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布楚條約》究竟送給沙俄多少土地?

素食翁


要不是那兩個高鼻樑藍眼睛的西洋人從中作祟,也許《尼布楚條約》就成為了歷史上真正的第1個平等條約。



但在現實中,嚴格來說它是清朝沒有原則的退讓而產生的結果,這兩個信仰耶穌的教徒究竟是什麼來歷,和《尼布楚條約》的簽訂有什麼聯繫呢?

為了達到殖民擴張,沙皇伊凡四世便開始像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進發,一步一步接近中國的領土。

從17世紀中葉開始,沙皇侵略軍就不停地侵擾我國黑龍江流域的村民,他們將整個村子洗劫而空,燒燬當地人民的房屋。

然而沙皇俄國想要的並不僅僅是黑龍江領域,他們慢慢南下,想要侵吞更多的領土。

1652年俄國人東進黑龍江,在戰於烏扎拉村與清軍展開中俄之間的第一場戰鬥。1657年沙皇俄國居然在我國領土上,建起了尼布楚城與雅克薩城,中俄戰爭從此不斷。

1685年,康熙平定內亂之後,命令朋春帶兵進攻雅克薩,俄軍投降,但是清軍撤兵之後他們又捲土重來。


康熙帝大怒,1686年,清軍再次攻打雅克薩,俄軍傷亡慘重。只好派將領戈洛文為大使前來與中國談判,清政府宣佈停火,停止攻城,雙方由此展開談判。

沙皇俄國雖然戰敗,但是理直氣壯,沙皇還叮囑戈洛文說:如果中國不同意以雅克薩為界,並且在黑龍江和貝斯特拉亞與精奇里江漁獵,就與中國再次開戰。

中國則派索額圖率領中國外交談判使團前去談判,而中國外交談判使團中有一位葡萄牙人中文名為徐日升,一位法國人中文名字為張誠,就是這兩個洋人在“背後做了手腳”。

康熙諭旨,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領域皆為中國領土,不可拱手相讓,這與沙皇的野蠻要求有衝突,使得談判進行得非常艱難。

中國與俄國都擬定了一份談判小組人員名單,俄國談判團則率領衛兵500多人,騎兵、步兵、火槍手等1400多人,加上其他人員高達2000多人。中國代表團率領前鋒兵200人,護軍400人以及火器營兵200人加上其他軍隊人員和談判代表差不多上萬人,加上馬匹駱駝等數千,聲勢浩蕩。 

8月18日,俄國代表團的抵達尼布楚,雙方士兵嚴陣以待,雙方代表團進入談判室展開會議。

8月22日,中俄雙方進行劃界談判,戈洛文火藥十足,對中國談判使進行言語攻擊,竟然譴責中國挑起事端。

中國談判代表人索額圖道出俄國士兵犯下的罪行,以及俄國侵入中國領土的犯罪行經。但是雙方第一次談判並未亮出底牌,談判依舊如火如荼進行著。

8月23日第二次談判,俄方未亮出底線,要求將河北以北全部納入俄國版圖,戈洛文的狼子野心被索額圖駁斥。

但是索額圖卻亮出了康熙的和談意願,掉進了戈洛文的陷阱。戈洛文得知康熙有意和談之後竟變得更加蠻橫無理。
▲索額圖

竟然厚顏無恥地提出了以精奇裡河為界,黑龍江左岸屬於俄國。索額圖憤憤不平,拂袖而去。

24日展開第三次談判,雙方已經擦響了槍支,談判氛圍一度極度緊張。戈洛文依舊不改強硬口氣咄咄逼人,但是都被中方一一駁斥。

由於達不成協議,雙方停止休會,彼此都在暗地裡悄悄部署軍隊,準備開火。

但是25日和26日,那個耶穌教士又去與戈洛文會談。

其實早在正式開談之前,那兩個洋人未與索額圖了打招呼,就給戈洛文送去了厚禮,又向索戈洛文索要貂皮、玄狐等價值不菲的物質,而他們則是以向俄方提供中方情報為交換條件。戈洛文之所以能夠理直氣壯,咄咄逼人使索額圖寸步維艱就是因為這兩個西洋人貪得無厭,暗地裡操作的結果。

索額圖雖不知那兩個西洋人早已成為戈洛文的內應,但他依舊堅守康熙底線,據理力爭,才讓戈洛文無言以對。

但這兩個內應這次居然又去提供情報,將康熙的所有要求全部暴露,並且給了戈洛文許多建議。

戈洛文大喜,賞了他們40張貂皮,100張銀鼠皮和一張玄狐皮。知道康熙不肯讓出雅克薩城之後,戈洛文假裝願意退讓。

但是戈洛文沒有誠意又使談判進入了僵局。27日,索額圖下令清軍搶渡,封鎖尼布楚,包圍雅克薩城。

而此時,尼布楚周圍居民又爆發了抗餓起義,戈洛文終於開始害怕了。

28日,戈洛文基本上同意了中方要求,談判局勢扭轉。

之後經過多次討價還價,於9月7日終於達成了協議,簽署了《尼布楚條約》。
但是中國最終還是把貝爾湖以東地區送給了俄國。而勘察加半島以及烏第河流域依舊是待議地區,而這幾個地方面積不小於300萬平方公里。


史之策


在《尼布楚條約》,清朝沒有割讓一寸土地。如果說清朝在《尼布楚條約》中割讓了貝加爾湖東岸還是情有可原的誤解,那說清朝在《尼布楚條約》割讓了遠東或西伯利亞,那簡直就是為黑而黑了。

(很多人認為紅圈中的土地在《尼布楚條約》之後被放棄了)

國界這個概念,是近代條約體系發展之後才清晰的概念,而對於中國來說,尤其是明清兩朝來說,國際關係用的是宗藩體系,這個體系下天子-內臣-外藩之間是“有國無界”的。所以當沙皇俄國與清朝簽訂條約時,對於清朝來說沒有修改國界這一說,而是如何在沒有國界的歷史中,劃出一條國界。在此之前,清朝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邊界在哪裡,因為在宗藩體系之下根本就不需要邊界。既然是新設國界,又何來割讓之說?

