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获取食物,游泳在古代还能干啥?浅谈中国游泳简史

众所周知,在近现代的历届奥运会之中,中国可以说是游泳项目的大国,我国的游泳健将们也多次在奥运会赛场上为国争光。说起“游泳”,它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求生技能,即使在现代也大有用处,而在古代,劳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时候,游泳更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尤其对于靠近河、湖、海等地的古代劳动人们来说,这可以说是他们从大自然获取生存物资的唯一手段了。那么除了获取食物,游泳在古代还有什么妙用呢?

除了获取食物,游泳在古代还能干啥?浅谈中国游泳简史


这就要中国注重实用的游泳发展历史说起了。实际上,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开展游泳活动的国家之一,早在西周时期成书的《诗经》之中就有“就其浅矣,泳之游之”的记录,可见早在西周时期,游泳就成为了一项人们喜闻乐见的集体活动了。不过在“实用主义”的古代来说,人们选择游泳并不是为了强身健体,陶冶情操,更多的情况下是为了古代战争的需要。因此《太公六韬》的作者假借姜子牙(本书成于战国时期,姜子牙之名应为假借)的口吻感叹说:“要说这天下最有用的奇技淫巧,莫过于通过游泳探索深不可测的江河湖海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南方国家对于水军的训练也重视了起来。要知道,长期在海面上交战,稍有不慎就会落水,因此“旱鸭子”自然是没有资格进入水军的。在当时,齐国、楚国、吴国、越国都有着一支相当规模的水军,并且互相之间经常爆发战争。公元前485年,吴国率领水军北上准备攻打齐国的港口,结果被以逸待劳的齐国水军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由此可见,在当时学会游泳也是有机会报效国家的。

除了获取食物,游泳在古代还能干啥?浅谈中国游泳简史


除了大型战船之外,当时的越国甚至还特地组织了一支精通游泳的军队,专门去其他国家的水军之中搞破坏,比如《太公六韬》之中记载,越国当时将水性很好的人专门放置在水军船队的中央,在开战的时候跳入水中伺机破坏敌人的船只。由于越国士兵精通水性,齐国军队和越国交手的时候吃尽了苦头,这让当时的齐国宰相管仲十分头疼。

除了获取食物,游泳在古代还能干啥?浅谈中国游泳简史


后来,管仲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什么办法呢?那就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他事先命令士兵在临淄以北挖出一个大坑,将大坑之中注满水。然后颁布悬赏令,谁要是游泳技术能够达到和越国士兵一样的水平,就赏赐十两黄金。这个办法果然奏效,在赏金的诱惑之下,齐国士兵的游泳水平突飞猛进。后来,齐国军队北上时,越国水军想要趁虚而入,从背后偷袭齐国,结果管仲率领5万熟悉水性的齐国士兵将越国军队狠狠教训了一顿。

除了获取食物,游泳在古代还能干啥?浅谈中国游泳简史


到了秦汉时期,即使在大一统王朝之下,国家也没有放松对于游泳这项基础技能的训练。为了彰显水军的重要地位,早在汉武帝时期,在军队官职之中就有了“伏波将军”这一职务,东汉光武帝时期又增设了“长水校尉”职务。当然了,当上将军可不仅仅要游泳游得好,还要熟读兵法并且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还要精通风水堪舆之术,因为水军受水面和风力的影响很大,曹操的水军就是被诸葛亮的东风所影响,最后被黄盖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

除了获取食物,游泳在古代还能干啥?浅谈中国游泳简史


盛唐时期,唐朝对于游泳健儿自然也不会亏待,甚至将他们分散编入了陆军之中,以备不时之需。“安史之乱”前后,唐军行军打仗的时候常常需要越过河流,在河面上架设浮桥,此时这些“专业人士”就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架设桥梁,军队首先就要派出这些弄潮健儿扛着绳子在湍急的河流之中劈波斩浪,前往对岸的大树上拉好绳子,首先固定浮桥的两端。随后,使用充气的羊皮筏充当浮桥的垫板,这样唐军的大队人马才能够顺利跨越河流。

发展到两宋,由于不管是汴京还是临安城都十分靠近水面,并且需要通过河运或者海运抵抗来自北方的入侵者,因此为了在河边拦住这些侵略者的脚步,两宋水兵们刻苦修炼,练就了一身的本事。为了激励士兵们学习游泳,北宋负责训练水军的士官们经常将沉甸甸的黄金抛入黄河之中,让数十名水性好的士兵前往黄河底部探索,谁能率先拿到就归谁;北宋灭亡之后,面对少数民族的威胁,南宋更是注重水军建设,沿着长江部署了数以十万的南宋水师。

除了获取食物,游泳在古代还能干啥?浅谈中国游泳简史


后来,北方崛起的蒙古铁骑相继灭亡金和西夏,但是在南宋的水师面前却吃了不少亏。公元1272年,襄阳被蒙古军队重重包围,此时的南宋军队已经无力支援襄阳城,得知这件事的民军将领张贵立刻率领3000民兵赶赴襄阳救援南宋著名将领吕文焕。进入襄阳城之后,他发现蒙古军队的封锁十分严密,尤其是在水面上,纵横绵延几十公里。为了送出情报,他招募了两位“游泳高手”,即使在水中游上好几天也不用吃饭,他准备让这两个人携带蜡书所密封的密信冲破包围前去送信。

当时,蒙古士兵使用一种名为“撒星桩”的定桩渔网封锁江面,连鱼虾都不能游过去。两位士兵来到这个“撒星桩”的面前,费了很大的劲才在水中使用手锯锯断木桩,最终成功逃出生天,将情报及时送到了郢地的水军手中。

除了获取食物,游泳在古代还能干啥?浅谈中国游泳简史

到了明代,由于倭寇的入侵,明朝水军更是发明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武器,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人工布置的“水雷”了。明朝江南八大才子之一的唐顺之,曾经写过一本名为《武编》的兵书,记载了一种“水底雷”的制作方法:使用一个用油脂和蜜蜡密封过的大木箱,其中装有一门小型火炮,事先设好机关之后,使用绊索控制好击发装置,随后将其沉入水下。等到倭寇到来的时候,只需事先拉动机关就能够将他们的船只一一摧毁。

而要想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尤其是将火炮沉入水底并且摆放到正确位置这样的操作,就必须调用数百位水性极好的水手标定水下和海面的位置,这样才能确保战斗威力。由此可见,只要学好“游泳”这项基本生活技能,在中国的哪个朝代都会有用武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