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說歷史|華夏民族的“炎黃子孫”稱呼來源於這場戰爭!

(1-01-09-1)

今天所熟悉的“華夏民族”、“炎黃子孫”的稱呼,與黃帝、炎帝之間的戰爭密不可分,這場戰爭就是傳說中的阪泉大戰。有一種看法認為,所謂黃帝、炎帝並不是某個神或人的稱號,而是指代著兩個原始部族聯盟,那麼這場戰爭就可以看作是最早的爭奪中原霸權的戰爭。

言說歷史|華夏民族的“炎黃子孫”稱呼來源於這場戰爭!

戰爭以炎帝敗北而告終結,從而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之間的大融合。


炎黃兩大家族

傳說中黃帝的宮殿在崑崙山,如果那是一個原始部族,那麼它的祖居地就是在中國的西北方。黃帝發明了車輛,並且傳說他能驅使猛獸作戰,很有可能這個原始部族是以遊牧為主的。

言說歷史|華夏民族的“炎黃子孫”稱呼來源於這場戰爭!

相對的,炎帝部族居住在中原地區,炎帝號“烈山氏”,或者說他就是神農氏,這個部族很可能是以農耕為主的。

言說歷史|華夏民族的“炎黃子孫”稱呼來源於這場戰爭!


阪泉大戰

在阪泉大戰的神話傳說中,黃帝是仁慈的,而炎帝老年以後逐漸失德,所以黃帝發正義之師討伐炎帝,雙方在阪泉展開大戰。

言說歷史|華夏民族的“炎黃子孫”稱呼來源於這場戰爭!

在阪泉大戰的傳說中,黃帝發明了武器,但當然不可能當時其他部族全都使用狩獵工具甚至生產工具來作戰,這隻能說明黃帝及其部下的武器經過改良,非常先進。那麼從裝備對比來看,炎帝當然就不是黃帝的對手。

言說歷史|華夏民族的“炎黃子孫”稱呼來源於這場戰爭!

更重要的是,黃帝能夠驅使猛獸作戰,什麼熊、狼、豹、虎之類的猛獸都甘心為其前驅。

言說歷史|華夏民族的“炎黃子孫”稱呼來源於這場戰爭!

黃帝的大軍打著以雕、鷹、鳶等猛禽作圖案的旗幟,一路挺進,炎帝無法抵擋,節節敗退。


炎黃部族的合併

力求從神話傳說中搜尋真實的古史的看法,認為這是上古兩大部族聯盟之間的大決戰,是來自西北方的遊牧民族征服了中原地區原有的農耕民族,從此這兩大部族聯盟就融合起來,成為華夏民族的祖先。

言說歷史|華夏民族的“炎黃子孫”稱呼來源於這場戰爭!

這種觀點認為,所謂熊、狼、豹、虎之類的猛獸,所謂雕、鷹、鳶之類的旗幟,都代表著以不同動物形象為圖騰的原始部族。

還有一種傳說,是封建時代的文人根據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展開的聯想,這種傳說認為黃帝與炎帝本是同母異父或者同父異母的兄弟,因為生長在不同的地方,所以黃帝姓姬而炎帝姓姜。兩人不僅姓氏不同,德性也相差很遠,因此經常發生戰爭。而當雙方矛盾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終於各自匯聚周邊的諸侯,在阪泉或者涿鹿地區展開了一場大戰。

言說歷史|華夏民族的“炎黃子孫”稱呼來源於這場戰爭!


言說觀點

神話傳說體系龐雜,眾說紛紜。有認為黃、炎的阪泉大戰發生在涿鹿之戰以前,有認為那就是涿鹿之戰本身,也有認為涿鹿之戰後,黃,炎之間又爆發過一場大的戰爭。兩個部族或部族聯盟之間為爭奪領土而爆發戰爭,在古代是常見的事情。

此外還有傳說,蚩尤號為“阪泉氏”,那麼所謂阪泉大戰或許並不存在,那只是黃帝和蚩尤著名的涿鹿大戰中的一個小插曲,是黃帝直搗蚩尤老巢的一場戰役而已。況且所謂阪泉,在今河北涿鹿東南,和古代的涿鹿相距不遠,那也很可能是同一地點的不同稱呼吧。

言說歷史|華夏民族的“炎黃子孫”稱呼來源於這場戰爭!

​最符合人民感情的說法是黃、炎之間根本就沒有發生過沖突,黃帝在涿鹿打敗蚩尤後,兩個部族就和平地生活在了一起,共同繁衍、發展,終於形成了後來的華夏民族,所以我們今天才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言說歷史|華夏民族的“炎黃子孫”稱呼來源於這場戰爭!

至於到底是否真實存在阪泉大戰,就靠後人的想象力發揮吧。


代碼含義:

1-01-09-1(中國古代史-傳說時代-阪泉大戰-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