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山东小推车居功至伟!济南战役50万民工支前

陈毅元帅有句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确系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尤其是在解放军实际上并没有现代化后勤支援系统的情况下,群众的支前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不过,山东人民对解放军的支援,绝不仅仅体现在淮海战役,而是贯穿整个解放战争全程。如果说,集山东全体人民之力集中保障解放军某个战役,也并非始于淮海战役。在此前的济南战役中,“淮海小推车”的壮观一幕,就已经预演过了。

在济南战役中,华东局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依靠华野后勤部队的兵站运输线,一方面发动广大群众支前,将大批物资大量粮袜、弹药及各种战勤物资,及时运往前线,保障了战役顺利进行。

淮海战役,山东小推车居功至伟!济南战役50万民工支前

战役期间,华野各兵站动用了732辆汽车,4955辆马车和13335辆手推车,完成了1000万斤以上的弹药、被服、西药运输任务。其中弹药占40%,被服占35%,西药占4%。在运输工具使用上,兵站本身工具占45%,民工自带工具占54.3%。

为了保证物资的运输,从8月底开始,各有关地区的青壮年,便不分昼夜地抢修公路、桥梁。鲁中南一、七两个分区,共修好公路1695里,桥梁129座。新解放区历城县东桥区动员3000余民工,修公路70余里,大车路101里,沿途沿村都成立了护路组,随时检查抢修,保证公路畅通无阻。遇到阴雨天道路泥泞,大车轮子转不动,他们就手推肩扛送一程,或换用小车、挑子、驴骡,日夜赶运;在滚滚的黄河上,水手船工的号子声日夜震荡,运输船只来往不断。

淮海战役,山东小推车居功至伟!济南战役50万民工支前

在通向济南的各条公路的附近,特别是接近战区的地区,支前委员会设立了稠密的民运网。每隔30里设1个民运站,每60里或90里设一个民运中转大站。星罗棋布的数百个民运站织就了一张稠密的网,从四面八方将济南城团团围住。各兵站、民站周围村庄的老年人和儿童,都踊跃为部队带路、送信、烧水做饭。这些兵站和民站为过往部队和支前民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9月上旬,山东各地普遍组织好常备和临时两种担架和运输支前民工队伍。常备民工服务期一般为3个月,多由距战区较远地区的民工组成。每500副担架,或500辆小车,或500名挑工组成一个大队,配属一个纵队随军行动,担任二线的担架(第一线由军队担架队担任)和军粮、弹药的运送。临时性民工,由战区附近的村庄派出,负责接力运输,将各种物资,一站一站接力运到前线。

淮海战役,山东小推车居功至伟!济南战役50万民工支前

整个济南战役期间,山东共出动支前民工50万,参加常备支前的小车18000辆,担架14000副。

鲁中南第一批就动员了支前常备民工10万人,其中57000人到前线服务。著名的平邑担架队和担架英雄高启文,著名的劳动英雄朱富胜,担任了沂南、沂东两县的担架团长。

胶东区组成6万人的强大支前队伍,组织有大车、小车、担架和挑子等大队。当支前任务下达后,栖霞11区张家庄,有11名青年党员要求带头支前,30名青壮年自动报名出征。平度戴家庄指导员戴锡孟,原定农历8月16日结婚。领导让他留在后方,他却说:“结婚是小事,支前是大事,支前回来再结婚也不晚。”坚决要求出发参战。栖霞大柳口村应出工2名,报名的即有26人。各地支前民工队伍,都配备了坚强有力的地方干部。渤海地区参加支前的干部即有800余人。浩浩荡荡的支前大军,从渤海、胶东、鲁中南各个地区四面八方,汇成巨大的洪流,直奔济南而来。

淮海战役,山东小推车居功至伟!济南战役50万民工支前

由于积累了两年多的支前经验,各地支前的装备也大为改善。胶东地区担架团,都用绳网结成轻便担架,每副担架都配备1床棉被,专为伤员垫盖,并有遮雨、接尿的工具。每5副担架配有一只马灯。每辆小车配1副新车耳,1只马灯,1张席子(既可为伤员遮雨遮阳,又可为民工垫铺)。

支前民工们昼夜不停歇,将各种物资源源送到前线,遇雨就把自己的穿衣被子盖在物资上,使物资免受损失。肥城县张基昌班的11名挑工冒着大雨,送面粉到商埠前线,面粉一点也没淋湿或漏掉。广饶担运团的民工,9月3日接到从民站运弹药到前线弹药所的命令,从早晨8点钟吃了饭开始行动,下半夜到达目的地,一直到第2天才吃上饭。范荣身被石头碰破了脚,指导员叫他休息,他怎么也不肯,他用一根杆子支撑着,扛着弹药箱继续前进,他还鼓励后面的同志:“快走哟!别落了后!”

淮海战役,山东小推车居功至伟!济南战役50万民工支前

一次,匡五民工营3连在水没胸口的大河中来回背伤员,上岸以后,背着伤员爬行通过火力点,手上脚上都被高粱茬子扎出了鲜血。但他们顾不了这些,一心想的是伤员的安全。王士和、赵金荣、窦金才三人,一气往返背下13个伤员。在转送途中,他们十分爱护伤员,买东西给伤员吃,帮助伤员大小便,下雨时,就脱下身上的衣服给伤员盖好,自己在雨中淋着行进。

9月21日风雨交加,道路难行,德平担架团的党员孙兴武领导全排民工冒雨转运伤员,路上他脱下自己的棉被,给伤员盖好伤口。在他的影响下,全排穿棉被的民工,都自动脱下来给伤员盖上。德平县梁家村支部书记梁大河,是五连指导员,当夜里担架员走得困倦的时候,他就讲前线的胜利消息来鼓励民工,并替累了的民工抬担架,带领全连完成9次转运任务。有一次,某担架连14班接到任务,必须在2小时将将1名重伤员送到23里外的手术队,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该班飞速行进,仅用1小时40分钟就将重伤员安全运抵目的地。

淮海战役,山东小推车居功至伟!济南战役50万民工支前

【山东人民送给73团的锦旗,上面印着“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

德平担架团冒着连绵秋雨,1个月内跋涉4000余里,完成13次山地行军转运伤员任务,运输粮食55万斤,全团千余人大部立功,荣获“一切为了伤员安全”的奖旗一面。益、寿新解放区民工杨左修,在120里的担运粮食途中,膀子、脖子都被扁担磨破了,仍坚持完成了任务。

渤海二分区张许民工团,多次完成抢救和转运伤员的任务。全团2037人光荣立功,占民工总数百分之九十以上。有174人光荣入党,涌现出支前三级英雄9名,模范连、排、班单位37个。全团荣获纵队嘉发的“火线英勇抢救”“功建济南”等三面锦旗。

淮海战役,山东小推车居功至伟!济南战役50万民工支前

为抢救伤员,有420余民工坚持带病执行任务。据统计,拿自己的衣服被子给伤员盖,嘴对嘴为伤员喂水,自己拿钱买东西给伤员吃的,就有2600多人次。他们还帮助部队修挖地堡、掩体等工事5090个,挖交通沟25833米,缴获敌人枪605支,炮弹238箱,子弹60余箱,手榴弹144箱。

在山东解放区人民的无私支援下,济南战役不仅大获全胜,而且战役进展之迅速,远超敌我双方的估计。在一个多月后发起的淮海战役中,山东人民又组织出一支比规模更为庞大的支前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赴淮海前线,为解放全中国贡献力量。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