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有娛才有樂
其實金庸大師很多的著作都已經被拍成了各種形式的電視劇和電影。目前沒有被拍成影視作品的可以說是沒有了,假如在金庸大師成書之時,這十幾部著作讓小編讀過,讓我來選擇的話,我可能會優先選擇以下三部。
第一部:《射鵰英雄傳》
這部著作以宋朝和蒙古當時的衝突歷史為背景,書中很多人物現實中都有歷史人物進行對照,比如郭靖的結拜兄弟託雷,後來他也是繼承了王位成為了一代可汗。郭靖和楊康作為主角,名字中蘊含的是“靖康之恥”也為金庸先生“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埋下伏筆。
這本書是《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的前傳,也是射鵰三部曲的第一部。很多後兩部的伏筆在此書中都可以找尋到答案。比如“倚天劍”“屠龍刀”“武穆遺書”“九陰真經”“九陽神功”等等。
射鵰裡的郭靖只是初出茅廬的小夥子,彼時的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一燈大師、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陽也都是巔峰狀態,沒有像《神鵰俠侶》裡已達暮年,不問世事的世外高人。
第二部:《笑傲江湖》
這部著作哲學的思想滲透全書,金庸大師絕對不僅僅是一位作家,他還是一位哲學家、思想家。這本書我自己讀過十幾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悟。書中的名字設計非常巧妙,比如主角令狐沖和任盈盈就取自《道德經》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
書中對於華山劍派的描寫最多,身為五嶽派之一,故事的背景也是發生在華山派。其實這裡就有一個哲學問題,關於華山的“劍宗”和“氣宗”之爭,我們都知道令狐沖是和風清揚學習了獨孤九劍才開始所向披靡的。
"劍宗"注重的是招式,我們可以理解為形式。"氣宗"注重的是內力,我們可以理解為內功。其實這是一個哲學問題,就是我們課本上學習的"砍柴的姿勢"重要呢還是"砍柴的刀更重要呢"。或者說是一個人的內力(我們可以理解為力氣力量)重要呢,還是招式更重要。這個問題見仁見智,有時候大力士打不過小巧靈快的高手,也有時候拳怕少壯。
第三部:《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一書讓小編直呼金庸大師驚為天人,他將佛教裡的哲學思想和神話傳說運用到武俠小說的創作。不僅如此還將當時北宋末期作為故事背景,那時候五國並立。契丹人的遼國、漢人的宋國、党項人的西夏國、還有鳩摩智所在的吐蕃國、以及段譽身處的大理國。
天龍八部背後佛教的思想濃厚,在佛家中八部天龍本尊是: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睺羅伽。天龍八部裡的人物也和佛家思想緊密對應,比如阿朱就是乾達婆的代表。
天龍八部裡面對慾望的描寫也貼合佛教的思想:貪、嗔、痴、恨、愛、欲、情、仇,比如康敏的蛇蠍心腸、阿紫的潑辣性格、王語嫣對慕容復的痴情等等。在這部著作中喬峰的大義凜然依然反映了金庸先生"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思想。
金庸大師是不可多得得人才,其著作結合很多中國傳統文化,比如茶道、棋道、佛家文化、儒家文化等等。之前有人建議將其著作入選語文課本,可見如此小眾得武俠小說若不是真有才學,怎麼可能獲得如此高得評價。小編還是建議,如果能靜下心還是讀一讀文字版原著,這樣會有不一樣的感悟和體會。
心齋老者
金庸能拍的基本都拍了,影響大也挺好看,如倚天射鵰神鵰天龍等,古龍的小說看的是意境,基本一招定勝負,不適合拍成影視,拍的比較好看的是陸小鳳系列,小李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