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曉勇雷神山日記:把重症醫學知識“活用”在患者身上

戴曉勇雷神山日記:把重症醫學知識“活用”在患者身上

戴曉勇:民進會員、楊浦區中心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作為長期從事臨床一線工作的醫師,戴曉勇是臨床經驗豐富的“中流砥柱”,2月19日,隨楊浦區中心醫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進駐武漢雷神山醫院救助患者。

戴曉勇雷神山日記:把重症醫學知識“活用”在患者身上

起初,我覺得收治同一種疾病的患者可以促使大部分診療方案有同質性和參考性,但當我遇到29床的年輕患者時卻碰到了“瓶頸”。這位患者38歲,入院時體溫正常,生命體徵極其穩定,但入院兩天後突然出現39到40攝氏度高熱,患者的精神隨之萎靡不振,胃口也明顯變差。“是新冠患者常見疾病加重轉變成危重症表現?或是合併其他嚴重感染?要不要即刻轉ICU?”我立即再次查看患者外院檢查CT影像和化驗報告,結合氧飽和度情況看,暫時情況尚可,沒有氣促症狀,我立即讓患者複查胸部CT及其他感染指標,結果發現患者右側肺部有空腔和液平表現,再結合白細胞計數增高和其他炎性指標,多年的重症治療經驗告訴我,患者是新冠病毒性肺炎造成的肺膿腫繼發細菌感染,我當機立斷使用了碳青黴烯類藥物+呼吸喹諾酮,並且為防止高熱造成患者飲水及進食不足,在抗生素還沒有起效之前就大量消耗,無法抵抗炎症,發揮了重症醫學科的營養支持優勢和整體治療理念,特意加強了液體,電解質以及各種營養物質的補充支持,保證患者有足夠熱量,減少患者消耗。加上使用調節腸道菌群的藥物口服,以免廣譜抗生素使用後腸道菌群失調和腸菌移位。


在密切的監護觀察下,患者體溫高峰一天天下降,治療期間我天天默默地祈禱,希望患者的肝腎功能不要出問題,否則在沒有病原學證據的支持下,初始抗生素經驗治療無效後盲目更改抗感染方案是盲人摸象。到了治療後的一週左右,患者體溫總算正常了。複查感染指標也明顯下降了。患者一般情況明顯好轉,到了治療的二週左右,複查CT病灶也有了好轉。

戴曉勇雷神山日記:把重症醫學知識“活用”在患者身上

另外一位印象深刻的患者是41床,他今年91歲的高齡,所以聽力、視力都極差,而且只會說武漢的當地方言,讓我們醫患溝通極其困難,有時在他耳邊大聲說話,他只會茫然不知所措地看著我,詢問日常生活都需要夾帶手勢,他才能夠明白我們表達的意思,溝通變得非常困難。


這位老先生是帶著導尿管入院的,但是住院後沒幾天,導尿管的氣囊破了,而老先生就自行拔掉了導尿管,原本想給他再次留置,但他拒絕了,考慮到長期留置導尿會不可避免引起尿路感染,我當時就建議,如果沒有尿瀦留,就先不留置了。但老先生反應比較慢,溝通不暢,如何及時發現他是否尿瀦留呢?


在雷神山醫院的檢查是需要當日預約,再次日進行檢查。對於這位患者來說,如果發生尿瀦留的話,第二天再檢查發現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馬上想到給他做個床旁超聲,作為病區內唯一有超聲檢查基礎的醫生,我立即用床旁超聲為老先生做了膀胱殘餘尿檢查,超聲顯示老先生膀胱內有75ml尿液,沒有尿瀦留,這讓我也頓時放心了不少。結合為患者開取了保列治等利尿藥物後,老先生也就暫時不用留置導尿,減輕了他的痛苦,更減少了尿路感染的機會。


第二天,我在密切觀察他尿量的基礎上,我又給老人家做了一次膀胱殘餘尿檢查,患者也沒有出現尿瀦留症狀,這樣老先生就不用再留置導尿了。他用滿是歲月痕跡的臉對著我露出了笑容,用我聽不太明白的武漢方言對我表示感謝,讓我覺得做一名重症醫學專業的醫生,能夠在這樣特殊時期,用自己專業技術特長幫助到這些患者,真是很有成就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