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如一幅超級歷史畫卷 再現全國抗疫立體畫面

恰如一幅超級歷史畫卷 再現全國抗疫立體畫面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劉海明

  傳統的新聞評論教科書把評論稱作報紙的“旗幟”和“靈魂”,這是站在新聞編輯部的角度對評論特殊地位做出的評價。如果站在社會的宏觀視野下審視評論,它則是一部豐富多彩的社會觀念史。社會的變動,社會的問題,社會的發展,從來都不是直觀的“二維畫卷”,而是三維的“立體畫卷”。二維和三維雖然只多了一維,對人們的認知能力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那些具有分析能力的人,才可以進入社會這個“三維空間”,及時看透紛雜的世界。從這個意義上說,評論的素材常有,而評論家這個“伯樂”不常有。尤其在重大突發事件剛出現時,塵埃乍起,更需要那些獨具慧眼的評論家“先睹為快”,將他們的所見、所感分享給社會,及時發出預警,引領輿論。

  南海網策劃的這個《原創百評長卷》活動,站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船頭”,從眾多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評論作品中分類編輯,採用《詩經》的“風、雅、頌,賦、比、興”的編撰手法,將入選的評論佳作分類。這樣的策劃,恰如一幅宏大的“清明上河圖”超級歷史畫卷,再現了全國抗擊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立體畫面。相信這樣的“百評長卷”在當下有獨特的輿論宣傳之價值,對未來有無可取代的認知價值和“考古”價值。

  上乘的評論常有,新穎的策劃常有,但能跳出編輯部的書齋,站在歷史潮頭,進行宏大觀念敘事的編輯策劃活動並不常有,期待這項策劃為當代中國網絡評論發展留下獨一無二的評論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