(所以《尼布楚條約》是一個創舉,意義重大)

在明朝時期,西伯利亞上有個西伯利亞汗國,這個國家早在16世紀末就被沙皇俄國征服了。在清朝入關之後,其實沙俄已經佔領了大部分遠東地區,甚至還包括清朝的外東北。也就是說,在《尼布楚條約》簽訂之前,外東北成了沙俄與清朝相互爭奪的地區,這裡雙方的勢力範圍邊界時常因為兩國的戰事變化而變化。後來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清朝終於發兵北上打了雅克薩之戰,沙俄在其向遠東的擴張中戰敗,雙方以外興安嶺和額爾古納河為界劃分兩國邊界。

(沙俄很早就吞併了西伯利亞)

對於“有國無界”的清朝來說,這是有些讓步的,因為傳統視界下天朝的領土是無邊界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前佔領的或是曾經佔領過的都是王土,所以在後人眼中,清朝是“放棄”了貝加爾湖。而對於殖民擴張已久的沙俄來說,遠東一直是先佔先得的無主地,外東北都已經被沙俄佔領了,就應該是沙俄的土地,之後只是被清朝強佔走了。

(這張圖只是雙方勢力範圍的大致模擬圖而非國界,不能作為清朝割地的參照)

兩國對《尼布楚條約》的認識不同,根源在於雙方的國際關係體系不同,這也是條約體系與宗藩體系的碰撞。在西方不少國家的教科書中,朝鮮屬於清朝,反而清朝自己不這樣認為,為什麼呢?因為西方人是在用條約體系來解讀宗藩體系,肯定是有誤解的。

(比如這一幅地圖,朝鮮屬於清朝)

可惜,在之後清朝日益衰敗,到了清末只有簽訂不平等條約的份了,不然我們真的可以見證條約體系與宗藩體系的融合。網上有些人說清朝因《尼布楚條約》放棄了整個北亞,請問這些地方中國什麼時候真正佔領、控制過?

(這張圖簡直不知所云)

或許就是因為那張沒有畫完的元朝、明朝地圖吧?

(未完畫的元朝地圖)

(未畫完的明朝地圖)

現在網上有朋友畫出了明朝的“完整版”,也只能呵呵了。


切割地球


尼布楚條約是清政府1689年和沙俄在尼布楚簽訂的一個條約,長久以來我們都以為尼布楚條約是一個平等條約,中俄雙方互利互惠,清政府和沙俄維持了和平共處的局面。但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尼布楚條約的簽訂,清朝吃了很大的虧,許多地盤都“莫名其妙”的送給了沙俄。



兩次雅克薩之戰以後,沙俄被迫退步,從整個清王朝的對外作戰歷史記錄來看,這是難得的勝利戰爭。清王朝本應該趁勝追擊,在談判桌上奪得更多的利益,但仁慈的清王朝並沒有做,和後來的咸豐,道光,同治,光緒皇帝一樣,在康熙皇帝的手上,清廷向沙俄“送”出去了百萬領土。


當時清朝內憂外患,國內三藩之亂剛剛平定,臺灣鄭氏又時時騷擾,蒙古準格爾部叛亂,種種原因使得清政府並不願意與沙皇俄國過度糾纏。俄國人也看出了清政府這點心思,於是籌備了三個談判方案,第一個方案便是以勒拿河至北冰洋為界,第二個方案以外興安嶺為界。

而當時的清朝談判代表一心想著快點結束和沙俄人的戰爭,穩定邊境局勢,又迫於國內準葛爾粗的步步緊逼,直接在沙俄拿出第一個方案便同意了。這樣俄國人便平白無故的多了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連以貝加爾湖畔的第三方案提都沒有提。從此以後,幅員遼闊的西伯利亞平原就成為了俄國熊的囊中之物,所以現在也有不少人把尼布楚條約看做清朝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我是頭條作者歷史十二郎,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是阿維啊


我是HK君,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關於《尼布楚條約》的事情,已經有很多說法了,我這裡就不贅述這些了,只談論兩點

1.尼布楚是送出去的。

雖然這個條約叫《尼布楚條約》,但是尼布楚在簽訂條約之後,就送給了沙俄,現在名字叫涅爾琴斯克。

換句話說,就是將貝加爾湖以東,到額爾古納河以西的幾十萬平方公里(具體數字沒有,估計有70萬)送給了沙俄。寸土寸金啊。

2.關於待議地區

關於外興安嶺的走向,到了東邊,靠海的地方,外興安嶺分為南支和北支,北支(North)諾斯山的走向,直接走到了白令海峽。

按照北支來分的話,待議地區就很大了,包括北海(鄂霍茨克海)沿岸、勘察加半島(唐朝,流鬼國,流鬼騎都尉)、楚科奇半島等地。

從地理學來看, 北支作為外興安嶺的走向更為合理,因為外興安嶺和它的北支,此時就是太平洋水系與北冰洋水系之間的分水嶺

就是外興安嶺以南、以東的河流都是太平洋水系,而外興安嶺以北、以西的河流都是北冰洋水系。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我是HK君,期待您的關注。


HK君


《尼布楚條約》有人認為喪權辱國,但也不乏反對的聲音,認為康熙這是顧全大局的緩兵之計,由於我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立場也不同,對於這個問題的態度,也存在極大的差異分化。

