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時以督亢地圖為餌,督亢是哪?為何秦王對它如此關注?

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發生的一幕幕波瀾壯闊的歷史大劇中,“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無疑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在一些影視劇、文學作品裡,這一橋段被反覆演繹或者提及。在觀看或者閱讀時,可能很多人是被故事裡人物的一系列動作所吸引的:從荊軻與秦王緩緩打開圖卷,到卷中地圖露出來,再到荊軻拿著短劍追趕秦王,然後邊上的一個人用東西扔向荊軻干擾了他的動作,最後秦王抽身才得以揮劍將荊軻斬殺。

荊軻刺秦王時以督亢地圖為餌,督亢是哪?為何秦王對它如此關注?

但是在這些場景裡,很少有人會注意到那個卷著短劍的畫軸,更不會有人去了解它上面畫著的是什麼東西。好像當那把短劍露出的一瞬間,這個畫軸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被大家遺漏在了視線之外,目光都吸引在了現場後續的一系列驚心動魄的動作上,至於那個卷軸被扔到何方卻沒有任何人去關心。

但是如果有人從頭再過一遍“電影”的話,會發現這些場景的起點、或者說是中心卻是這個毫不起眼的卷軸。沒有它,荊軻無法把短劍帶到殿上;沒有它,秦王不會失去警惕,而放任一個敵國勇士來到身邊。當荊軻捧著盛放樊於期人頭的木匣,和捧著繪有督亢地圖木匣的秦舞陽來到大殿的時候,秦王沒管為何臉色變白的秦舞陽,也沒看樊於期的人頭,第一件事就是: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讓荊軻起身,接過秦舞陽所持之圖上前,隨後才發生了大家都知道了的那一幕。

荊軻刺秦王時以督亢地圖為餌,督亢是哪?為何秦王對它如此關注?

這究竟是一幅什麼樣的圖讓秦王如此上心?當然,那個時候秦王已經通過荊軻買通的寵臣中庶子蒙嘉知道了這是“督亢(音:gang)”地圖,那麼這個督亢究竟是哪?它為何能夠讓秦王這麼重視?

督亢的具體位置

清朝《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中,直隸省保定府的記載裡有若干“督亢“的線索,分別列出如下:

定興縣:

1、定興八景之一:督亢春晴。

2、督亢陂,在范陽城。又名鹽臺陂。

容城縣:

1、督亢溝

2、督亢陂,《劉向別錄》曰:督亢,燕膏腴之地。《風俗通》曰:亢,莽也。淫淫漭漭,無涯際也。橘山人曰:居燕之中,故命督。在范陽東南、新城西南,即容城北界地也。

新城縣:

1、縣城,在白溝河北三十里,督亢亭南,……

2、《快圃志略》曰:新城古督亢也。

3、督亢亭,在縣一里,燕太子丹繪督亢地圖,使荊軻餌秦。後人即其地為亭。今遺址高二三丈,突出物表,紫泉芹河二水間煙碧數頃,猶宜晚眺。

以上這些描述,不僅給出了督亢具體位置,而且還說明了這裡為何以“督亢”命名:

居燕之中,故命督。亢,莽也。淫淫漭漭,無涯際也。

督為中央、統帥之意。亢為廣大。由字面意思就可以得出這裡是中央比較高一些的面積廣大平坦的區域。並且督還有“重要”的意思,它的重要程度可以左右到燕國的命運。

另外,通過上述地名,結合清朝的保定府地圖,可以得出“督亢”的大概範圍。

荊軻刺秦王時以督亢地圖為餌,督亢是哪?為何秦王對它如此關注?

清朝時的保定府

先看一下古代與今天的地名對照。

定興、容城縣縣城位置與今天一樣,新城縣城則是今天高碑店市的新城鎮。

范陽城即今天定興縣固城鎮。

既然三個縣裡都有督亢的名字,別管是陂、亭、溝,那麼說明督亢的範圍跨越或者是覆蓋這三個縣。

荊軻刺秦王時以督亢地圖為餌,督亢是哪?為何秦王對它如此關注?

戰國時期的督亢

督亢亭,在白溝河以北三十里的新城縣城北。燕太子丹為何要在這裡送給荊軻地圖?很好理解,那時秦國軍隊已經陳兵在了燕國邊境線,離燕國重要的督亢地區已經極為接近。太子丹這樣的大人物離邊境近了怕有危險,離得太遠又不便指揮軍隊或者與秦國人接觸進行對話。所以在離邊境還有一段距離的“督亢”腹地最為理想。

督亢陂,范陽東南、新城西南、容城北界;陂是水塘的意思,古代的水利灌溉工程用的比較多,相當於今天的水庫。

另外在清朝閻爾梅的《燕趙雜吟》:“上古膏腴環督亢,中山意氣感壺餐。”,以及清朝沈元滄 《涿州》詩:“風雲氣概樓桑裡 ,土壤膏腴督亢圖。”均可以得知,督亢是一塊土地肥沃的“膏腴“之地,再加上有人工修建的督亢陂,看來督亢就是燕國的”糧倉“了。

荊軻刺秦王時以督亢地圖為餌,督亢是哪?為何秦王對它如此關注?

