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待過激”是價值投資最基本交易法則


“靜待過激”是價值投資最基本交易法則

“過激交易”的理論基礎是巴菲特的經典名句:“在別人恐慌時候我貪婪,在別人貪婪時候我恐慌”。在此理論上老佐提出的深度價值核心交易思想是:“在沒有過激地、特殊地、大幅地價格波動之下,就安享最穩健的遠大於銀行存款的股息收益;一旦出現過激地、特殊地大幅地市場波動,我們才會動手進行難得的幾回交易操作。”


因為市場先生是個古怪的高人,只在自己行為過激的時候需要你來關注,其他時間你最好別和他打照面,混的太熟他會把你的錢悄悄偷走。你越是離他近,就越不會真正瞭解他的全貌。只有在全市場普遍進入泡沫階段之後,我們才會提高警惕,做好隨時賣出的準備。


理論也許我們都懂,但具體的熊極點和牛極點之間演變過程可能還不是很瞭解,我們需要在以下幾個具體方面對“過激理論”進行具象化認識。


1、從歷史走勢和牛熊轉換上看:

其實從1994年的上證325點到目前的20多年裡一共只經過這麼幾個階段,第一:1994-2001七年的上升期,指數從325緩慢爬升到2245,漲幅6倍多,期間很多個股漲幅驚人;第二,2001年-2005年指數下降期,歷時5年指數從2245一直下跌到998,下跌超過50%;第三,指數從2005年的998一直到2007年的6124點,上漲5倍,歷史2年;第四,指數一年多從6124到1664點,第五,指數1664到未來某處?


我們將牛熊算作一個週期的話,加在一起至少是7年時間。從具有深度價值的熊極點開始如果想獲得最佳收益,只有長持幾年到估值泡沫時候,才會受益巨大!即便是不滿倉,僅用一半倉位來應對,年複合收益也會遠大於20%。


雖然牛熊轉換的時間難以預測,但因為我們建立的是深度價值高股息的組合,第一,不懼怕時間上的煎熬,第二,深度價值區域徘徊久了,紅利再投就是繼續更大爆發的能量。因此,我們有理由耐心等待市場的高估過激的來臨。


2、從深度價值和選股上看:

我們選股著重選擇優質企業,並且買入價格是守候其深度價值區域,秉承著拒絕永久性虧本的原則。因此都會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待企業,況且持有的高股息組合較為合理地應對中小級別的波動,例如股息5%以上,五年就可以回收現金25%以上,而且經過分紅除權減小了部分價格波動,因此,深度價值比較耐得起熊市寂寞考驗,沒有一個超大級別的波動也不會出手交易!


3、從經濟週期和企業成長上看:

經濟週期的興衰發展就如同人得病治病養病,俗話“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每一個輪迴重新復甦到泡沫都會歷經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但在發展的中途下車,很有可能幾年也找不回原來買入的較為低廉的價格。而且優秀企業的成長估值也是要歷經一個估值修復等到估值溢價,然後出現大的泡沫的過程,沒有點耐心是不會有好的收益的。回看歷史,人們從來也沒有從過往的經濟興衰中總結出最有用的教訓,即便是有,也會被眼下的短期經濟形勢所困擾迷惑,而將以往的教訓丟到了九霄雲外,此乃人性所致!


4、從整體市場估值和泡沫形成上看:

與以上的市場走勢、經濟週期、企業發展較為吻合的是,整體估值也會隨著市場人士的擔憂到追捧過程而變化,有時週期較為漫長,我們雖無法預測何時形成泡沫,但至少買入之時就要有長期打算,為了保證打好持久戰,不僅要穩定的經營優秀企業,還要企業的穩定的高股息。有時候過激是一個較為漫長而令人垂涎的過程,招致大多數資金流連忘返地奔波在市場徹底毀滅的前夜。


5、從戴維斯雙殺雙擊上看:

從雙殺的一級一級負面消息隨著季度年度報告的披露,股價的不斷探底,到經濟、企業形勢的慢慢恢復,又一級一級地正面的企業報告不斷呈現,這些都需要一個至少為兩到三年以上的發酵過程,此時間股價也可能會緩慢地逐級反映,因此沒有耐心是等不來八倍十倍股的。

市場的過激一定是一致性意見的全面爆發針對過去兩次大泡沫的研究,我們發現在泡沫開始盛行到破滅,這個過程完結後,總會是市 場大多數人在犯錯誤,真正鶴立雞群的冷靜之人是極少數的。市場低迷時候也是如此。因此,當你看到市場再也找不到低估品種時, 市場中的那些難以啟動的大市值藍籌也已經漲升翻了1-2倍以上時候,而且從機構到普通散戶一致性的在向上看、賺錢成為人人口中習 以為常的話題之時,這一刻基本上無一例外都是市場價值高估的最過分時候,是崩潰的前夜。

市場上每一次重大考驗,都是你邁向成熟的絕佳機會,每每完整經歷一次這樣的過程,你的深度價值信念口訣:“持股守息,等待過激”,就會念得更加堅定而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