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环“最后一公里”,这波操作让隔离者感觉柔中带刚

在抗疫“闭环”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让居民放心其所居住的环境,让居家隔离者安心度过14天的隔离期,是居民关心也是上海各社区操心的事。在外籍人士较集中的长宁区,防疫措施与手段也在不断升级,严格中保留一点温情,刚性中带有些许柔性,构建从舱门到家门无缝式防疫闭环。

闭环“最后一公里”,这波操作让隔离者感觉柔中带刚

图说:江苏路街道开展通宵值守转运接力。江苏路街道供图

开展通宵值守转运接力

3月21日下午,江苏路街道派专车从社区前往东方医院发热门诊,由西浜居委会报名参加转运的驾驶员方怿敏负责转运一名美国籍居民。2天前,作为有重点国家旅行或居住史的人员,该居民在航班抵沪后因存在相关症状被直接转运到定点医院开展联合采样。排除疑似后,街道联系居住地所在居委会,确认具有居家隔离观察条件,立即根据预案流程,发车前往定点医院将居民接回居住地。

转运小组的陪护员朱钜盛在返沪人员即将送达目的地前,抓紧时间看了一眼区里和街道的工作群。当发现新增了4名需要从区临时集中留验点接回的居民后,便及时与驾驶员商量最优路线,尽快开始下一批次的人员转运,“今晚就要下雨了,我们晚点吃饭不要紧,这些居民都已经配合各种检测超过12小时了,让他们早日到家,是我们能给到的家门口的温度”。

严格排查居家隔离条件

3月21日18时30分左右,从法国回上海的法国人贝先生被北新泾街道接送回到居住地,居委干部早已在门口等候,现场测量体温,告知隔离时间和要求,建立微信联系,考虑到他已经很累了预约了第二天上门时间。居委会工作人员与贝先生建立了微信联系做好实时在线服务,如:代取快递外卖送到家门口、安排专人上门消毒收取生活垃圾等,让其安心度过14天。

贝先生原本和中国女友共同合租于此。他于21日早晨5时57分从戴高乐机场直飞抵达浦东机场,长宁区在机场的工作人员接到信息以后,马上告知街道,街道通知居委会核查其地址是否具备居家隔离条件。居委会联系到其女友。女友表示自己上午就搬出去和朋友住,房子让出来给贝先生单独隔离,隔离完成再回来。街道把信息反馈回去,贝先生符合居家隔离条件就可以不用去集中隔离点了。

闭环“最后一公里”,这波操作让隔离者感觉柔中带刚

图说:天山华庭社区工作人员给居家隔离人员送快递。天山华庭居委会供图

24小时远程“云监督”

3月18日晚,周家桥街道范北居委会在征得一位意大利入境住户的同意下,上门安装了入户门“技防”装置——智能门磁,通过门磁系统,居委会工作人员可对居家隔离人员进行24小时远程“云监督”。住户一旦开门,工作人员会在手机上接收到短信和电话提示。

对于涉外入境人员街道同时注重现有技防措施的运用,如仁恒河滨花园居民区,运用现有门禁系统强化技防管控(小区门禁为刷卡进小区、楼道至指定楼层),管住“三道门”,即小区门、楼道门、电梯门。防疫期间,对小区所有空置房,暂停门禁权限。对居家隔离人员,经居委会与物业共同核实后,继续或取消门禁权限14天(如同住人签署承诺一起居家隔离,则一并取消其权限)。在小区接应时由居委会陪同人员一路护送至家门口,确保其居家隔离期间无法进出。

暖心服务安心度过14天

居住在周家桥街道天山华庭的日本人大川先生,于3月6日开始居家隔离。回沪前,他的公司就来电咨询其从日本返沪的相关政策和居家隔离期的生活保障如何解决。居委会工作人员告知其公司,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除了两家定点的超市可以送到家门口外,公司也可以派专人定期送。于是,其公司开了介绍信,委派两人于每周一、三、五给大川先生送递盒饭、蔬菜、水果等生活用品。隔离期间,公司的车辆不能进小区,两名派送人员需要在小区门卫处登记、测温和验申码后方可进入把物品放到大川家门口。

天山华庭居民区最高峰时有69户72人在居家隔离,绝大多数是日本人。针对居家隔离观察人员的生活需求,居委会联系居家隔离人员的公司或中介“定期送”,联系周边超市安排“专人送”,居委干部、党员志愿者最后“百米送”的方式,做好居家隔离人员的服务保障工作,让居家隔家人员安心度过14天。

新民晚报记者 屠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