或許當時我們要是康熙,也會有很大的概率簽訂這樣的條約,在我們看來極不平等的背後,必定也有康熙深思熟慮的顧忌,歷史的真相或許更值得深思。當時清王朝送給沙皇俄國的地區,已經算是清朝的最北部邊境了,主要區域就是當時的嶺北行省所在管轄地。

關於嶺北行省的實際控制範圍,最遠也只不過是到達貝加爾湖,繼續往北上,由於氣候條件複雜惡劣,已經荒無人煙,常年地凍冰封。

1636年,沙俄帝國的軍隊,除了向東擴張,消滅了大大小小的蒙古部族,而且征服了西伯利亞,最終也到達我國現如今的黑龍江流域。

沙皇在瘋狂侵略擴張的同時,當時的大明王朝也已經被清政權取代,國內局勢還處於一片動盪,各地藩王割據,中央也正在集中兵力平定藩王,面對沙俄的侵略進攻,大清還是沒有一戰之力的。

與此同時,當時的準葛爾汗國也對清王朝虎視眈眈,面對雙路夾擊的局面,清朝康熙皇帝優先選擇其中兵力對付沙俄,儘管兩次雅克薩之戰,最終都讓沙俄順利退兵,但這並不是長久權宜之計。

康熙為了能夠讓沙俄徹底安心,必定要拿出足夠的好處來和他談判,不然這樣下去遲早被夾擊而死,別說是割地賠款,可能連大清王朝都岌岌可危。當時沙俄的實力也是有目共睹,康師為了能夠穩定東北邊境,選擇用利誘來迷惑沙皇。

相比準葛爾汗國的野心,明顯沙俄是最好對付也最為省心的,面對顧此失彼的局面,為了將來,康熙深知有舍才有得的道理,沙皇侵略擴張無非要的就是土地。

1689年,在清王朝索額圖的帶領下,清政府正式和沙俄交涉,除了做好談判的準備,各自也都帶領軍隊,想必談不攏最終將會用武力解決。

其實以當時雙方的態度,繼續開戰是最糟糕的結果,為了避免進一步擴大戰爭,清政府最終決定割讓貝加爾湖附近直至尼布楚的9萬多平方公里割讓給沙俄。

最終雙方也把外興安嶺以及額爾古納河作為共同承認的邊界,同時對於烏第河周邊地區劃為待定區域,並沒有明確的歸屬,自此雙方也達成戰略共識,保持中立,沙俄並不參與準葛爾與清王朝的戰爭。

看似是割讓土地的屈辱條約,其實後來我們就足以看到康熙的良苦用心,他這樣的緩兵之計,也讓沙俄最終失去了與準葛爾汗國領土的爭奪權。

清政府集中兵力對付準葛爾汗國,最終也得以將其消滅,進一步擴大了清王朝的版圖,作為曾經的古西域和西藏地區,也順利被清王朝納入管轄範圍。

關於當時清王朝割讓的土地,有人說有數百萬平方公里,但其實真正的面積也僅僅只有9萬平方公里。

這樣的犧牲,不僅換來大明王朝東北邊界的穩定,也最終得以擴大自身版圖,消滅了另一個敵人,準葛爾汗國。

我們不得不佩服康熙的遠見卓識,歷史上能夠當皇帝的都不傻,許多時候我們僅僅憑藉主觀意願,認為割地就是不對,這是猶有辱帝國尊嚴,但果真如此嗎?

希望我們更應該尊重歷史事實,不要惡意對歷史事實進行詆譭,扭曲,做出自己合理理性的判斷,切勿以偏概全。


大國布衣


《尼布楚條約》是大清王朝和沙俄兩個大國之間的第1條邊界條約。但是至今中俄雙方都各自有人認為此條約不平等。

《尼布楚條約》究竟送給沙俄多少土地?

1689年9月7日,清俄兩國政府經過戰後的多次協談,終於在尼布楚(今俄羅斯涅爾琴斯克),由清政府全權使臣索額圖和俄羅斯全權使臣哥洛文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協議條款如下:


1、從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直到東部海岸,嶺南屬於中國,嶺北屬於俄羅斯。西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南屬中國,北屬俄國,額爾古納河南岸之黑裡勒克河口諸房舍,應悉遷移至北岸。

2、雅克薩地區屬於中國,拆毀雅克薩城,俄人遷回俄境內,否則捕拿問罪。十人以上集體越境,須報知兩國皇帝,依罪處以死刑。

3、此前兩國之間的所有一切恩怨,永作罷論。自兩國友好已定之日起,事後有逃亡者,各不收納,並應械繫遣返。


4 、雙方在對方國家的僑民“悉聽如舊”。

5、兩國人帶有往來文票(護照)者,允許其邊境貿易。

6、和好已定,兩國永敦睦誼,自來邊界一切爭執永予廢除,倘各嚴守約章,爭端無自而起。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

條約有滿文、俄文、拉丁文三種文本,以拉丁文為準,並勒石立碑。碑文用滿、漢、俄、蒙、拉丁5種文字雕刻而成。《尼布楚條約》是清王朝以武力為後盾,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與沙俄明確了兩國的東段邊界,從法律上確立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屬於中國領土,被稱之為中國近代史上第1條平等條約。


但是,因為當時清王朝同時急於平定準格爾的叛亂,加上談判代表實力不濟,最終清朝放棄了外興安嶺、貝加爾湖,以及西伯利亞的大片領土。因此對中國來說又是近代的第1個失土條約。當時的清朝統治者對於領土還沒有如今的主權概念。西伯利亞地區地處長城以北,氣候寒冷、人口稀少,在那時候,都是不毛之地,成本大於收穫,投入大於產出,所以,中原王朝對那些地區沒有興趣。再加上為了遏制沙俄對東北龍興之地的進一步入侵,所以康熙皇帝決定必須確定國家線。


《尼布楚條約》讓清朝喪失了整個西伯利亞10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條約只保住了外興安嶺以南的小部分土地。康熙皇帝取得雅克薩大捷,屬於戰勝方,根本不必再簽訂不平等的《尼布楚條約》。丟失10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卻不自知,也許是清朝皇帝坐井觀天,未能高瞻遠矚,歷史侷限性思維所致。後來由於晚清政府的無能,就連外興安嶺以南 ,包括庫頁島和海參崴等城市,也被俄國掠奪據為己有。

總的來說,是清王朝對俄國做出了讓步,中國吃了虧。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400萬平方公里!600萬平方公里!或者1000萬平方公里!反正不是自己的,不用擔這個責任!

