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環“最後一公里”,這波操作讓隔離者感覺柔中帶剛

在抗疫“閉環”的“最後一公里”,如何讓居民放心其所居住的環境,讓居家隔離者安心度過14天的隔離期,是居民關心也是上海各社區操心的事。在外籍人士較集中的長寧區,防疫措施與手段也在不斷升級,嚴格中保留一點溫情,剛性中帶有些許柔性,構建從艙門到家門無縫式防疫閉環。

閉環“最後一公里”,這波操作讓隔離者感覺柔中帶剛

圖說:江蘇路街道開展通宵值守轉運接力。江蘇路街道供圖

開展通宵值守轉運接力

3月21日下午,江蘇路街道派專車從社區前往東方醫院發熱門診,由西浜居委會報名參加轉運的駕駛員方懌敏負責轉運一名美國籍居民。2天前,作為有重點國家旅行或居住史的人員,該居民在航班抵滬後因存在相關症狀被直接轉運到定點醫院開展聯合採樣。排除疑似後,街道聯繫居住地所在居委會,確認具有居家隔離觀察條件,立即根據預案流程,發車前往定點醫院將居民接回居住地。

轉運小組的陪護員朱鉅盛在返滬人員即將送達目的地前,抓緊時間看了一眼區裡和街道的工作群。當發現新增了4名需要從區臨時集中留驗點接回的居民後,便及時與駕駛員商量最優路線,儘快開始下一批次的人員轉運,“今晚就要下雨了,我們晚點吃飯不要緊,這些居民都已經配合各種檢測超過12小時了,讓他們早日到家,是我們能給到的家門口的溫度”。

嚴格排查居家隔離條件

3月21日18時30分左右,從法國回上海的法國人貝先生被北新涇街道接送回到居住地,居委幹部早已在門口等候,現場測量體溫,告知隔離時間和要求,建立微信聯繫,考慮到他已經很累了預約了第二天上門時間。居委會工作人員與貝先生建立了微信聯繫做好實時在線服務,如:代取快遞外賣送到家門口、安排專人上門消毒收取生活垃圾等,讓其安心度過14天。

貝先生原本和中國女友共同合租於此。他於21日早晨5時57分從戴高樂機場直飛抵達浦東機場,長寧區在機場的工作人員接到信息以後,馬上告知街道,街道通知居委會核查其地址是否具備居家隔離條件。居委會聯繫到其女友。女友表示自己上午就搬出去和朋友住,房子讓出來給貝先生單獨隔離,隔離完成再回來。街道把信息反饋回去,貝先生符合居家隔離條件就可以不用去集中隔離點了。

閉環“最後一公里”,這波操作讓隔離者感覺柔中帶剛

圖說:天山華庭社區工作人員給居家隔離人員送快遞。天山華庭居委會供圖

24小時遠程“雲監督”

3月18日晚,周家橋街道範北居委會在徵得一位意大利入境住戶的同意下,上門安裝了入戶門“技防”裝置——智能門磁,通過門磁系統,居委會工作人員可對居家隔離人員進行24小時遠程“雲監督”。住戶一旦開門,工作人員會在手機上接收到短信和電話提示。

對於涉外入境人員街道同時注重現有技防措施的運用,如仁恆河濱花園居民區,運用現有門禁系統強化技防管控(小區門禁為刷卡進小區、樓道至指定樓層),管住“三道門”,即小區門、樓道門、電梯門。防疫期間,對小區所有空置房,暫停門禁權限。對居家隔離人員,經居委會與物業共同核實後,繼續或取消門禁權限14天(如同住人簽署承諾一起居家隔離,則一併取消其權限)。在小區接應時由居委會陪同人員一路護送至家門口,確保其居家隔離期間無法進出。

暖心服務安心度過14天

居住在周家橋街道天山華庭的日本人大川先生,於3月6日開始居家隔離。回滬前,他的公司就來電諮詢其從日本返滬的相關政策和居家隔離期的生活保障如何解決。居委會工作人員告知其公司,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除了兩家定點的超市可以送到家門口外,公司也可以派專人定期送。於是,其公司開了介紹信,委派兩人於每週一、三、五給大川先生送遞盒飯、蔬菜、水果等生活用品。隔離期間,公司的車輛不能進小區,兩名派送人員需要在小區門衛處登記、測溫和驗申碼後方可進入把物品放到大川家門口。

天山華庭居民區最高峰時有69戶72人在居家隔離,絕大多數是日本人。針對居家隔離觀察人員的生活需求,居委會聯繫居家隔離人員的公司或中介“定期送”,聯繫周邊超市安排“專人送”,居委幹部、黨員志願者最後“百米送”的方式,做好居家隔離人員的服務保障工作,讓居家隔家人員安心度過14天。

新民晚報記者 屠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