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速度、有温度,这样的“闭环”有力度

促进抗疫与城市发展有序平衡,真正筑牢疫情防控“闭环”。“这两天,我和社区工作人员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如何把有关部门关于居家隔离的一些规定,更好地用韩语表达出来。”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志愿者王丽丽自从3月2日到当地的居委会报到以来,就与工作人员一直承担起到韩籍隔离住户处测量体温以及联络的工作。


“虽然现在市场上的翻译机的功能已经非常强大了,但是相比‘冷冰冰’的机器翻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是温暖人心,比如像‘居家隔离’,我们在按照韩国电视台的翻译方法之外,还会特意跟韩籍人员说明我们这里的一些服务内容,让他们安心在家。对于他们的提出一些需求,我们也能准确地让这里的工作人员知道。”王丽丽说。


有速度、有温度,这样的“闭环”有力度 | 述评

小语种志愿者参与战“疫”。孙中钦 摄


据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佳华介绍,自3月1日,有关部门向基金会寻求外语志愿者服务以来,他们用了两天的时间组建了韩语、日语、意大利语和英语四个组的工作,并在线上微信群以及线下的排查人员中发挥作用,“我们这些志愿者大都来自基金会日常活动组织的各类社群,包括在职人士,海外留学生、高校语言专业大学生等,随着近期有关部门加强了防输入闭环式管理,我们的外语志愿服务,也为‘闭环’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了防控境外疫情输入,上海以最快地速度将自己的定位从战“疫”的“大后方”变成了“前线”。上海的海关、边检、公安、交通、民政、合作交流等部门和16个区,落实口岸联防联控机制,采取一系列措施,共同构建多层次、全链条、立体化的防控体系,筑起完整的防控“闭环”。


有速度、有温度,这样的“闭环”有力度 | 述评

上海16个区派遣人员值守机场,为入境旅客提供服务。孙中钦 摄


这个“闭环”牢不牢,除了在防控上要秉承从严原则不放松之外,也需要通过不断改善入境人员的切身体验,让他们积极配合。昨天从韩国济州岛返回上海的春秋航空客舱部乘务长朱赫就惊喜地发现,乘客从落地到出检验检疫的时间明显变快了,“昨天基本上只花了不到三个小时就完成了检验检疫,已经比之前快了许多,乘客们也非常配合。”


从关口到小区一路无缝衔接,加上小区中的外语志愿者的服务,这样的速度和温度,真正形成了上海外防输入力度。面对“狡猾”的新冠病毒,我们不松懈、不麻痹,防控从严绝不能放松;作为国际性的大都市,上海通过精细化的城市管理筑起抗疫的“铜墙铁壁”,让人感受到这是一座很让人安心踏实的城市。


开放是上海的城市品格,面对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凸显,上海绝不会轻言大门“一关了之”,而是要在严格而高速的疫情防控中,细致考虑需要隔离观察的入境人员体验和感受,促进抗疫与城市发展的有序平衡,真正筑牢疫情防控的“闭环”。


新民眼工作室 方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