今天的網絡上,仍然充斥著很多諸如康熙皇帝割讓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給俄國這樣的腦殘言論。正常的學術辯論無可厚非,但是這種罔顧事實,顛倒黑白的論調早已經超出了正常的認知。就好像問秦始皇為什麼沒有徵服全世界一樣可笑!

關於《尼布楚條約》的內容,地球人都知道,教科書上也寫得明明白白,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具有國際效力的領土劃分條約,奠定了我國對外興安嶺以南、包括庫頁島在內的整個東北的主權。

我們需要看一下,清朝和沙俄是如何走上談判桌的?這涉及到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那就是:西伯利亞自古以來是不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如果不是,那沙俄佔據西伯利亞就不需要某粉在此指手畫腳;如果是,那屬於中原王朝的依據又在哪裡?

我們分開來看:

第一部分:中原王朝北界問題

靜夜史的觀點是,這些地區從未屬於中原王朝,中原王朝最北界在北緯58度附近!

為什麼這麼說?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就是一個以農耕文明為主的帝國,在這個帝國中,對領土的要求也相對苛刻,那就是必須適合發展農業。而緯度越高,氣溫越低,農作物無法生長,在那個以農業養活人口的帝國,沒有糧食怎麼生存?

再者,北緯58度線以北,是廣袤的凍土區,這意味著這裡不僅氣溫低得不長草,而且土地凍得長不出苗。這樣的土地,就好像端著一捆草放在霸王龍面前,它要是大快朵頤那才是見了鬼了!

很多人不死心,比如說元朝的領土就到了北冰洋了不是嗎?是啊,不能種地,就一定能放羊?不能長農作物,就一定能長牧草?

關於元朝疆域的北界問題,靜夜史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詳細的分析,結論是:元朝的土地北界,最遠到達北緯58度線附近,也就是貝加爾湖向東西延伸。在北,就是真正的無主之地!

很多人喜歡拿著今天的眼光來看古代,今天的西伯利亞有著豐富的油氣森林資源,也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價值,但是在古代,這些地區的價值等於零!你讓古代人去冒著天寒地凍以及生命危險去開拓,你怎麼不去?

第二部分:沙俄西伯利亞擴張問題

既是無主之地,又何來“送地”一說?

就好像今天,安倍要把整個南極送給川普,這不是貽笑大方是什麼?

西伯利亞的無主狀態從16世紀被打破,因為沙俄來了。

1582年,哥薩克葉爾馬克越過烏拉爾山,開始了對西伯利亞的征服。由於該地的西伯利亞汗國、喀山汗國等裝備落後,難以與沙俄抗衡,因此紛紛被沙俄勢力消滅;

1639年,俄軍抵達鄂霍次克海岸;

1649年,沙俄建立鄂霍次克要塞,標誌著沙俄勢力推進到太平洋沿岸。

每佔領一處地方,哥薩克就修建要塞,作為前進的據點,這種步步為營的做法讓沙俄在西伯利亞的擴張大獲成功。

擴張的過程中,沙俄一直在尋求溫暖的出海口,因此在向東擴張的過程中,沙俄也在不斷尋求向南的通道。

1643年,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對當地達斡爾人等進行野蠻的屠殺和驅逐。

1657年,沙俄正規軍在尼布楚河與石勒喀河合流處建立雅克薩城與尼布楚城,形成對黑龍江流域的實際佔領。

此時正是明清交替之際,清軍大量入關爭奪中原,東北地區人員稀少,形同白地,清朝對沙俄的侵略鞭長莫及。

第三部分:兩次雅克薩之戰的問題

很多人說康熙取勝還割地,足以說明這個勝利是清朝自我吹捧的勝利。那麼,雅克薩之戰的過程到底如何?清朝到底是勝了還是敗了?

1681年,康熙平定“三藩之亂”;1683年,平定寶島,解決了南部問題。康熙得以抽出精力解決沙俄問題。

此時的東北,已經有3000名沙俄哥薩克,他們是沙俄的軍隊,效忠沙皇,為沙皇而戰。

康熙做了很多準備,包括加強偵察和封鎖、在璦琿築城屯墾、從吉林到雅克薩沿途設置大量驛站、加緊造船,保證軍糧供應等等。

1685年4月,彭春率清軍3000人兵臨雅克薩,雅克薩城內有哥薩克450多人,頭目托爾布津,在警告無效後,清軍炮轟雅克薩,擊斃100多人,托爾布津投降,清軍允許其帶武器離開。

隨即清軍平毀雅克薩城,班師南下。但沙俄賊心不死,隨即派600多哥薩克增援黑龍江流域。1685年8月,托爾布津再次率領826名哥薩克佔領雅克薩,修建了更為堅固的城堡。

1686年2月,得知沙俄捲土重來,康熙著手再次反擊。1686年5月,薩布素帶3000清軍再次包圍雅克薩。6月開始攻城,擊斃頭目托爾布津。

因第一次雅克薩之戰太過順利,康熙認為沙俄不堪一擊,所以第二次雅克薩之戰中,康熙只讓清軍攜帶了50支火槍。而此時沙俄軍隊有826人,火炮12門,最要命的是康熙這次居然沒有讓部隊攜帶紅衣大炮!

