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計算機文化(一)

文化一詞,可拆分為"文"和"化"兩部分。

古人對"文"的理解如下表所示:

也談計算機文化(一)

在此基礎上"文"又有若干引申義。其一,為包括語言文字內的各種象徵符號,進而具體化為文物典籍、禮樂制度。其二,由倫理之說導出彩畫、裝飾、人為修養之義。其三,再前兩層意義之上,更導出美、善、德行之義。

"化",古字為"匕",會意字。從二人,一正一反,以示變化。其本義為改易、生成、變化、造化,如《莊子·逍遙遊》:"化而為鳥,其名曰鵬"。《易·繫辭下》:"男女構精,萬物化生"。《黃帝內經·素問》:"化不可代,時不可違"。《禮記·中庸》:"可以贊天地之化育"等等。歸納以上諸說,"化"指事物形態或性質的改變,同時"化"又引申為教行遷善之義。

說句狠話,西漢史學家劉向在《說苑·指武》中寫道:"聖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後武力。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啥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以文教化",也就是用"文"來改變人的思想。不改咋辦呢?幹掉他!當然現在是文明社會了"加誅"是不行了,但是你可以炒他的魷魚啊。也就是說符合企業文化的員工咱們就留下他,不符合企業文化的咱們就開除他。呵呵!所以咯IT行業是不是一直流行加班文化,你不加班會咋樣?灑家化了你,佛爺灰灰了你!哼哼,萬惡的"老闆"。

迴歸正題,其實我想說的是程序設計語言。每一種程序設計語言都有它的一套"符號",比如:運算符,關鍵字,語法句法。這是"文"的部分,如果你不遵守怎麼辦?那還能怎麼辦,當然是給你報錯,咱不能讓你執行啊!這就是"化"。當然語法錯誤我們的編譯器會比較友好的提示你如何去"變化、改易"即如何去DEBUG改正錯誤。

咱們搞IT這一行多多少少聽過一本書叫:數學之美。"文"嘛,有美、善之義,後面我也爭取在"也談計算機文化"中講講編程之美。

也談計算機文化(一)

最後附我在頭條講C語言程序設計的視頻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