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些50歲以上農民,仍要硬著頭皮繼續打工?

新大風歌


許多50歲以上的農民工,是硬著頭皮在幹,為什麼?中國農民工出路在哪?

是為了生活不得不幹!最好的出路應該就是幹不動了每月領73元的新農保享受晚年。

我是農村長大的,父母就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對於他們這一代的辛酸有非常深刻的理解。父親61,母親57,他們出生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成長在計劃經濟時代,那時候農村實行農村公社大集體制度,掙公分,換糧票,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生活狀態直接導致農村生活文化水平嚴重降低,甚至會吃不飽,穿不暖,這是現在無法想象的。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80年代初期農村也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漸轉變,農村推行了“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時候農民才有了個人經濟的概念。由於文化水平低以及剛解體帶來的迷茫,大多數成家生子的農民是以種地務農為生,土地帶來的微薄收入只夠維持家庭的基本生活,大多數農民幾乎沒有積蓄。當然也有少部分人憑藉著靈活的頭腦和過人的眼光,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快速走上致富的道路,迅速拉大了貧富差距,“萬元戶”成為了那個時代的縮影!

隨著改革開放腳步加快,城市化的發展,大多數農民選擇丟掉收入低微的土地,大量湧入城市打工,由於文化程度有限,又沒有長遠的規劃,大多數農民工只能從事一些不需要太多技術,又髒又累的體力勞動,這一段時間大部分人都會省吃儉用,積攢下一部分積蓄,農民的落葉歸根情節又非常重大多數有了積蓄都會回鄉翻蓋新房,伴隨著兒女的成長,讀書需要錢,找工作需要錢,結婚買房更需要錢,這時候幾十年的積蓄所剩無幾,甚至負債累累,為了給兒女減輕壓力,為了給孫子孫女一個美好的未來,不得不咬緊牙關,挺起不再堅實的脊背,繼續榨取身體的最後價值!這就是大部分農民工的真實寫照。

近些年國家對農民關注不斷提高,對農民補貼力度不斷加大,惠農政策不斷完善,新農合報銷住院的大部分費用,新農保參保後每月也能領到一定數量的養老金,農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老去的農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也將成為現實,這也是老一代農民工最好的出路。我們這一代農民工正在父輩們走過的路上努力的奮鬥著,我們的未來有獎何去何從?如何選擇呢?

以上僅是個人對父輩們進城打工的見解,才薄學淺望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