知道失策,清軍馬上將策略改為長期圍困。此時的清軍作戰兵力為2300多人,另有1600當地駐軍,在人數上佔有優勢。清軍圍困長達10個月,一直持續到1687年5月16日。

長期圍困導致沙俄漸漸吃不消,雖然沙俄不斷派援軍支援雅克薩,但都被清軍擊敗,其中一次斃傷俄軍800多人,另一次200人的俄軍援軍全部被殲。

到1687年清軍總攻前夕,雅克薩城內只剩66個哥薩克,且缺醫少藥,形勢不斷惡化,雖然此時清軍形勢也不樂觀,但總體比沙俄要好!

眼看沙俄守軍即將傷亡殆盡,沙皇終於派出使者到北京,開始了兩國邊境談判。

第四部分:關於清朝割地的問題

你會在取勝之後主動割地給戰敗者?

沙俄在1643年侵入黑龍江,《尼布楚條約》規定外興安嶺以南全都是清朝領土,將沙俄勢力徹底逐出黑龍江流域,這算哪門子割地呢?

和漢人建立的中原王朝不同,遊牧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除了經營漢人所在的漢地十八省之外,還對北方的牧場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遊牧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對擴張有著極其強烈的慾望。

康熙也不例外。

但是我們前面說過,外興安嶺以北的西伯利亞地區,早已經不適合種地了,放羊也不行,而擺在康熙面前的,還有蒙古高原的漠北蒙古和西域的漠西蒙古問題。相比之下,蒙古地區緯度低,距離中原地區近,氣候條件更為適宜,康熙沒有理由不考慮這裡。

而最關鍵的是,漠西蒙古的準噶爾汗國不斷向東侵略,想要統一蒙古稱霸草原,甚至消滅清朝恢復大元榮光,這不能不讓康熙警惕。

所以,康熙的精力沒有放在西伯利亞,而是蒙古地區。

康熙的目標,是將沙俄的勢力逐出黑龍江流域,將清朝的邊境推進到北緯58度線附近。因為再往北的土地,對於中原王朝而言就已經沒有了意義。而且越往北氣候越冷,開拓的難度越大!

沙俄的土地不是康熙送的,是他們自己佔領的!康熙不僅沒有送沙俄土地,還他們手中奪回了大片領土。

真相就是這樣!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要說給了沙俄多少領土,無從計算,就連當時清政府也自己算不出來,只清楚自己後來越給越多,一直填不飽沙俄的肚子。


事實上,沙俄不但吃清朝中國的,還吃其他的,它吃掉了西方較弱小國家不知幾十個,都是整個國家整個國家吃,從十五世紀以來,它擴張是不停止的,哪能放掉周圍各國,從一個小小的莫斯科公國瞬間膨脹,吞併了西伯利亞,一直到東海濱,西面也是不遺餘力,對奧斯曼帝國用兵,打不過拖,最後把它拖落後,奧斯曼帝國這個古老的地中海擁有者就這樣被西方各國抓分肢解,俄國也嚐到了甜頭,擁有了黑海以北廣大區域,就是今天的烏克蘭。俄國向西發展是相當順利,把歐洲小國壓縮到西歐,自己則佔據波蘭一部分,直到普魯士邊境。北面佔據了波羅的海沿岸,西北腹地總算安寧了,同樣沙俄對中亞也不可怠慢,曾經有土爾扈特東歸時就遭到俄國百般阻攔,最後才順利的回到了祖國,那時沙俄已經對哈薩克草原地區政權有搶佔的野心,試圖通過哥薩克騎兵來對付當地一個個對手。這時候龐大的清朝已處在他的眼皮底下,就等吃掉。


沙俄本來在當時和其他古老帝國包括奧斯曼帝國和清帝國處在一個檔次,可後來出現了一個偉大的人物彼得大帝改變了一切,彼得大帝和康熙帝是同一時期的人物,可兩者眼光卻截然不同,彼得大帝是個有眼光的改革家,也是政治家,他認識到歐洲資本主義先進性,還有西方科技,畢竟俄國離歐洲近,深感體會,如果不從根本改變自己,那俄國就不會那麼猖狂成為後來的列強了。彼得大帝是個善於學習的人物,自己甚至去歐洲學習,漸漸的東西學到手,自己的勞動果實維護也有了保證,它就是靠這樣勇於實踐和探索的精神才把俄國帶向強大的。伴隨著歐洲列強席捲世界,沙俄也跟上了船隻,而將自己的勢力不是擴大到海上,而是陸路。


《尼布楚條約》實際上就是沙俄向東方擴張的產物,雖然表面上得利的是清朝,實際上沙俄,沙俄統治者腦子是最清楚的。康熙帝在雅克薩之戰打了勝仗,按理說,收復清朝以北的故地,可卻退讓了,原因是西伯利亞貧瘠沒有多大用處,這樣的退讓也讓清朝付出了慘痛的教訓,導致後來清朝在咸豐,同治兩朝一下就丟棄了大片領土。


在所謂清朝北方領土範圍,按當時情況,是很模糊的,尤其是貝加爾湖地區連接外興安嶺一帶,早在元朝,就疏於對其管轄,而把精力放在內地,這也導致這塊地方成了飛地。沙俄從西面襲來,當時清朝籌備入關,哪能會收到北方告急的信息,直到他們完全佔領西伯利亞以後,侵略黑龍江時,清朝才著急了,可見當時清朝對北方邊關認識有多膚淺,根本就不把北方邊陲當回事,連起碼劃界都沒有明確規定,只讓當地部落守住,沙俄正是鑽著這個空子進來的。


