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克圖條約》是否真的是"賣國條約"?其簽約始末究竟如何?

庭州行者


很多人可能只知道康熙年間的《尼布楚條約》,但是對於雍正年間的《恰克圖條約》不夠了解,或者說不知道的也是大有人在。《尼布楚條約》的內容是劃定中俄東部邊界,而《恰克圖條約》則是劃定中俄中部條約,在《恰克圖條約》中,中國給予了沙俄大片領土,並放棄了貝加爾湖的主權。看起來這很像一個對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但是如果結合當時的國際環境和清朝自身狀況來看,卻又是個必然的結果。



雍正五年(1727年)冬,策妄阿拉布坦死,其子噶爾丹策零繼位後,在沙俄支持下,繼續侵擾大清的西北邊境。這對當時的清帝國來說是個很棘手的問題,因為自康熙晚年開始,大清的吏治癒發的腐敗,軍備也稍有廢弛,而雍正的改革才剛剛開始,成果還沒有很好的表現出來,在這個環境下,雍正皇帝只能一件事一件事的處理,俗話說“攘外必先安內”,眼下處理好內政是雍正的第一要務,可如果外界環境帶來的壓力太大,就會嚴重干擾雍正皇帝改革的進行。因此為自己創造一個相對消停的國際環境就顯得格外重要。


再說當時的俄羅斯,經過彼得大帝的改革,俄羅斯各方面實力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就綜合軍事實力而言,已經超過了清軍的實力。北方戰爭的勝利扭轉了俄羅斯對瑞典的劣勢,並獲得了波羅的海出海口。西部戰略的成功進行使得俄羅斯有了更多的精力來投入到遠東戰線。出於雅克薩之後對清國實力的瞭解,俄羅斯採用不直接交火,而是通過拉攏蒙古部落和準格爾汗國來對抗削弱大清的實力,以謀求最大利益。因此在噶爾丹策零繼位後,俄羅斯提供了大量的武器支援,並不斷挑撥清準之間的矛盾,同時不斷侵擾邊界待定的喀爾喀蒙古區。


正是因為壓力過大,所以胤禛只能是趕緊聯繫俄方人員簽訂邊界條約,來穩住中部邊境,也是為自己減輕壓力。於是乎雍正六年六月二十五日,中俄兩國全權使臣在恰克圖正式簽訂了《恰克圖條約》。在此之前,雍正五年中俄雙方就邊境問題還簽訂了《布連斯奇界約》,其中規定東起額爾古納河,中經恰克圖附近的楚庫河(赤奎河),西迄唐努烏梁海地區西北角的沙畢納伊嶺(即沙賓達巴哈)的邊界走向,中間樹立界碑,以南屬於中國,以北屬於俄國。在這裡面就包含了一直被爭議的貝加爾湖畔地區,由此按條約劃給俄國。


之後的《恰克圖條約》是對《布連斯奇界約》的進一步完善,它是包括了兩國政治、經濟、宗教等方面的總協議。條約中規定:①邊界,其內容與《布連斯奇界約》相同;重申了中俄《尼布楚條約》關於烏第河與外興安嶺之間地區暫行存放的規定;②貿易,規定俄國商隊每三年來北京一次,恰克圖為邊界貿易地點;③允許俄國在北京俄羅斯館內建造東正教堂;④交換越境人犯。

總的來說,《恰克圖條約》對清王朝來說並沒有什麼損失,一方面它暫時的穩住了北方的俄國,兩國正式建立合法外交關係,還通過邊境貿易增加了國庫收入。另一方面,劃給俄羅斯的土地都是屬於喀爾喀蒙古的土地,因為當時喀爾喀的歸屬權剛剛落入大清不久,總的來說還非常的不牢靠,清政府對待喀爾喀蒙古和漠南蒙古的態度也是截然不同,適當的削弱喀爾喀,就可以牢牢地拴住蒙古的人心,讓他們只能抱清帝國的大腿,防止了喀爾喀和準格爾進一步勾結的可能。而且條約是在雙方的爭論下籤訂的,並不存在不平等一說,只能說清帝國在條約的簽訂過程中有點丟面子罷了。


火器工坊


學過初中歷史,大家都知道了《中俄尼布楚條約》,是康熙時期籤的,但大家對雍正年間的《恰克圖條約》不一很瞭解,或者說不知道的大有人在。知道的都說是割地條約,那究竟是不是這樣呢?
《中俄尼布楚條約》劃定的是中俄東北部的邊界的,而《恰克圖條約》則是劃定中俄中部條約的,正如題所說,《恰克圖條約》中國退讓了大遍土地給俄羅斯,並放棄了貝加爾湖的主權,很象一個不平等條約。其實結合當時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的情況來看,是有得有失的。

1727年即雍正5年冬,準葛爾汗策妄阿拉布坦死後,其子噶爾丹策令繼位,與沙俄親近,在沙俄支持下,不斷的侵擾大清的西北邊境,因國內形勢不是很好,吏治,國庫,軍備都有待整肅。而雍正改革才剛開始,事情就只能一件一件的辦,因此需要一個平和的外部環境,這對雍正國內改革很重要。
當時的俄羅斯綜合國力已和大清不相上下,有的地方還超過了。雅克薩之戰後對大清實力已有所瞭解,所以大力護持噶爾丹策令來對抗大清,從而捎弱大清實力。並不斷出兵侵擾中部待定邊界的喀爾喀部落區(今外蒙克)。迫幹外部壓力,雍正因此決定和沙俄在桌面上解決中部邊界問題。而其中偏差是,開始是隆科多去談的,主張以貝爾加湖為界,後因"阿其那”八王爺的原因撤了回來,又派了圖爾琛去談,而圖爾琛根本分不清地方,貝爾加湖變成了恰克圖附近的楚庫河,這樣就把北面一大遍土地丟了。
但對於當時清皇朝來說
,感到損失並不大,因是苦寒之地,稅收有限。而和沙俄簽了這個條約後,兩國之間和平百年之久,兩國商隊大量來往,還得到了大量新式武器。為後面打敗準葛爾汗國做了準備。這也是乾隆為什麼比較容易的就滅了準葛爾汗國的原因之一。因此這個條約的不平等並不是那麼不平等,在當時來說只是丟了個面子吧了。
直到鴉片戰爭後這才是真正的割地賠款,看上下圖相比較,《恰克圖條約》劃定的邊界現都變成紅色了。看紅色的位置,就知清未民初丟了多少土地了,而這才是…唉,不說了!


聰聰看歷史


對當時的清朝而言,多一個對外交流的窗口多多少少是個好事。俄羅斯在當時的清朝被視為北虜,三年一次貿易,允許在京設東正教堂。種種行為都表示清朝將俄羅斯完全視為和中亞回部一樣的藩屬國了。當然俄國也比較務實,在跪拜禮問題上沒有像西歐人一樣蹦的那麼死。也讓俄國獲得了西歐國家沒有的種種優待。只可惜無論北方還是廣州。滿清對外交流都只停留在經濟層面。沒有像日本蘭學一樣,在文化上也開一個窗口。如果北京或北方邊疆有俄學。廣州有西學。情況也會好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