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內基拿下大訂單:職場商業如何面對“偶然性”,防“認知偏差”


卡內基拿下大訂單:職場商業如何面對“偶然性”,防“認知偏差”

字數 ▍1800字,閱讀約4分鐘


01 一次偶然性幫了卡內基

安德魯-卡內基,是美國第一代首富,號稱“美國鋼鐵大王”,也是最早一批的慈善家,包括捐贈很多音樂廳,但大家不太知道的是,他也是職場中最早一代成功創業的職場經理人。

卡內基在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打工了12年,從小職員一直幹到匹茲堡分部的總經理。在職場的後期,他就開始自己投資建廠,打工仔和老闆同時做。

他創建了吉斯通橋樑公司,那時候北美大陸上的橋樑大多是木質的,南北戰爭中燒燬了很多橋樑,人們認識到鐵橋的價值,加之鐵路開始覆蓋,橋樑的需求數量急劇上升。卡內基的吉斯通橋樑公司,是美國最早的一批製造鐵橋的公司。

密西西比河的迪比克鐵路大橋,是吉斯通公司的第一個大型橋樑項目,但競爭對手是實力更加強大的芝加哥橋樑公司。橋樑建造甲方的鐵路公司,更看重有實力的芝加哥橋樑公司,準備把合同籤給芝加哥橋樑公司。

卡內基不甘心,還是掙得了最後一次談判的機會,當時,大多數橋樑公司都是用生鐵建橋,而卡內基的吉斯通公司則是用熟鐵,熟鐵無疑更加堅固,但成本也更高些。可是,人們並不瞭解這個狀況,人們認為鐵橋比之木橋已經足夠結實了。

卡內基在最後的商談中,著重講了這一點,“我們的大橋被船撞到,會彎曲,但不會折斷,不會造成傷亡,更加耐用,雖然你們確實會為此多付出一些成本。”參會的人,包括董事長艾莉森在內,都搖頭,最後的機會眼看著就要失去了。

這時,一個董事史密斯先生忽然說話了:“我想起來了,我的汽車前天撞到了一個路燈柱,我們知道燈柱都是用生鐵做的,那個燈柱當時就斷成了好幾段,我的車卻沒有什麼大問題。”劇情就這樣反轉了,卡內基拿下了這個大型橋樑的合同。

如果這個董事史密斯先生的車,晚撞三天,卡內基就會失去這份大合同。這雖是個偶然的事件,對於安德魯來說是件走運的好事。當然在職場、商場中,也會有同樣的偶然事件,只不過是倒黴運的壞事,比如史密斯先生真的晚三天撞了車。

卡內基拿下大訂單:職場商業如何面對“偶然性”,防“認知偏差”

一次偶然性,幫卡內基拿下大訂單


02 三種“認知偏差”

職場中太多的人,被這種偶然性所迷惑,對偶然性認知不足,進而不能夠認清自己,這對職場人的發展傷害極大。職場人面對“偶然陷阱”,有三種“認知偏差”。

第一種,夜郎自大型,是隻注重偶然發生的好事情,沒有看清這個好結果的偶然性。認為是自己的努力成果,進而自誇、自傲,將自己虛抬過高,遠超自己的實力,結果摔得自然就很慘。可是,職場中專有一類這樣的兄弟,從不看自己偶然發生的壞事,只看好事,並以此證明自己的成長。

第二種,悲觀無助型,則恰恰相反,只注重偶然發生的壞事,妄自菲薄。這一類職場人,彷彿是天生的消極者,一旦看到失敗的偶然事件,並不去分析是自己還是公司的問題,還是其他不可避免的偶然性,只盯著壞結果,要麼自怨自艾,要麼對公司怨聲載道。

第三種,守株待兔型,把偶然性當成不奮鬥的理由。將偶然性神秘化,那就是運氣,持續的運氣就成為了命運。

西方有一句諺語,“運氣是有的,但不可依靠”,說出了運氣的本質是偶然性。如果靠運氣活著,那可就慘了,好運氣不會總在,消極等待,結果就是壞運氣纏身。所以,不論好運氣、壞運氣,只是職場、生活中的娛樂而已。

卡內基拿下大訂單:職場商業如何面對“偶然性”,防“認知偏差”

經典職場電影,印證三種“認知偏差”


03 持續做正確的事

我們看看,安德魯-卡內基是如何看待這個偶然事件的,卡內基得出兩個結論:一是要認真地面對每一件事,尤其是小事情,因為你不知道哪一件小事卻決定了整個事件。二是但凡大事件,自己都要全程把握、參與。

持續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就可抵禦偶然性。人們更多的是看到成功者成功的結果,當然顯示的都是好運氣,豈不知細數他們的奮鬥艱辛,也就是那些壞運氣,就會發現整體概率上,這種偶然性的好與壞並沒有太多的失衡。

卡內基的做法就是:持續做正確的事,忘掉偶然性,成功自然而然就會到來。

那麼,如何識別偶然性事件?就是那些與你自己的工作、努力沒有因果關係的事件。不要把偶然性的事件,不論好與壞,說成是你自身的問題,是你自己長期努力或者不努力的結果,是你天生聰明還是資質太差的結果。

偶然性往往是你不可控制的,不論你如何努力,你也阻止不了地震。同樣,疫情來了,人們因為隔離而對線上辦公、在線醫療爆發出大量需求,和你的努力也沒什麼關係。

馬雲說,不樂觀,不悲觀,事情本來就是這樣的,從更長的時間來看,單純的偶然是沒有意義的,因此,不要引發情緒的變化,正向的、負向的都是不正確的。

卡內基拿下大訂單:職場商業如何面對“偶然性”,防“認知偏差”

持續做正確的事,忘掉偶然性


歡迎關注趙貓貓砸職場,專注管理領域。品財經故事,學硬核管理,咱們下期再會。

卡內基拿下大訂單:職場商業如何面對“偶然性”,防“認知偏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