直到沙俄到來,祖宗根本之地受到威脅,曾經的野人女真領地被佔,康熙帝著急了,立馬征討,這也是不得不使用武力的原因。清朝當時還是懼怕沙俄的,可這時清朝正處在鼎盛期,又有千古一帝康熙,將沙俄據於北方,哪是有可能的。把沙俄從黑龍江清除出去以後,現在才開始劃界,而且與侵略者談條件,索額圖為代表簽了一批條約,由於看不清俄文,也不清楚北方邊界在哪,只有儘可能滿足自己的胃口,又不傷害彼此才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簽訂地是在尼布楚,按理說是清朝邊境,可條約卻把這塊地方劃入他的了,將外興安嶺一部分佔領,一段還成了待議。


清朝當初之所以沒有如自己所求,原因是急於對付準噶爾汗國噶爾丹,本來想以勒拿河為界泡湯了。沙俄為了極力想在東面打出個出海口,百般阻攔清朝正義之言,原本自己戰敗了,卻像無賴一樣,死皮要臉纏著一個話題不放,沒辦法,簽了就簽了唄,這一簽就使清朝失去近1000萬領土。


等條約拿回去後,康熙帝沒有生氣反而高興起來,原因是這種退讓也給清朝帶來百年的和平,可清朝再變,沙俄不變,直到鴉片戰爭後,沙俄要回來本該屬於自己的,這也是他們對《尼布楚條約》的延續。

雖然有人認為這是公平條約,可這只是沙俄和清朝碰撞的前奏,沙俄嚐到甜頭肯定會想嘗,它對清朝用的套路是從西方轉移過來的,目的就是想掠取更大利益,主要是對領土的慾望,這也導致它對東西方蠶食越來越猖狂。


龍文說史


根據文獻記載,送了大概8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這個條約真正讓人痛心的,並不是割地面積的多少。

整個清朝給大家的印象,應該就是割地賠款了,割完這塊割那塊,賠完這個陪那個,“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統治者無恥到了極點,整個國家也屈辱到了極點。

清朝割地賠款的“盛況”,主要集中在鴉片戰爭之後,列強用大炮轟開了中華的國門,清朝打不贏就一個勁兒的培培賠。可是在清朝建國初期,它還是有一定戰鬥力的,那個時候它跟進犯的沙俄在東北幹了一仗,這仗打贏了,可清朝居然還割地給了沙俄,這讓人驚掉下巴的騷操作是怎麼回事呢?

自17世紀中葉以來,俄羅斯侵略軍越過外興安山脈,入侵中國黑龍江流域,燒燬村莊,濫殺當地百姓,搶劫穀物和水貂。入侵的俄軍佔領了黑龍江流域的主城——雅克薩,雅克薩位於黑龍江省漠河縣以東黑龍江北岸(今俄羅斯阿爾巴金諾),但在歷史上是中國東北邊疆古城。

清軍開始反擊俄羅斯軍隊的侵略,1685年6月,都統彭春率領清軍用“紅衣大炮”圍攻了雅克薩城達三天之久,把俄國軍隊留在了這個位於海峽的城市,迫使俄國督軍托爾布津投降。出乎意料的是,托爾布津在得知清軍撤離後,很快在8月份又佔領了雅克薩,並重建了雅克薩軍事堡壘。

於是,清軍進行了雅克薩的第二次戰役。1686年夏天,清軍出兵雅克薩,托爾布津很快被殺,但清軍受到了沙俄軍隊建造的軍事堡壘的阻礙,遲遲沒有攻下雅克薩。季節很快到了冬季,在零下40度的嚴寒中,清軍包圍了雅克薩10個月,沙俄軍隊才被迫投降。

雖然這場仗清朝最後打贏了,但是這場勝利卻並不能說明清軍有多麼強大,相反,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清軍在軍備上遠落後於戰敗的俄軍。

滿清由於之前被明朝火器打得懷疑人生,入關以後就非常忌憚火器,害怕“漢人憑此利器造反”,而把明朝當時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的火器都銷燬了,連帶製造火器的圖紙也都一併燒燬了,並殺害了不少火器專家或者強迫他們下崗。

而雅克薩之戰的時候,沙俄已經用上了射程達300米的燧發槍了,清軍卻還在用著大刀長矛這些冷兵器,只配備了極少量的鳥槍。

清人所畫戰爭場景

那清軍是靠什麼贏得了雅克薩之戰的勝利呢?雖然清軍擁有的火槍寥寥無幾,但在第一次雅克薩之戰中,其數量可觀的火炮派上了用場,其中最有威力的當屬20門“紅衣大炮”,一舉炸燬了雅克薩的木製城牆和塔樓,炸死俄軍100餘人。當時雅克薩城裡只有3門炮,清軍猛烈的炮火幾乎令俄軍無力還擊。

而令人諷刺的是,這20門紅衣大炮,也是明朝末年的留存,紅衣大炮非常重,需要好幾個人才能搬動,所以滿清統治者當時就把這幾門大炮看管了起來,並沒有銷燬,沒想到就在這裡派上了用場,但是相關的製造圖紙以及技術人員全都沒有了,所以這樣的大炮也是壞一臺少一臺。

流傳下來的紅衣大炮文物

然而,在雅克薩第二次戰役中,沙俄軍隊將雅克薩城堡從木質結構改為土木混合結構。在沙俄軍隊升級防禦之後,被清軍視為勝利法寶的紅衣大炮已不再強大,無法幫助清軍輕鬆攻城,所以清軍只能採取圍城這樣的蠢辦法。

清軍最終以遠遠超過沙俄軍隊的數量贏得了勝利。當時,清廷為雅克薩戰役精心準備,建立了黑龍江海軍,並建造了500多艘戰艦和運輸船。雅克薩第一次戰役中清軍的總人數約為3000人,雅克薩的第二場戰鬥涉及相對較少的2100人。

沙俄人所畫雅克薩守城軍

相比之下,在雅克薩的第一場戰鬥中,俄羅斯軍隊只集結了450人,包括農民、商人和獵人。在第二次雅克薩戰爭中,俄羅斯軍隊加強了駐軍,但只有826人。

可以說,清軍憑藉其在數量上的絕對優勢和充足的戰爭物資,最終贏得了雅克薩戰役。

清朝在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後,於1689年和俄方在尼布楚進行談判,雙方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

尼布楚條約簽署場景(蠟像)

但令人震驚的是,在這個條約中,清朝將外興安嶺以北,從額爾古納河到貝加爾湖地區的8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全都劃歸給了沙俄。打了敗仗你割地賠款還還能想得通,但你打了勝仗你還割地?這就讓人懵逼了啊,莫非康熙這是你家祖傳的操作?

