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直擊浦東機場江浙人員集散點:將一批批旅客通過“閉環”送離機場

從3月6日起,為預防輸入性疫情,上海浦東、虹橋機場設立了人員集散點。從重點國家或地區入境的旅客將在經過健康檢查、資料登記後經接駁巴士或私家車直送目的地開始隔離,避免他們搭乘公共交通帶來防疫隱患。

因為有許多前往浙江、江蘇的旅客需要通過上海入境返回,兩地已經派遣工作組入駐上海兩大機場。昨晚,記者來到位於浦東國際機場T1航站樓1樓的將江浙人員集散點,看到的一幕堪稱專業、高效、有序,整個集散點如同一臺安靜運行的精密機械,將一批批旅客通過“閉環”送離機場。

現場直擊浦東機場江浙人員集散點:將一批批旅客通過“閉環”送離機場

圖說:浦東機場,江蘇工作人員帶領目的地為江蘇的入境航班旅客,登上大巴“封閉式轉送”前往江蘇。孫中欽 攝(下同)

關鍵詞一:閉環

在浦東機場T1航站樓國際達到出口,身穿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口罩的志願者正在機場大廳為旅客登記信息,他們防護服背後寫著浙江、江蘇與自己的名字。而這一位於隔離區外的區域,正是兩省集散點的“安全區”。

在這裡排隊登記的旅客,護照上都貼著一個綠色的標籤,表明是非重點國家或地區入境旅客。而在他們身後不遠處,一排隔離板將大廳隔成兩半,護照上貼上黃色或紅色的旅客,將在隔離區完成登記後被送離機場,與其他區域完全分割。

根據江浙兩省的規定,即便是綠色貼標,旅客也不能擅自離開。他們在登記完個人信息後,或是乘坐專門班車直接離滬,或是乘坐私家車離開,接機人與司機也必須登記信息。而且到達目的地後,他們將開始為期十四天的居家自我隔離。

被分流進入了集散點隔離區的旅客,面對的規則將更為嚴格:只允許乘坐班車,不允許私家車接人。在隔離區門外,記者看到了一對夫妻從外地駕車來滬接剛回國的孩子,但被告知不能例外,只能眼巴巴看著孩子上了大巴,駕車在後面一路跟隨。

一位浙江籍旅客告訴記者,他們這架班機是從日本東京起飛,因此護照上被貼了紅色標籤,下飛機是分批的,每五排一批,從廊橋到入關再到行李轉盤,只看見他們這一航班的旅客,一路接觸到的,基本上都是全身防護的機場工作人員、海關人員與集散點的志願者,在完全的“閉環”中完成入境等待上車,隨後將直接離開上海,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現場直擊浦東機場江浙人員集散點:將一批批旅客通過“閉環”送離機場

圖說:浦東機場的“境外人員來浙接待站”,浙江工作人員在幫助目的地為浙江的乘客登記信息。

關鍵詞二:效率

與幾天前第一次採訪機場人員集散點相比,昨天有一種非常明顯的感受,集散點的運行正在進化,人員配合更加嫻熟,管理更加嚴格,一切井然有序,效率有了顯著提升。

在隔離區,一位旅客告訴記者,回國之前聽說入境非常麻煩,至少5個小時以上,但現在從他下飛機到準備上車只過去了2個小時左右,速度大大超出了預期,而且所有的流程都非常順利,每一步都有明確指示,只要順著指引一路完成登記、入關、健康檢查等步驟,就來到這裡等待班車。

在集散點的四周每一個通道,都有專人值守,為路經此地的其他旅客指明方向,防止他人誤入隔離區域。班車準備出發,志願者開始通知旅客排隊,一個個報名字,說完中文指令再用英文重複一遍,確認無誤後引導隊伍依次從15號出口離開機場上車。記者注意到一位志願者防護服的胸口貼著一張紅色標籤,一問才知道,這是一種身份標示,方便紅標旅客跟隨他行動,避免出現跟錯人的情況。