從擁有這樣一個面積已經較為廣大的督亢“水庫”,還可以分析出需要水庫供給水源的“督亢“面積就更大了。如果以燕太子丹交給荊軻地圖之地後世所建”督亢亭“為中心,再對照我國著名歷史地理大師譚其驤先生編著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中的燕國地圖“督亢”區域,畫個橢圓形的區域,大約就是還算準確的“督亢”覆蓋範圍了吧?

荊軻刺秦王時以督亢地圖為餌,督亢是哪?為何秦王對它如此關注?

督亢地區示意圖(小編不會作圖,湊和著看吧)

“督亢“地圖對於秦王來說意味著什麼

其實很簡單,對於已經兵臨燕國邊境的秦軍來說,將會補上情報“短板”,並且在督亢也有可能獲得糧食補給,有利於迅速發起對燕國的攻勢,從而縮短其“滅六國”之戰的時間。或許有人感覺秦國既然已經開始了對外發動戰爭的腳步,那麼它對各國情報還了解的少嗎?還需要等待某個情報才能發動對某國的戰爭嗎?

其實秦國的情報能力可能真的不強

就以荊軻刺秦王一事為例:

今天咱們在某個影視劇裡如果看刺客有所行動時,一定要做到保密保密再保密,免得被刺殺對象知道後增加防衛力量,使刺殺難度係數成幾何倍數增長。可是荊軻刺秦王從燕國臨行之前,不僅“太子及賓客皆白衣冠以送之”,並且還有好友高漸離擊築高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甚至唱到傷心處還有一位夏扶拔劍自殺來為之壯行。然後荊軻“遂就車而去”。

荊軻刺秦王時以督亢地圖為餌,督亢是哪?為何秦王對它如此關注?

鬧出這麼大的動靜,秦國上下竟然不知道。或許這有燕國的保密措施搞得好的因素,但也同時能夠暴露出秦國情報系統的缺乏或者無能。如果秦國人情報系統有效的話,燕太子丹是必定被高度關注之人,燕國君臣在易水河邊搞的如此大的動作在第一時間就會被發現,快馬加鞭將情報趕在坐牛車的荊軻之前送到秦國,後來的一幕將不會發生。

不僅秦國自己情報系統不行,燕國也是善於隱藏自己

燕國是戰國七雄中位於最北方的國家,其核心地帶都城“薊”離中原地帶的諸國十分遙遠,這在與其他各國進行人員和物資交流是個劣勢,但是對於保守秘密則是優勢。可能燕國君臣也察覺到了自身的這個優勢,時刻注意加強信息封鎖。

荊軻刺秦王時以督亢地圖為餌,督亢是哪?為何秦王對它如此關注?

後世的酈道元在撰寫《水經注》時,曾考察遠離其都城“薊”的易水邊上建立“下都”武陽,他對武陽的功能是這樣定位的:

“昭王禮賓,廣延方士,至如郭隗、樂毅之徒,鄒衍、劇辛之儔,宦遊歷說之民,自遠而屆者多矣。不欲令諸侯之客,伺隙燕邦,故修連下都,館之南垂”

燕昭王修下都武陽,是想禮待賓客,一大批有名的人才都來到這裡,但燕國在想利用這些人才的同時,還怕他們窺探到燕國國內的虛實,所在才在這裡建下都,安置賓客。

沒有地圖,秦軍在攻打燕國時可能也確實需要認真對待一下

當然這裡說“認真對待”是說在自然環境、糧食補給以及交通條件方面,可能會給秦軍的進攻造成麻煩,或者帶來損失。至於燕國軍隊因素也就可以呵呵了。

1、路途遙遠,燕國糧食產能不足,秦軍獲得補給不便

。除了督亢地區,燕國其他地方並不盛產糧食,100多年寫成的《史記》中是這麼形容燕國的:“有魚鹽棗慄之饒“。只有水產和山貨,糧食提都沒提。至於督亢是不是糧食主產區,究竟有沒有糧食,在沒有地圖之前,秦國可能只是聽說過,不知道具體情況,由此才體現出督亢地圖的珍貴。

荊軻刺秦王時以督亢地圖為餌,督亢是哪?為何秦王對它如此關注?

2、從燕境到國都“薊“多河流以及湖泊沼澤,地形複雜不利行軍。

如果去燕國都薊,過了燕境首先經過的就是”督亢“地區,這裡有大”水庫“督亢陂,再往前還有易水、淶水、拒馬河、白溝河、永定河、潮白河等東西流向的河流。甚至離督亢不遠處就是今天的黃河,當時在天津一帶入海。河湖密佈、地形複雜的狀況就可想而知了,沒有地圖也就無法在陌生地域內順利行軍,甚至會造成大量的非戰鬥減員。

荊軻刺秦王時以督亢地圖為餌,督亢是哪?為何秦王對它如此關注?

對於秦軍來說,攻打下燕國可能是遲早的事情,他們所面臨的這些困難也不叫個事,但於如果得到督亢地圖,可以節約時間、得到糧食以及避免大量人員傷亡,這也是秦國上下喜聞樂見的。

雖然荊軻刺秦王之策失敗了,但是他帶過去的督亢地圖卻最終給秦軍幫了大忙,還成功激怒了秦王,使秦軍滅燕國的時間大大縮短,第二年(前226年)就攻下燕都薊。這對於燕國來說既是個諷刺,更是個悲哀。

您瞭解的情況是這樣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