更痛心的是,俄國因烏克蘭捲入了與波蘭的戰爭,與當時強大的北歐國家瑞典的戰爭也迫在眉睫。在這樣的形勢下,清朝與俄國簽訂了這樣的邊界條約。

當時,歐洲列強的殖民擴張達到了中國的近鄰:西班牙佔領了菲律賓;荷蘭人控制了印度尼西亞,罷工者到達日本西南部;英國、法國和葡萄牙在印度和印支半島建立了許多殖民據點……

大約兩百年後,當歐洲列強的國力越來越強大時,他們看到清朝仍然如此落後,於是貪婪之心紛紛膨脹。1840年後,中國邊境狼煙四起,國門不斷被列強炮火轟開,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一敗塗地,17年後,大清王朝終於在風雨飄搖之中壽終正寢。


海佑講史


《尼布楚條約》雖然近代外交體系下的現代條約,但並不是平等條約

先說結論,《尼布楚條約》首先它不是一個平等條約。其次,這款條約讓中國喪失了大概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關於《尼布楚條約》,我們的歷史教科書會說它是一款平等條約,有力抵抗了沙俄的侵略,維護了清朝一百多年的北方領土和平。

之所以會有這個結論,主要是因為清政府在與沙俄的軍事作戰中,確實獲得了勝利,第二,它也是中國與其它在國際法框架之內,簽訂的第一個條約(比如使用了拉丁文、滿文、蒙文、俄文等多個條約文本)。第三,也是與沙俄簽訂的第一個邊界條約。

但是,由於當時清朝的康熙皇帝和談判大臣沒有現代“民族-國家”的邊界概念,對自己國家的領土概念不明,導致清政府在與沙俄談判的過程中,完全被牽著鼻子走,再加上康熙當時正忙於剿滅噶爾丹,害怕其與沙俄的聯合,最終放棄了尼布楚與黑龍江流域之間大部分的領土。

可以說,《尼布楚條約》標誌著沙俄對華入侵的第一步。至於維護了清王朝北方一百多年的和平,更是有待商榷。起碼,最後在雍正時期,清政府又與沙俄簽訂了《恰克圖條約》等,再次放棄了貝加爾湖等地區。

沙俄對東北覬覦已久,早在明朝末年就犯下累累罪行

那麼,《尼布楚條約》清政府是如何喪失土地的呢?我們就來著重說一說。

話說沙俄政府對中國東北的土地,覬覦已久。

早在明朝末年,就曾闖入黑龍江。1643年(明崇禎16年),沙俄的哥薩克騎兵一百三十多人闖入達斡爾族、女真人的聚居地,進行燒殺搶掠,搶劫皮毛、糧食,甚至殺人而食。

1649年(順治二年),哥薩克騎兵再次入侵,但是這次遭到了達斡爾人的抵抗。沙俄意識到,黑龍江地區並不是那麼輕而易舉可以取得的。當時的統帥哈巴羅夫曾奏請沙皇,希望以6000人征服黑龍江。

第二年,哈巴羅夫攻取了貝加爾湖和雅庫茨克匯入黑龍江的水路咽喉——雅克薩,在那裡修築工事,以此為據點,四處進行襲擾,對達斡爾人制造血案。曾經一次就殺死居民661人,搶走婦女243人和兒童180人,僅有15個人倖免於難。

順治曾派兵與沙俄作戰,但是由於戰略失誤,導致清軍以失敗而告終。由此,沙俄認為清政府非常軟弱,於是行為更加放肆。沙俄甚至煽動達斡爾人進行反叛,希望他們脫離清朝,歸屬沙俄。

康熙初年,由於國內動盪,多次希望沙俄能夠進行和平談判

等到了康熙初年,由於當時國內鰲拜沒有翦除,再加上三藩之亂的威脅,康熙沒有辦法全力對付沙俄。於是,康熙還是希望與沙俄談判,解決領土紛爭。

康熙多次要求沙俄派大臣前來北京談判,並說“倘貴國有言詞通知我國,可派使臣前來與朕面談”。

沙俄以為,清朝皇帝主動示好是軟弱好欺的表現。於是,沙皇甚至要求前往北京談判的使團告訴博格德汗(對清朝皇帝的蔑稱),你們清朝要歸屬我沙俄,做我們的臣子,向我們納貢。

可惜的是,由於當時清政府內部沒有人懂俄文,清政府還是友好的接待了這群傲慢的沙俄使臣。

於是,在康熙九年、十四年、十五年,沙俄都派使臣前往中國,清朝官員進行熱情友好的接待,甚至康熙親自召見他們,賜茶賜酒。沙俄使團與清政府進行了多次談判,不過每次都沒有實質性進展。我猜,當時康熙有可能是在拖延,因為那個時候的康熙,還在平定“三藩之亂”。

沙俄於是繼續有所動作,再次派兵進入東北境內,一路向東進入精奇里江上游,一路向南,進入額爾古納河流域。他們分別在兩地建立了要塞,準備以此繼續深入。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沙俄軍隊將索倫、打虎兒、鄂倫春族等百姓二十餘人,騙入一間房屋,將其活活燒死,他們的馬匹、糧食等也被搶走。

康熙被激怒,開始佈置軍事行動,準備與沙俄開戰!