隨著一批旅客離開,隔離區空無一人,身穿防護服的清潔工迅速就位,將旅客留下的垃圾打掃乾淨收納運走,並噴灑消毒藥水,等待下一批旅客進入。

在半個多小時的觀察中,整個集散點給人得感覺就像是一臺精密機械,安靜高效,迎來送走一批批旅客。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經過幾天的磨合,整個步驟已經運作的非常嫻熟,而旅客們也非常配合,因此越發順暢。

現場直擊浦東機場江浙人員集散點:將一批批旅客通過“閉環”送離機場

圖說:浦東機場的“境外人員來浙接待站”,浙江工作人員在測量乘客體溫。

關鍵詞三:直達

接下來送到哪裡去,也是人員集散點旅客們最為關心的一個問題。記者在現場獲得的答案不盡相同,有人說到目的地後若有獨立住宿的可以居家隔離,也有人說將會被送到集中點統一隔離,而一位班車司機則表示,他的任務是接沒有明確去處的旅客到機場附近的酒店就地隔離。

江蘇籍旅客陳小姐,因為簽證到期從日本鹿兒島回國,她被告知自己將被送到位於連雲港的隔離點隔離十四天。因為沒有國內手機,她趕忙用一旁的公用電話通知家人不能直接回家了。“這次回來的時機不太好,但也沒辦法,先過去隔離幾天再說吧。”陳小姐比較鬱悶,說隔離點離家太遠了。

而另一對留學歸國的小情侶,他們的目的地是南京,被告知可以回去居家隔離,但先要乘車統一去集中點,從那邊怎麼回去還沒有方向,但他們表示只要能回家就很滿足了,繞點路已經是小事。

一位志願者告訴記者,因為江浙兩省旅客的目的地分佈在很多地區,從上海出發的班車會把他們送到兩省多個集中點,再根據各地的防疫部署和實際情況進行分流。有的就地直接隔離,有的由地區派人接回去集中隔離,有的則是居家隔離。但有一個原則是相同的,在此過程中會盡量避免讓他們接觸除了志願者和司機外的其他人,點對點直通送達隔離場所,這也是設立人員集散點的主要目的。

現場直擊浦東機場江浙人員集散點:將一批批旅客通過“閉環”送離機場

圖說:乘客搭乘大巴“封閉式轉送”。

關鍵詞四:秩序

在集散點候車的旅客,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雖然被護照被貼上了紅標,而且必須經過諸多步驟才能順利登上大巴離開機場,但大家的情緒看上去都非常平和,安安靜靜地靠看書、看手機消磨時間,絲毫看不出一點緊張和煩躁。

一位浙江籍的小哥告訴記者,自己在國外工作,這陣子非常擔心,倒不是因為當地疫情有多嚴重,而是看到很多人還不夠重視,出門連口罩都不帶。本想在國外呆到疫情結束別給祖國添麻煩,無奈這幾天因為家裡有事只能硬著頭皮回國,但飛機抵達上海短短2個小時,他的擔憂就被一掃而空。

“因為看到國內的防疫措施非常到位,措施越嚴格,我們越安心。”小哥告訴記者,他已經獲知國內的疫情已經得到控制,每天新增病例越來也少,而即便如此,還是在入境時看到了最高級別的防疫舉措,以及聞所未聞的“閉環直送”。雖然一套流程走來下,出機場肯定要耽誤一些時間,而且還要被集中隔離,但令他自己也覺得奇怪的是,居然此時內心沒有一點煩躁和焦慮,滿心歡喜地配合完成了這一切。

“因為我知道,這些繁瑣的舉措,都是為了保護我們和其他人的安全不得已而為之,只能說非常理解。”小哥說,發生這麼大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而他此時唯一能做的,就是乖乖配合,服從安排,為疫情早日結束出一份力。

現場直擊浦東機場江浙人員集散點:將一批批旅客通過“閉環”送離機場

圖說:浦東機場的“境外人員來浙接待站”。

又一輛班車即將發車,大家收拾好行李排隊準備出發,小情侶有說有笑像是要去郊遊,小哥邊走邊和家人視頻通話報著平安,一位姑娘在出門前對志願者說了一句:“你們辛苦啦,加油!”大巴車門關上,疾駛而去消失在夜色中。志願者們鬆了一口氣,脫下護目鏡擦拭掉霧氣,轉身回到崗位,準備迎接下一批旅客的到來。

新民晚報記者 李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