足不出戶逛超市。

目前,東城轄區內有300餘家餐飲企業可以實現配送,涵蓋中餐、西餐、快餐、下午茶點等。在保障餐點安全衛生方面,區商務局與“餓了麼”線上平臺合作,通過“安心卡”實現餐點從製作到配送全流程可追溯,並實現無接觸送餐、無接觸分餐、指定分餐點、取餐前消毒等。為方便消費者點餐,在線上平臺還開啟了“企業點位優化”功能,根據點餐情況,及時調整餐飲企業運營時間,優化配送流程。

轄區不少老字號也及時調整運營模式,推出個人份的工作套餐,一鍵操作,無接觸配送,方便居民和企業,也增加各個門店的收入。

宮保雞丁、燒茄子、炒油菜一葷兩素,一碗熱騰騰的紫菜蛋花湯,一碗米飯,一個小花捲,這樣一套工作餐,東城老字號便宜坊3公里內免收配送費,價格是35元。“從坐店經營到上門送餐”,老字號餐飲企業正在悄然經歷一場變革。“為保障居民吃到嘴裡的飯菜是熱乎的,我們購置了保溫箱,保證菜品出鍋後,核心溫度不降低。”便宜坊鮮魚口店經理呂宏賓介紹,便宜坊鮮魚口店專門製作了電子外賣菜單,共有10多道涼菜、50多道熱菜,其中不乏便宜坊的招牌菜。為保證及時送餐,便宜坊還專門成立送餐隊,分工有序,提高送餐效率。便宜坊集團旗下提供免費送餐服務的已有便宜坊哈德門店、力力豆花莊等9家門店。

因地制宜——防控疫情推出“新模式”

疫情當前,延期開學,但要讓孩子們的成長一點兒也不延遲。2月9日,東城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線上平臺正式啟動,優質“雲課堂”上線。為了讓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更有針對性,該平臺設置了家長講堂、親子互動、紅色傳承、經典國學、心理課堂、網上游學等主題。該平臺還依託“東教印象”公眾號,推出互動遊戲、健身操、剪紙製作、注意力不集中的訓練方法、居家運動指南等多種趣味十足的小課堂。此外,為讓孩子們“破”冰潤物、療“心”養志,東城多個學校也堅持“一校一策”,積極整合資源為孩子們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廣渠門中學發起了“社會大課堂 師生共思辨”活動,呼籲老師將疫情當做一本特殊的教材,和學生一起研讀、思考,共同戰“疫”;崇文小學校長白淑蘭在給學生們寫的一封信裡說,“孩子們你們真棒!你們用小小的肩膀承擔起‘宅在家裡’的責任!”生活即教材,社會即教材。居家學習期間,中小學生的“課表”上不再是數學、語文、英語等科目的組合。創新教育模式和方法,將疫情危機轉化為教育契機,讓教學的變革突破了時空的限制,更好地激發出了孩子們的成長內驅力。

在東城區各街道社區的防控工作中,還湧現出不少創新思路、創新舉措和創新機制,築牢社區群防群控的關鍵防線。

在景山街道,衚衕口設置了防控崗實施封閉式管理以後,周邊居民買菜成了難題。景山街道創新管理模式,實施出入證“跨區互認”。疫情發生後,景山街道共確定了41個衚衕卡口和轄區點位,並按照社區流動人口、駐區單位工作人員、社區常住居民三類人員分類制發出入證。景山街道和周邊幾個街道協商,實行出入證互認,持任意一方出入證可經轄區東、西側5個指定卡口進入景山轄區,既免去重複登記之繁,解決周邊居民購物難的問題,又將通行卡口固定,保證來買菜的居民儘量通過最短路徑進入轄區,避免人流長時間在景山轄區穿行。隨後,景山街道又實現跨區合作,與西側毗鄰的西城區什剎海街道“跨區互認”,方便居民買菜。

在交道口福祥社區,社區工作人員自制樓房戰“疫”圖,為排查提供依據。戰“疫”圖中設置了綠色、桔色、紅色及卡通小人四種標記。其中,綠色是沒有出京戶;桔色是返京戶或未返京戶,標註了返京日期、返京出發地以及住戶電話;紅色為有發熱人員戶;卡通小人是標註該單元室內有特殊群體,包括獨居、空巢、殘疾、低保等。在社區巡查過程中,戰“疫”圖發揮了顯著成效,明確住戶各項信息,節省查閱住戶信息的時間,提高了社區防疫工作效率。

在和平里街道七區,社區自制綠、粉、白3色分類通行證,發放給未離京住戶、返京住戶、轄區單位員工,做到對3類人員管理一目瞭然。景山街道隆福寺社區創新實施"3451"工作模式,實行“三類管理”、織密“四級網絡”、做到“五方聯動”、為了“一個目標”,確保來京返京人員無遺漏。交道口街道大興社區制定了社區疫情防控“三個一”工作法,包括“一圖、一賬、一碼”,為社區疫情防控裝上了“安全閥”。建國門街道蘇州社區網格員蔡信達繪製出《蘇州社區疫情統計圖》,用不同數字、顏色標註社區每戶院落信息,準確反映來京返京情況。東城區各街道社區因地制宜,分門別類,採取不同方式,凝聚各方力量,同心抗疫。

崇外街道面對轄區樓宇眾多、居民居住密度大等特點,通過街道黨建智慧平臺“黨心E家”打出組合拳,以“互聯網+”方式有效緩解了轄區防疫工作壓力,構築了疫情防控的三道防線:借力平臺開展出入登記,築起復工安全防線;依託平臺實現樓宇監控,織密返京隔離防線;立足平臺推行專項服務,守護職工心理防線。

為了發揮典型帶動作用,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氛圍,東城區在全市率先推出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評選表揚制度。評選對象為在社區疫情防控一線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根據不同情況分為三類:社區防疫“先進黨組織”,面向社區黨組織評選,每週選出50個;社區防疫“紅旗先鋒崗”,面向各個值守點位,每週評選100個;社區防疫“標兵個人”,面向社區防疫一線工作人員,每週評選400人。區委組織部針對每一類評選對象制定了評選標準,獲獎集體和個人將分別獲得流動紅旗和標兵徽章。評選每週一次,直到疫情結束為止。這種創新性的做法得到社區防疫一線工作人員的一致認可,大家紛紛表示,流動紅旗雖小,但是意義重大,它象徵著崗位的所有值守人員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被認可,大家會繼續團結一致,站在防控疫情最前沿,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數據

區政務服務中心將1188項政務服務事項“搬”上網,開通了網上預約功能,減少居民外出。

東城轄區內有300餘家餐飲企業可以實現配送,涵蓋中餐、西餐、快餐、下午茶點等。

社區防疫“標兵個人”,面向社區防疫一線工作人員,每週評選400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