康熙皇帝被徹底激怒了,他說:“若輩非創以兵危,則罔知懲畏,將至蔓延,遂決意征剿”。康熙還對大臣說,羅剎佔領我黑龍江、松花江一帶,三十餘年,距離我朝發祥地那麼近,如果不消滅,可能永無寧息。

當時,“三藩之亂”已經平定,國內局勢已經穩定。康熙決定與沙俄開戰。

康熙首先派人前往雅克薩等地偵察敵情,隨後,康熙又巡視盛京、吉林、烏喇等地,與寧古塔將軍等人詢問軍隊情況,開始排兵佈陣。

康熙意識到,沙俄之所以能在雅克薩等地盤踞,主要是他們在那裡開墾土地,自給自足,甚至還與當地老百姓做貿易。

因此,康熙要求部隊,多儲藏糧食,在黑龍江屯駐官兵,防止清軍奔襲太遠,無法進行後勤部補給。此外,清軍還在黑龍江進行造船,通過水師直抵雅克薩。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命人在黑龍江東岸古城廢墟上建立了璦琿城,與沙俄軍隊對峙,隨後,又從山東、山西、河南和福建等地調遣軍隊和紅衣大炮,就這樣,清政府在前線聚集了3000多人。

康熙宅心仁厚,開戰之後,仍舊要求善待俘虜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從陸路、水路正式進兵。康熙果然是仁厚君主,他還是希望通過軍事武力可以促使沙俄重回談判桌,因此,他反覆申明,要善待投降和被俘的俄軍,不準殺戮俘虜,給予優待。康熙還發詔書勸沙皇,不要妄起兵戈,導致生靈塗炭。

沙俄仍舊不為所動。到了這一年六月,清軍抵達雅克薩。康熙先命軍隊清掃援軍,沙俄援軍從水上趕來,福建的藤甲兵立即跳入水中,沙俄軍隊大驚,這群人頭頂著盾牌竟然刀槍不入,於是紛紛逃亡,死傷大半。

隨後,開始用火炮攻城。最終,沙俄軍隊向清軍投降,清軍佔領並焚燬了雅克薩。焚燬之後,清軍就撤走了,既沒有毀壞沙俄開墾的土地,也沒有設立斥候監視。不久,沙俄又在原地建立了要塞。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冬天,清軍再次包圍雅克薩,大敗俄軍。沙俄終於知道,清軍是鐵打的了。但是,此時蒙古的準噶爾部噶爾丹有了反叛的野心,康熙害怕噶爾丹與沙俄勾結。

於是希望儘快結束戰爭,重新談判。就這樣,沙俄再次派使團進行談判。康熙也真是仁至義盡,他不但優待俘虜,甚至還派醫生為沙俄受傷的士兵治病。

康熙派索額圖等人前往談判,防止噶爾丹勾結沙俄,主動做出讓步

康熙二十七年(1687年)三月,康熙派出了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都統、舅舅佟國綱、左都御史馬齊等前往色楞格進行談判。

康熙對索額圖說,你要據理力爭,收回雅克薩、尼布楚等地,同時要求沙俄歸還叛逃的人。

但是,就在談判的過程中,噶爾丹佔領克喀爾喀全境,康熙意識到蒙古地區的危險,害怕他們與沙俄聯盟。於是,康熙開始作出讓步,同意以尼布楚為界。如果沙俄仍舊不同意,要求佔領尼布楚,那就以額爾古納河為界。

沙俄自然希望奪佔土地。沙俄的底牌是以黑龍江為界,如果清政府不同意,就以牛滿河和精奇里江為界,即使還不行,可以以雅克薩為界,但要包括牛滿河和精奇里江。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雙方在尼不楚進行談判。談判過程中,清朝政府要求彼此在“每一件事上平等”,“任何一方不凌駕於對付之上”。索額圖可以說是據理力爭,但他主要談的是道義,也就是說是你們沙俄主動入侵,我們是奮起自衛。

但是,至於土地,索額圖則沒有地理概念。俄方要求將黑龍江以北的土地,包括尼布楚據為己有,對此索額圖沒有同意。

第二次談判的時候,沙俄提出第二個方案,要求以牛滿河和精奇里江為界,要清軍退出被收復的精奇里江以西的雅克薩等地,索額圖認為俄方已經作出讓步,再加上急於簽訂條約。於是,索額圖同意了。

於是,索額圖就將貝加爾湖以東到尼布楚一帶原屬於中國的領土讓給了俄國(也就是康熙的底線)。沙俄一看白撿了個大便宜,仍舊想再試清政府的底線,再次要求多佔領土地。

這遭到索額圖的斷然拒絕,“除尼布楚意外,再無邊界可以接受”。於是,談判又陷入僵局。

最後,索額圖再次作出讓步,決定將黑龍江上游北岸的分界線劃定在了尼布楚以東五六百里的石勒格河的格兒必齊河,黑龍江上游南岸的分界線劃定在額爾古納河。

最終,俄國同意了這一要求,退出了雅克薩。當年九月七日,雙方正式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條約肯定了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是中國的領土,沙俄從黑龍江撤軍,貝加爾湖以東尼布楚一帶讓給沙俄,烏第河流域為待定地區,並給予了俄國重大通商利益。

由此,中國損失了三百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但是,這個條約的簽訂,讓噶爾丹無法再與沙俄結盟,為後來平定噶爾丹創造了條件。

應該說,《尼布楚條約》並不是平等條約,這既有當時的軍事考慮,也有康熙等人認為,尼布楚等地是不毛之地,要與不要均可的落後觀念。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