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多中國的孩子在英國上學他們的目的是什麼?

動感162099750


小孩入外國國籍,成績好就上外國名校,成績差就回來上中國名校,然後清華畢業生作為傑出人才獲得中國永居權,這盤棋佈局深遠。



對於‘家長送小孩去國外讀書’這類事,應該理性看待:既不能借題中傷,也無需妒忌羨慕。

一、家長送小孩讀書實屬家務事。

教育培養孩子,不僅是家長應盡的義務,更是家長不可推卸的責任。而送孩子讀書恰恰是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式。至於應該送孩子去何地讀書,目前國家並未明確要求。

是送孩子出國留學,還是將孩子放在本國培養,這是家長的私事。正如,我們有的家長喜歡公立學校,有的則喜歡私立學校;有的家長喜歡送孩子去大城市讀書,有的家長則認為放在本地讀書更適合。

所以,家長送孩子去國外讀書,是去英國還是美國;是去非洲還是巴鐵,是小學就去留學,還是大學才去。這些其實屬於家庭的家務事,無需大驚小怪。聞之知之,一笑了之,就好。

二、不干涉,不中傷。

送孩子出國留學,既然是家務事,就無需上綱上線,借題發揮。硬說這是崇洋媚外、投敵叛國,是缺乏事實依據的,也是沒有道理的。

其實,一個人是愛國還是叛國,跟是否留學並無必然聯繫,也與是否低齡留學無關。遙想當年,清政府公派平均年齡只有12歲,共120名幼童留美,結果,有的人能抵制誘惑,毅然決然歸國報效。但也有人寧願客死他鄉,也不回國效力。

時至今日,留學海外的人,大部分還是愛國愛鄉的;而國內本土碩博,也有遠走高飛甚至於投敵賣國的。

事實上,在全球化背景下,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和國際地位的逐步提升,出國留學正在走向“大眾化”和“低齡化”,這是必然趨勢,也是世界各國聯繫加強的標誌,不必擔心。

三、不妒忌,不羨慕。

各自人生,其實有別。人生而平等,這是我們的理想,但貧富貴賤卻是客觀事實。(本人世代農民,至今清貧。)生而富貴者無需洋洋自得,暫時貧困的也不必暗之蹉跎。

有人生而富有,有人勤勞致富,有人投資成功。他們有條件有能力,送孩子從出國留學,這是他們的人生。只要他們的財富來歷清白,我們就無需憤憤不平。

人各有命,人各有志。心若在,夢就在。別人把孩子送出留學,我們無需妒忌,也不必羨慕。我們把自己的孩子留在本地讀書,照樣能成長成才。相信自己的孩子,絕不會比別人的差。

願疫情儘快消散,願我們共同富裕!





才友說教育


要不是這場疫情,還真不知道有那麼多那麼小的中國孩子在外國讀書。就英國就有15,000名中國的孩子在讀中小學。

那麼,中國家長為什麼把這麼小的孩子送到英國去讀書,他們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第一、對中國教育的不信任,不認可,崇媚國外的教育。

很多家長認為,中國的教育統得太死,管得太嚴,是純粹的應試教育,國外的教育自由寬鬆,能給孩子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家庭條件好一點的,都想盡辦法把子孩送到英國讀書。

第二、在很多家長的心目中,一直認為英國比我國發展的好,不管是從經濟,科技,教育,還是從社會體制等方面都比中國優越。在這種思想意識的驅傳下,自然會產生把孩子送到英國讀書的想法和意願。

第三、英國有比較寬鬆優越的留學環境,英國的教育體制和教育模式也是很多家長比較崇媚的,所以將孩子送到英國讀書是他們的心願。

第四、英國有一項制度,就是要加入英國國籍,就必須要在英國住滿10年以上。好多家長為了使孩子能夠將來加入英國國籍,在英國能夠立足發展,所以從小就將孩子送到英國去讀書。

第五、當然還有一些家長認為中國的教育管得太死,孩子學習太苦太累,有讀不完的書,做不完的題,考不完的試,重知識的學習,不注重能力的發展,孩子沒有自由快樂的童年。他們認為英國的教育環境、教育體制、教育模式比較寬鬆、自由,所以就將孩子送到英國去讀書。

以上幾方面,就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家長把孩子從小就送到英國去讀書的根本原因。


教育探微


目的只有一個,住滿十年申請英國國籍。這才是從小把孩子送出去留學的根本原因。


用戶55854326011


僑民唄。


王治宇620


成為英國人,享受更好的福利!


頤璟房


讀10年書入英國


王惠285762383


主要問題恐怕大家都沒想到哆?方便竊取祖國國情與資源交易,換到物質獎勵。。。


手機用戶51265377677


有錢任性


門才716


看這孩子心痛,想起他們的父母又可恨,人這一輩子就幾十年的活頭你們當父母的忍心把一個十一二的孩子扔到國外,就算你們有錢,但你們的孩子不如我們孩的生活的幸福,我的的孩子有父母姥爺姥姥爺爺奶奶陪著,你們這是有錢作那,包機沒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