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商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對供應商進行有效管理和評估,使供應商的綜合能力持續提高,並不斷優化供應商體系,滿足顧客要求。


2.適用範圍:
適用於本公司來料、過程及成品中的關鍵元器件和材料的供應商的管理和選定。
3.術語及定義:

4.職責:
4.1採購部
負責供應商的評審和管理,監控供應商的供貨質量,按時交付與超額費用;對供應商的品質體系、體制進行調查。並督促供應商按體系的要求執行。
4.2品控部:
負責材料的品質檢驗以及參與對新供應商開發過程中的評審。確認供應商對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的反饋。
5.工作程序和內容:
5.1供應商選定
5.1.1信息的收集和處理
採購部根據新產品開發和優化供應商體系的需求,積極地有針對性的收集潛在供應商信息,並將相關資料彙總,整理並存檔。經確認可作為潛在供應商的,將其主要聯繫資料記錄在案,並按下列程序處理。
5.1.2供應商的調查和評審
5.1.2.1採購部向潛在供應商發放《供應商評鑑表》,經供應商如實填寫後返回採購部。採購部將調查結果存檔。
5.1.2.2對具有開發價值的供應商要求其提供樣品。樣品到達後,由採購部通知品控部,由品控部會同研發部對樣品進行檢驗和測試,並將結果記錄在案。

5.1.2.4樣品確認後,品控部彙總評審結果交採購部,由採購部交總經理審核,並進行綜合評審。

5.1.2.5經客戶指定的供應商:若合同中規定,公司必須經顧客批准的供方處採購產品材料或服務。採用客戶指定的供應商,公司仍有責任保證採購質量。
5.1.2.6產品責任:供應商應按要求對法律法規標準提供書面保證文件,一旦所提交的材料包含禁用物質並對我司或客戶造成損失,供應商必須承擔連帶責任。
5.1.3評審結果的處理
5.1.3.1對於評審結果為較好的供應商,採購部填寫《供應商評鑑表》報總經理批准後,將其納入《合格供應商一覽表》中。
5.1.3.2對於評審結果為較差的供應商,停止其供貨行為。
5.2合格供應商的管理及業績月度評估
5.2.1品質管理
按《供應商質量保證協議書》對供應商進行品質管理,規定供應商產品驗收標準和追溯標識。
5.2.2按時交付管理
採購部對供應商的到貨情況進行記錄,通常情況下按月度進行評估。監控供應商的按時交付和超額費用的支付情況。按時交付的目標設為100%,超額費用為0。如按時交付率低於80%,則須做負面監控,即出現問題時及時通知供應商,並做及時改進。


5.2.3包裝狀態管理
包裝狀態包括:有無包裝防護,物品標示是否標準。
5.2.4文件提交情況
文件提交情況包括:文件提交的及時性、完整性、文件是否正確,裝箱單是否與實物相符。
5.2.5產品品質交付狀況包括退貨、已交付的產品質量以及對顧客造成的中斷干擾、質量和交付問題有關的特殊狀態顧客通知。
5.3供應商的能力提高計劃:採購部須列出幫助供應商提高品質保證能力的建設計劃,並按照計劃實施必要的現場過程審核,確保其質量能力。並及時將新的體系,體制要求傳達給供應商,要求並幫助供應商按照新的體系體制執行。
6.相關文件
6.1採購控制程序……ICT+COP-011
6.2不合格品控制程序…ICTHCOP-025
7.相關記錄
7.1供應商評鑑表
7.2供應商審查問題改善報告
7.3合格供應商一覽表
7.4供應商質量保證協議書
7.5不合格供應商申請更換表
8.附件
8.1附件1:供應商開發管理流程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